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市场要企稳,还是要看核心赛道的企稳。光靠活跃资金单干几个妖股买一些低估值,很难拽住盘面情绪。
新能源的核心依旧是汽车电化的渗透率和智能化的加速。建议大家看看北京车展今年的参展商,本土品牌参展面积大于海外品牌的趋势不仅体现在整车上,零部件领域也出现了增量零部件商大张旗鼓参展的趋势。
我们可以以这种关注度比较大,且大家都能直观感受的展会来作为情绪扭转的重要节点。而在估值方面,宁德时代定增最终落地的价格,也将成为整个新能源估值的新锚。产业资本用400亿真金白银来定的锚,比任何分析师的分析都来得有说服力。所以,定增早一日完成,市场早一日可以横向对标。
至于在赛道筑底完成之前,市场还会处于博弈状态。尤其是基金如果出现赎回潮,那么博弈会更为激烈。外因固然有加息因素,比如加息传导给港股市场,加杠杆北上的成本上升,预期汇率变化而转移配置等等,都会影响资金面。但这个方向我们可以用相对透明的北上资金来观察。只要北上没有大幅卖出,影响就不会太大。
当前市场,更多还是内因在主导下跌,其中广为诟病的便是基金抱团后募集不力导致的抱团股下崩。其实从我个人的交易经验来看,增长确定的行业,崩一下没啥坏事。因为崩的是二级虚高的股价,又不是企业。只要不影响公司经营活动,那么二级按照自身周期进行调整,不是坏事。
或者更为简单地说,现在因为抱团失败,所以资金选择博弈,炒“机构没有配置的行业”,那么未来机构票调整完成后,资金又会转为炒“机构割肉多的行业”。这种博弈,如果看得懂,就早点下手,看不懂,就仓控,等好货跌透了。
最后日常念经:牛短熊长猴日常,要有信心加耐心。
六个月之后,源码资本又一次宣布完成五期人民币基金的募集,规模超70亿元。这是2021年中国创投市场迄今公开的最大的单期人民币基金。在不久前的2021年4月和2020年10月,源码分别宣布完成了10亿美元和38亿人民币基金的募集。
如果用募资能力定义一家机构的实力,源码在双币市场均已完成自我证明。自此,这家成立仅7年的机构资产管理规模达到350亿人民币。
纵向来看,源码的规模增长曲线也十分陡峭:以人民币基金为例,其2017年三期15亿元、2020年四期达到38亿元,但五期近乎翻倍。这进一步证明,在资金溢出、好案子越来越贵的当下,头部基金的规模化已成必然。
关于未来的基金投向,源码资本创始合伙人曹毅表示,“五期人民币基金募资完成后,源码有更多力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投早、投小、投科技,推动科技创新、产业数字化、人工智能、机器人、先进制造、碳中和等领域的发展。”
“双币”开花
如果加上4月募集的10亿美元,源码在2021年完成的募资总额已近140亿元,占据其AUM的40%。
源码资本发家于美元基金——它在成立之初的第二支基金规模为1.5亿美元。但如今人民币基金也正成为源码的募资主场。源码资本人民币基金募资负责人景雯娜表示,此次人民币基金募资工作从正式开始到完成“仅用了三个多月时间”。她同时强调:“源码将继续保持基金规模在合适的体量。”
在2021年,实现如此规模的基金募集实属不易。尽管如今人们普遍认为,人民币市场会愈发转强。但总体而言,人民币出资人群体相较此前并未出现根本变化,甚至有诸多曾经声量颇大的市场化母基金也在面对资金枯竭的局面。
来自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2020年VC/PE市场新成立基金的认缴规模共计4518亿美元、同比下滑2.8%,整体募资退回至5年前水平。这更加凸显源码此次募资规模的醒目。
作为VC2.0时代的代表基金,源码在LP的选择上也下了狠功夫。
2015年4月,源码仅用两个月募集了1.5亿美元、2亿人民币二期基金,LP主要来自聚合20多位互联网(准)上市公司CEO组成的“码会”,还有7家市值在200-600亿的A股上市公司CEO参与其中。彼时曹毅观察到,有判断力和行动力的A股上市公司将成为私募投资市场重要的新兴力量——可以在被投企业后续融资、未来选择国内上市时提供帮助。
源码真正开始“立足”,是在2017年完成三期2.6美元和15亿人民币募资时,人民币LP除了引入新经济领袖企业家,还有引导基金、顶级母基金、大型央企等。2019年在募资5.7亿美元后格外强调“引入了更多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地域的产业资本”。
众所周知,金融机构一直是GP们最关心的LP类别,2019年后政策加码力挺长线资金进军股权投资,险资、银行理财才纷纷开闸。但金融机构偏爱规模大而且有业绩验证的机构,换句话说,想要募集金融机构的资本,你得是头部中的头部。
而这一次,源码除了引入近10家险资(有些是过往LP)外,还拿到了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投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2020年6月成立,注册资本357.5亿元,由中央财政直接出资,是当年最大的母基金之一,不过出资要求却较为严苛。参考其之前投过的基金,多数是较为典型的人民币基金,比如:国中资本、同创伟业、海通开元、基石资本等。
规模陡增,这些钱怎么花?
本次募资后,源码的管理规模达到350亿元。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源码的投资、运营能力和规模是适配的吗?
先看过往业绩。此前新闻显示,截至2021年,2家源码成员企业估值达到1000亿美元以上,3家估值超过100亿美元,20多家估值超过10亿美元,8家企业实现IPO,为投资人实现回报超过200亿元。
再看组织力建设。在VC行业,曹毅可能是为数不多率先提出“组织力”概念的人。也许是受到了他的老友张一鸣“Develop a company as a product”的影响,曹毅几乎在每一次重要讲话中,都会提到组织建设上的变化和成长。“我们想打造的是一个特种部队。”曹毅此前谈到,独行侠、作坊式机构的份额一定会被挤压地越来越小,“组织的力量才能形成竞争力、长期的生命力、创新力。”
目前,源码资本已从曹毅单枪匹马进化到超100人的团队,其中7位合伙人,投资团队超30人,而能够独当一面的有10多位投资人,曹毅称之为“10多个投资引擎”。据36氪了解,近五年源码还一直探索在投资行业建设“智能组织”之路,试图实践传感、计算、执行的有机协作并不断进化。
除了组织力,源码很喜欢强调投后——投后服务到底有没有可能做到体系化?这曾是一个颇受行业质疑的话题。源码的做法是:通过建立投后服务“需求、供给和流通”模型,构建体系化、产品化的服务框架,已经输出了10大功能模块的28套投后服务产品,比如被投企业“码会”、分享知识的“码脑”,而这背后是多达30多人规模的投后团队。
有一定的投资实力将规模做大、也有相匹配的组织能力,那么在2021年的一级市场,到底能否吞吐这么多的钱?从上半年的一级市场看,IT、生物技术/医疗健康、半导体及电子设备、互联网四大领域的投资数量、投资金额与其他行业明显拉开差距,半导体、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领域成为一级市场追逐热点。
而源码自2014年成立以来,投资了超过300家企业,涵盖产业数字化、人工智能、机器人、先进制造、绿色发展、企业软件、生命科学、新消费及新品牌、出海等行业,其中80%为早期阶段进入。且多线并进,“投早投小投科技”与“成长期”并举。比如近三年来,源码尤其喜欢在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基础软件及应用软件、集成电路、空天技术等重点技术创新领域“扫货”,还在生命科学、绿色发展、新能源方面加速投资。
在2021年源码资本CEO年会上,曹毅曾说,源码就是想去不断地做难而正确的事情,敢于投资“非共识”、投资“质变”。这是源码选择早期和成长期并重背后两套成熟的投资逻辑:早期投资“非共识”,也就是“现在的边缘、未来的主航道”。成长期投资于”质变”,即一家公司的“第二曲线”。
对于源码来说,这两件事已经成为重要程度不亚于投资回报的核心武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