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旺财随机点了嘉化能源和浙富控股,半年后看看情况吧
1、为什么说我国公募基金发展方向存在误区?
目前,我们有相当一部分基金公司的发展布局缺乏战略性和前瞻性,热衷于短期规模业绩、短期热点,精选个股、长期投资让位于趋势择时,结构化产品、定制基金等短期资金驱动型产品层出不穷,对责任投资原则落实不足。基金公司短期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长期资金,据统计,公募基金申赎频繁,认申赎总量与资产余额之比达到320%,货币型基金认申赎总量与资产余额之比高达550%;从持有期限看,多数基金投资者并没有把基金作为长期配置工具,平均持有期短,少于一年的占44%,少于三年的占67%。尽管2016年末公募基金规模中,机构投资者占比为58%,但其背后是低风险偏好且非理性的散户。 二是资产管理市场制度不统一,驱动“监管套利型”产品大量兴起。“收益共享,风险共担”本应为资管行业的本源,但近年来,“刚性兑付”类理财产品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发展迅速。2016年末,大资管行业规模已达116.18万亿元,而公募基金占比不足10%。“刚性兑付”在初期依靠机构信用、政府信用发展,本质上是靠监管套利及各方博弈形成的“神话”,其背后存在期限错配、加大杠杆、资金池等严重问题,人为抬高了无风险收益率、提高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三是资产管理市场缺少以跨期风险管理为目标的大类资产配置工具,客观上助推了短期主义和监管套利。目前,各类理财工具吸收了大量社会可投资资产,通过产品定制的方式进入资产管理,包括公募基金。但是,这些产品多追求财务上的安全收益,对利率风险、市场风险过于敏感,既不能为投资者提供有效的跨期管理服务,也不具备长期资本形成功能。全国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基本养老金和保险资金等长期性资金相继开展市场化投资运作,公募基金人成为养老金主要投资管理人,但是,养老资金本身并没有进入公募基金产品,公募基金仍无法克服“散户化”特征,公募基金与养老金相倚相成、共同推动长期经济增长的国际成功经验在我国还没有实现。(来自互联网)
没有误区啊!拿到公募的牌照,就大胆干吧!公募不就是把大家的钱归集起来为己用吗?放款也好,炒股也罢,眼光好,技术好自己就多找钱,也给客户带来利益。技术差客户就亏钱,自己也没有损失,最多损失的是声誉。还能怎样?何来误区?养老金应该是我国最大的公募基金,为了增值不也找机会投资么?据说高速公路就是养老金最看好的投资项目,有问题吗?
2、私募基金行业怎么样?
有人曾经开玩笑说,金融和私募基金行业的从业人员都是“两院院士”,要么进法院,要么进医院。
2017年,曾经的私募一哥徐翔因为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被判6年,罚金高达110亿。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金融行业可以说是一个高危行业,因为暴利来钱容易,导致很多人铤而走险,视公众和广大投资人利益于不顾,通过各种违法违规手段疯狂敛财。徐翔最高峰的时候,手里掌控和可以驱动的资金超过400亿,徐翔通过向一些上市公司控制人和董秘套取内幕信息,再加上散户跟风,很容易就炒作起一支票,在股票连续涨停的时候,自己则从容撤退,曾经是宁波涨停板敢死队的代表性人物。在15年股灾的时候,在整个市场哀鸿遍野的时候,徐翔依旧运用着驾轻就熟的套路,自认为聪明地赚着大钱,不但在股灾前成功逃顶,还在股灾后精确抄底,在其他私募、公募基金纷纷爆仓清盘的时候,徐翔管理的基金确保持了每年300%到400%的增长,这种不正常的暴利,最终让自己身陷囹圄。徐翔在在股市里摸爬滚打的20多年里,个人资产实现了近万倍左右的增长。
2016年12月,原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周金涛因病逝世,年仅44岁。世人在感到可惜之余,也感叹金融行业巨大的工作压力对人健康的摧残。周是国内康波周期理论研究的开拓者,曾经准确预言2007年的次贷危机以及2015年的经济下滑。正如赵本山小品中说的,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人没了,钱没花完。金融行业的精英因为压力太大猝死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所以说人最重要的还是健康。
当然了,人活着没钱也很痛苦,金融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薪酬平均来说薪酬还是比较高的,如果有机会进入金融行业的话当然是值得一试的。当然金融行业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做金融行业,一定要恪守道德底线,其次就是要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
这个行业既没那么神秘高大尚也没那么低级,赚的也是辛苦钱。公募基金跑赢指数就行了,大盘跌20%公募基金亏10%就很优秀了。私募基金牛市投资人会嫌少,不管什么市,亏了就有赎回压力。大部分私募都是14年开始发展起步的,虽然去年开始规模就已经超过公募而i且百亿私募也几十家了,但相比发达国家的管理规模还是九牛一毛。一提起私募更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内幕黑手,真有那么好做,就不会有亏钱的了。主要还是国内的投资者结构以散户为主,如果没有散户的时候私募也是韭菜。当然,行业问题还很多,要出现桥水,文艺复兴此类机构还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