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瀚文 黄兴利 北京报道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一众酒企们——“不会买理财的酒企不是好酒企。”
12月13日晚间,安徽迎驾贡酒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迎驾贡酒”)发布公告称,公司及子公司使用部分闲置自有资金不超过25亿元购买理财产品,委托理财期限为2021年12月13日起至2022年年度业绩董事会召开之日止。
事实上,除了迎驾贡酒,热衷于买理财的白酒上市公司还有他的徽酒“老乡”,古井贡酒和口子窖等也曾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这对于现金流充足的白酒企业来说无可厚非。但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指出,“如果企业只是单纯买理财,不如将钱分配给股东。”截至12月14日收盘,迎驾贡酒报每股75.44元,2021年其股价涨幅已约达120%。
理财净赚六千余万
仅在2021年,迎驾贡酒已经发布了两次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12月13日晚间,迎驾贡酒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使用部分闲置自有资金不超过25亿元购买理财产品,但就在今年4月,迎驾贡酒发布公告称将使用部分闲置自有资金不超过人民币20亿元购买理财产品。
对于这一理财议案,迎驾贡酒监事会认为:在不影响公司日常生产经营的情况下,公司利用暂时闲置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能获得一定的投资效益,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业绩水平,为公司股东谋取更多的投资回报。公司已经制定了严格的风险控制措施,有利于控制投资风险,保障资金安全。
公告显示,迎驾贡酒近12个月委托理财累计收益占其最近一年净利润6.86%,理财实际取得的收益6564万元,其实际投入的金额则高达84.9亿元。
据迎驾贡酒2021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交易性金融资产为13.3亿元,如果按照12月13日的公告,迎驾贡酒购买理财产品的可用额度已使用约17亿元。这也就意味着,在今年四季度,迎驾贡酒又新入手了近4亿元的理财产品。
迎驾贡酒近年来买理财的手笔越来越大。2018年至2020年,迎驾贡酒的财务报表中交易性金融资产这一数据分别为1.5亿元、12.9亿元、7.9亿元——从今年25亿购买理财额度来看,今年同比大幅猛增216%。
迎驾贡酒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1.8亿元,同比增加42.6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6亿元,同比增加80.84%。
12月14日,白酒营销专家蔡学飞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白酒作为现金流充分的酒企来说,一直有“现金奶牛”之称,在目前缺乏投资渠道,并且对于企业现金流要求极高的情况下,一些强势的酒企来购买理财,实际是一种投资保值的方式。
同时,蔡学飞认为,购买理财产品有利于酒企与银行之间保持良性互动,购买理财的行为也带有一定市场开发的倾向,对于企业向金融系统销售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截至记者发稿,迎驾贡酒方面并未就为何大手笔购买理财产品的问题回复记者的采访函。
酒企的“财路”
“穷得只剩钱”的白酒企业中,乐得购买理财产品的不止迎驾贡酒一家。
它的徽酒同行古井贡酒也在今年12月7日发布公告,公布了公司具体购买理财的情况。在今年8月,古井贡酒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议案》,“同意公司在不影响募投项目进展的情况下,使用额度不超过人民币45亿元的闲置募集资金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理财产品。”公告显示,公司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尚未到期的金额共计44.2亿元。
与迎驾贡酒相比,古井贡酒更像是一个稳健型投资人。事实上,古井贡酒购买的理财产品确实符合“安全性高、流动性好”这个特点。公告显示,古井贡酒购买的理财产品均为保本浮动收益型,预计年化收益率在0.2%至4.38%之间。
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井贡酒购买的理财产品中,金额最大的一笔为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亳州分行售出的汇利丰2021年第5798期对公定制人民币结构性存款,金额为24亿元,预期年化收益率为0.2%至1.95%之间。
12月14日,银行工作的业内人士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国有行、股份制以及城商行的存款定价上限不一样,股份制银行定期上浮完可以将利率做到2.05%,在他看来,这笔24亿元的结构性存款尽管是在国有行,利率也有些偏低。
苏酒今世缘也是白酒企业中的“理财能手”。记者梳理发现,自今年1月以来,今世缘共发布6则关于委托理财的公告。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1月14日,今世缘发布关于金额为18.56亿元的委托理财公告。今世缘公告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今世缘花在购买理财上的金额为29.2亿元,截至2020年12月30日这一数据为23.5亿元。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白酒的销售是基于其产能以及对经营策略的定位,而白酒企业相对来说除了持续品牌营销外,在技术研发等方面并没有更多资本支出的需求,但企业也不愿意将过多盈余进行再投资或分红,所以会选择进行购买理财产品等方式进行现金管理,实际上属于一种对固定资产的低效运用。”
当记者问到什么是高效运用时,沈萌表示,这并没有标准答案,需要根据机会成本原则,任何比理财产品收益率高的都更高效,如果公司不知道有什么更好的方式,也可以选择将资本分红给股东,由股东自己去做选择,而不是公司替股东选择低效方式。“除非有更具说服力的理由,比如购买理财做现金管理,只是为了在投资过程中的短期操作,但如果就是单纯买理财不如分配给股东。”沈萌补充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