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只权益类理财产品净值下跌 “固收+”受追捧现爆款

jijinwang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基金就没什么好日子过了,买了基金的投资者也是只能看着基金净值的缩水。进入今年以后下跌的速度更快,很多知名的基金都亏损惨重。有些投资者比较保守一些,他们不敢买股票,而是买的债券基金,觉得这样还是比较稳妥。去年是债券基金的大年,很多债券基金收益都非常不错,也很让大家满意,可是最近两天风向突变,有些债券基金也出现了比较大的下跌,一些买了债基的投资者都蒙了,怎么回事?
昨天天弘添利C、诺安稳固收益单日下跌超过5%,光大添益A、长城久悦单日下跌超过3%,数十个债券基金下跌幅度都大于2%,这种情况让不少人大呼意外,债券基金怎么也跌这么狠?债券基金其实有很多种类,有的是只购买普通债券的纯债基金,也有专门投资可转债的可转债基金,还有大部分购买债券然后以一定比例买股票的二级债基。去年收益最好的债券基金收益大于40%,而我们知道普通债券的利率一般不会超过7%,国债、金融债等利率一般低于5%,这些债券基金实现高收益的法宝其实就是通过购买可转债或者股票。
去年至今市场上一直在炒作一个概念,就是固收+,其基本原理就是先配置一定比例的债券资产,然后依据该部分债券可获得的利息收入为基准,再以一定的倍数放大的资金比例去购买股票,以此来实现保本的原则下尽量提高收益。可转债作为股债结合的品种,一向以“上不封顶,下有保底”著称,呈现出低回撤且收益率稳定的特征。因此,在过去的一年中,债券基金成为可转债增持的核心主力。在大多数情况下,可转债都是跟随正股价格在波动,但是去年固收+的发展实在太快了,去年3季度的时候规模已经大于2万亿的水平,而可用于投资的可转债的规模却只有那么大,在众多资金的追捧下,可转债市场水涨船高,出现了很高的溢价。例如东财转3的价格在去年9月初的时候就达到了170元上方,以这个价格推算约等于认可东方财富股票价格在40元以上,而那个时候东方财富的股价只有36元附近。在去年12月东财转3再次叨叨175元附近,而同时东方财富的股价最高也不到40元,资金的追捧造成的高溢价可见一斑。
其实固收+这个概念并非新鲜事物,在2015年股市大跌之后也曾经大行其道,只不过当时打的旗号叫保本基金。初期执行还算理想,但是因为收益实在太低被投资者嫌弃,于是基金公司为了提高收益而冒险抄底,最后因为股价下跌跌破面值。保本基金不保本,随后被监管勒令转型。没想到几年以后改头换面又出来了,这次换名固收+,但是投资策略没变,冒险追求收益也没变,唯一变化的是投资的人群变得更广了。
大家如果想投资债券基金,一定要知道以下几点:1、债券利率越低安全性越高,所以如果债券基金的收益不高且投资标的主要是国债和金融债,收益大概率低于5%,但是亏损概率低。2、可转债基金的风险等级和股票是相等的,不能因为有个债字就以为属于低风险,可转债基金的比较基准是股票指数。3、部分高收益纯债基金并不一定就是好基金,因为债券基金如果想提高收益常用的办法是购买垃圾债,这些债券的利率比较高但是评级比较低,潜在暴雷风险会比较高。最常见的就是购买地产债,这些债券的票面利率通常都可能会大于8%甚至10%,最近一年多多个地产公司暴雷,所发行的债券无法兑付,造成相关基金净值可能出现较大缩水。4、固收+并不是就真的稳赚不赔,由于先期基金大量购买可转债造成价格畸高,最近的股价下跌逼迫上市公司启动强制赎回,造成可转债价格大跌,固收+基金出现很大损失,未来是否能实现保本还很难说。

“去年基金赚的钱,今年都跌回去了,而且还亏了挺多。”“我已经把支付宝卸载了,只要我不看,就等于没有亏。”不少投资者这样表示。

春节以来,权益类基金收益率表现不佳,一些热门基金甚至出现较大的负收益率。此时,另一类产品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固收+”基金。相对来说,“固收+”产品能在稳健收益基础上随着市场变化增厚收益,被视为进可攻退可守的投资选择。

不过,贝壳财经记者统计发现,在春节后权益类市场整体调整的情况下,“固收+”基金也出现了一定下跌,春节以来实现正收益的的产品数量占比不到三成,有一些产品的回撤幅度堪比股票型基金。

那么问题来了,“固收+”产品是否仍具有投资价值?适合哪些投资者?

机构人士表示,“固收+”产品适合中低风险偏好的、以理财替代和追求长期稳健增值为目标的投资者。

固收+产品年后表现如何?

正收益占比不足三成 回撤较小

春节后,A股市场震荡,权益类基金产品表现不佳,另一类产品开始成为更多投资者的选择——“固收+”产品。

李女士在年前买入了多个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春节后大部分产品开始变为负收益,她开始寻找更加稳健的产品。“之前买的几只基金收益率都在-10%了,现在股市不太好,想要收益更稳定一点的产品,又不想收益率太低,感觉固收+产品还挺合适。”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在疫情影响下国内外股市出现大幅波动,“固收+”策略的基金产品逐步受到市场欢迎,成为逆势崛起的投资类型。

什么是“固收+”?“固收+”策略主要是以债券等未来现金流可期的资产作为底仓,获取相对稳健的收益,同时配置风险资产及策略增厚收益,就是其中“+”的部分。一般来说,“固收+”产品加入的一定比例风险资产包括股票、可转债、定增、股指国债期货等。广义的“固收+”还包括在确定收益资产上增加量化对冲测策略、CTA套利策略的产品。

从产品类型来看,一般视“固收+”产品为包括偏债混合型基金、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和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三类。目前,“固收+”产品数量已经在全部基金产品中占据一定比例。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1年4月1日,全市场包含这三类基金在内的“固收+”产品共有961只(A/C份额合并统计,下同),数量占全部基金产品的12%;资产净值合计约1.34万亿元,占全部基金产品的6.34%。2021年以来至今,新成立“固收+”基金产品近百只。

从业绩表现来看,与纯债基金相比,“固收+”产品由于加入了一定比例的风险资产,波动性会略高,收益水平也会更高,到期获得正收益的概率较大。与权益类产品相比,“固收+”产品由于以固收资产打底,波动性较低,短期收益水平更低,但如果长期持有,收益也不一定低于权益类产品。

那么在年后的市场状况中,“固收+”产品表现如何?实际上,在热门股票下跌的情况下,权益类基金走向负收益,“固收+”产品也出现一定下跌。Wind数据显示,自春节后开市(2月18日)至4月1日,全市场“固收+”基金产品中,仅250只取得正回报率,在全部“固收+”产品中占比不足三成。其中,大部分实现正收益的产品涨幅均较小,七成的产品区间涨幅不足1%,区间涨幅超过5%的不到10只产品。

涨幅前三名是南方荣欢定期开放、天弘弘丰增强回报A、融通可转债A,春节以来分别上涨11.32%、7.42%、7.34%。

尽管多数产品春节以来为负收益,但大部分产品还是比权益类基金表现出较小的回撤。据贝壳财经记者统计,春节以来跌幅在5%以下的产品共计608只,占全部负收益产品的近九成。不过也有部分产品跌幅较大,有92只产品春节至今区间跌幅超5%,10只产品跌幅超10%。

跌幅前三名为宝盈融源可转债A、前海开源裕源、长盛盛辉A,分别达到-18.86%、-14.00%、-13.55%。宝盈融源可转债A近一年的最大回撤达到28.9%,回撤幅度堪比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

亏损产品较多投资白酒、新能源等热门股

机构人士认为长期投资机会仍存

一般被认为进可攻、退可守的“固收+”产品为何普遍出现亏损?这类产品现在是否仍具备投资价值?

德邦基金董事总经理吴煊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虽然都叫“固收+”,但不同产品的投资方向和范围、投资品种的配置比例还是有很大区别,重点要看“+”的部分,主要是权益类资产配置的范围,还有是否严格执行动态风险补偿的策略。2019-2020年我国迎来基金大年,行业头部企业抱团的行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特别是权益类产品。部分“固收+”产品其实也是选择了比较激进的投资策略,所以在一季度不少“固收+”产品也都出现了类似于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回撤迹象。

从跌幅较大的“固收+”产品来看,较多产品投资了白酒、新能源、医药等板块的机构热门股票。例如,跌幅前三名产品中,宝盈融源可转债A截至2020年末的股票持仓占比为16.17%,重仓股包括五粮液、长春高新、赣锋锂业、泰格医药、智飞生物、康泰生物等股票。长盛盛辉截至2020年末的股票持仓的股票持仓占比达到39.18%,前四大重仓股均为白酒股,另外还包括宁德时代、隆基股份等新能源股票和恒瑞医药等医药股。在重仓了这些股票的权益类产品被重伤的同时,“固收+”产品也未能幸免。

不过,从长期来看,仍有较多机构人士看好这类产品的投资价值。

鹏扬基金策略分析师魏枫凌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基金产品的收益来自于基础资产的收益。权益类产品在股票牛市中收益弹性大,但股票熊市则面临较大风险。“固收+”产品在股票牛市中弹性不及权益类,但在结构性行情或者是债强股弱的阶段,“固收+”基金的机会更好。综合来看,当前债券相对股票的性价比上升,股票机会主要来自价值风格以及一季报业绩超预期标的,因此决定了“固收+”的投资机会持续存在,但也需要做好相应的债券波段和股票择券。

“固收+”产品本质上体现了资产配置的思路,资产配置对于提升收益和控制风险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海富通量化投资部总监杜晓海提出,并不是100%持有股票的组合收益率就能最大化。由于股票与债券资产的跷跷板效应,股债组合能提供更好的风险对冲。他通过模拟2005~2017年的数据发现,纯债组合基本能将最大回撤控制在3%;10%股票的组合基本能将最大回撤控制在4%;20%股票的组合也有较高的概率能将最大回撤控制在6%;40%股票的组合有较大的可能性回撤超过10%。

因此他提出,追求资产稳健增长,厌恶大幅回撤的投资者,常态下应该选择股票持仓在30%以下的配置。40%股票的组合是一个临界点,超过这个临界点,组合安全性显著下降。对于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股票比例低于20%安全度很高,有很大可能获得正收益,这个比例也是许多“固收+”产品的配置基准。

东莞证券分析师费小平通过统计“固收+”产品过去的10年的业绩表现发现,从中长期的年化回报来看,“固收+”基金最近3年平均年化回报为6.4%。从成立满5年的“固收+”基金的年化收益分布来看,275只产品中有145只的收益分布在3.01%~6.83%之间,105只产品的年化收益低于3%。从基金成立以来的最大回撤来看,“固收+”基金成立以来的平均最大回撤为6.68%,大幅优于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但差于纯债基金。从绝对收益和回撤控制的角度出发,不少产品的表现可圈可点。

吴煊认为,相对一季度来说,在二三季度,“固收+”产品可能会回归相对偏稳健的策略,因此在此时配置“固收+”的投资时机可能更为合理。相对于股票型基金,“固收+”产品的优势比较明显,有固收打底,再加上一部分打新收益,净值有一定安全垫,回撤较小;相对银行理财和纯债基金边际收益有一定弹性,可以作为银行理财的替代或增强版产品。

投资者转向“固收+”产品 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已经有部分投资者正在转向“固收+”产品。

肖先生的基金投资经验不到2年,他表示,手头的现金流不多,“受不了权益类基金动辄10%的亏损”,因此最近开始研究“固收+”产品。他挑选了一只近一年收益率超过40%、最大回撤不到10%的产品,将一部分资金放进这只产品,另一部分资金放进了银行理财。

另一位基金投资经验较长的投资者尹女士表示,她仍然会保留一部分看好的权益类基金,卖掉一些不太看好的产品,换成“固收+”产品。“毕竟权益类产品的收益率还是高一些,不过固收+的回撤控制得比较好。”

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固收+”产品要注意些什么?

魏枫凌表示,整体来说,“固收+”产品适合中低风险偏好的、以理财替代和追求长期稳健增值为目标的投资者。“固收+”产品的投资需要做到三个认识,即认识自己、认识产品、认识市场。投资者首先需要了解自身投资需求,确定自己是希望追求绝对收益还是相对收益;还需要认识自己能承担的风险,如果是风险偏好特别低、完全不愿意承担股市波动的投资者则更适合选择货币或纯债基金。股市波动加大会带来“固收+”组合的波动加大,例如今年,但如果拉长时间到6-12个月维度,“固收+”有很大概率能在中长期为投资者取得绝对收益。长期持有是对抗波动的最佳办法,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固收+”基金设置了持有期,以降低投资者因在市场波动低位赎回而亏损的风险。投资者若能认识到长期投资基金的优势,精选按照长期投资理念运作的基金管理人,那么盈利的概率也会提升。

他还提醒,投资“固收+”也需要有一定的市场判断,在结构性行情或者是债强股弱的阶段“固收+”机会更好。不过,投资者通过定投能够降低“固收+”基金的持仓成本,当市场遭遇极端波动的情况可加大或减少投入。

从整体市场走势来看,一季度A股走出“先扬后抑”的行情,三大指数均下跌,一季度上证指数下跌0.90%,深证成指下跌4.78%,创业板指下跌7.00%。从个股来看整体也是跌多涨少。

二季度及未来市场将如何走?兴业证券研报提出,市场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后,进入底部区域,现阶段结合年报、一季报优胜劣汰,估值在合理区间,公司业绩符合或超预期的方向,将是下一个阶段的关注重点,经济复苏,全球共振,盈利提升,是当前市场最大的确定性。

光大证券研报指出,短期市场下行空间有限。尽管当前国内经济仍在上行、宽松政策短期大幅收紧的可能性较低,但在市场整体较为低迷、市场情绪较为谨慎的背景下,经济或政策的边际小幅变化仍可能会给市场带来调整压力,投资者需密切关注相关经济数据及市场预期的变化。

吴煊指出,经过大半个月的调整,估值偏高的风险已经得到集中释放,二季度尤其是四五月份应该是相对比较好的右侧交易的窗口期。伴随着宏观经济进一步向上修复,资本市场有望出现前高后低走势,二季度市场整体可把握的机会更合理一些,三季度市场可能会受到场外因素的影响而面临一定变数,比如美债收益率,全球货币超发带来的大宗商品通胀预期等。投资者可能需要注意把握好二季度难得的窗口期,做好合理的资产配置。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顾志娟 编辑 李薇佳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