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疾呼:拜登应摒弃破坏性关税政策,尽快修复对华关..

jijinwang
拜登刚拉黑33家中企,美国41名参议员写信给贸易代表戴琪
近些年来,为了对个别国家的企业重点出击,美国制定“实体清单”等一系列管制措施。由于中国是美国的重点打压对象,所以中国企业可以说是这些清单的“常客”。在被列入这些清单之后,中国企业同美国的合作将会受到一定影响。日前,美国又再次对中国下黑手,直接拉黑33家中国企业。
拜登对中企下黑手
日前,美国宣布将33家企业列入“未经验证清单”。据悉,美国会对一些进口美国产品的外国企业进行审查,确保这些企业的存在符合法律规定,以及确定这些产品的用途。如果美国无法确定这些具体信息时,那么美国会将这些企业列入所谓的“未经验证清单”。目前美国已经将175家实体列入该份清单,其中清单上部分实体来自俄罗斯等国家。
部分企业在被列入该清单之后,美国出口商想要继续向这些企业出口产品,必须要获得美国政府的许可,这样才能够继续同清单上的企业开展合作。如果想要让美国将自家企业移出该份名单,那么中国企业必须要接受美国的检查,但是这些检查一般都需要得到中国政府的同意。
根据美国公布的名单来看,此次被列入该份清单的实体大部分都是高新技术企业,这再次说明美国此举是想要获得更多有关于中国高新技术行业的信息。
美国做出这一决定之后,中国商务部发言人迅速回应称,“近年来,美方将出口管制作为政治打压和经济霸凌的工具,不断采取单边措施对他国企业、机构和个人进行打压遏制,给中美企业间正常经贸合作制造困难和障碍,对国际经贸秩序和自由贸易规则造成严重破坏,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造成严重威胁,这不利于中国,不利于美国,也不利于整个世界”。
华盛顿突然上演逼宫
事实上,美国制定的这些管制工具并没有逼停中国企业的发展步伐,反而给美国企业造成重大损失。许多媒体认为,即使拜登政府仍旧选择坚持特朗普时期的对华加征关税政策,但是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有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在拜登政府对华加征关税之后,美国进口商将以更高的成本从中国进口产品,这给美国进口商带来了很大压力。
日前,美国有41名参议员写信给贸易代表戴琪,要求戴琪必须要扩大关税排除范围。也就是说,美国议员认为拜登政府应该取消对华加征关税,这下子收拾美国政府根本不用中国出手。不过拜登政府正在专注于如何压制中国,短时间内或不会取消该政策。
免责声明:本文由《实视洞察》原创创作,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
部分消息参考来源:环球网

在本周落下帷幕的中美领导人视频会晤中,陪同人员的构成值得关注。除了有此前在安克雷奇、天津、苏黎世等多次中美会谈中直接领衔的中美代表,还有负责中美经贸问题的官员,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与美国财政部长耶伦。

由此,不难看出经贸关系在双边关系中发挥的独特作用。实际上,在此次领导人会晤之前,刘鹤于10月底应约与耶伦举行视频通话。耶伦于11月初还曾表态称,美国将考虑“进一步降低(对华)关税”。双方近期的互动和表态释放出缓和关系的信号。

“与特朗普政府不同,拜登反对极端地用关税来解决中美之间存在的经贸问题,这不符合中美相互高度依赖的经济关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刘鸣在该院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合办的“新阶段周边安全环境的挑战与应对”工作坊活动后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拜登想要扭转特朗普时期扭曲了的中美经贸关系,让其逐步回转到正常情况,但同时他也不会放弃将施加关税作为一种工具。

需要关注的是,尽管美方对华经贸政策出现缓和迹象,但美国贸易、商务官员于本月15日后便开始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多国开展多日访问,试图加强与该地区盟友与伙伴的经贸联系,并谋划未来建立一个新的经贸框架。

减关税以缓通胀

对于此次中美领导人会晤中,双方经贸问题官员陪同出席这一现象,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吴其胜告诉澎湃新闻,这说明经贸是中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双方整体关系的改善离不开对经贸冲突的管控,此次领导人视频会议也为双方经贸团队的互动提供了方向。

在此次会晤之前,美方已在对华关税问题略有松口。“我们的贸易代表戴琪已表示,我们将考虑进一步降低关税。”耶伦本月初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我们希望看到中国履行承诺,但以互惠的方式稳定并最终降低一些关税,可能是一个理想的结果。”

上周,戴琪进一步表示,双边就中国遵守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情况的磋商正取得进展。而在10月时,戴琪就拜登政府对华贸易政策发表演讲,指出与中国脱钩是不现实的,需要“再挂钩”。

事实上,美国对外经贸关系的诉求与其国内经济问题密不可分。11月1日,耶伦在采访中解释了降低关税背后的考量。她表示,高昂的关税直接提高供应商与消费者的成本,降低关税或可缓解通胀压力。

数月以来,美国国内供应链危机愈演愈烈,商品缺货以及通胀等问题持续加剧,经济运行遭遇严重冲击。11月10日,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了10月的经济数据,其中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2%,创下31年来新高。值得一提的是,美国CPI已连续5个月同比增长超5%。

因此,在拜登政府面对通胀压力及供应链瓶颈略显“束手无策”的情况下,适当调整关税是目前美国政府应对通胀问题的可选之策。而在领导人视频峰会后,双方团队将会在经贸问题上进行更密集的磋商。

尽管现在还无法确定能够取得哪些具体突破,但据吴其胜观察,中美短期内可能取得进展的领域包括:重建经贸问题磋商机制,双方各自在一定范围内取消或降低对对方商品加征的关税,共同推动在11月底举行的世贸组织(WTO)第十二届部长级会议(MC12)的召开等。

不过,在双边经贸关系出现缓和的同时,不能忽视的是拜登政府对华经贸政策仍保有竞争的一面。刘鸣向澎湃新闻分析指出,美国在考虑将供应链分散化,让部分供货商回流美国或将其分散至东南亚、墨西哥等国,避免过度依赖中国;此外,像是半导体、电子工业、稀土等关系到美国关键技术的价值链,美国或将考虑与中国部分脱钩。

美国欲建新的经贸框架?

就在中美领导人视频会晤的同时,另一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美国贸易、商务官员正紧锣密鼓地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多国进行访问,试图加强美国与盟友的经贸关系。

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介绍,戴琪一行将于11月15日至24日到访日本、韩国和印度,“会见政府官员和利益相关方,讨论美国对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承诺,并加强与主要盟友和伙伴的经贸关系”。据悉,这是戴琪上任后的首次东亚之行,也是美国最高贸易官员时隔多年再次到访该地区。

在这同一时期,据美国商务部信息显示,商务部长雷蒙多于15日至18日对亚洲进行首次正式访问,她会见了日本、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官员和商界领袖,聚焦供应链弹性、数字经济和技术、共同标准以及支持地区基础设施项目等关键领域。

对于这一系列出访,《华尔街日报》分析称,这些举措体现出拜登的承诺,即美国将与盟友以及友好国家更紧密地合作,以更好地应对在该地区的地缘政治挑战。吴其胜也指出,拜登政府非常强调在贸易领域联合盟友应对地区挑战。他介绍称,拜登政府此前已经与欧盟取得了比较大的突破,包括停止关于飞机补贴的争端,达成了关于暂停钢铝关税的协议,取消了对欧盟部分国家数字服务税的“301调查”,以及建立了美欧贸易技术委员会。

不过,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目前拜登政府的经济政策尚未完全成型。对此,吴其胜认为,近日戴琪和雷蒙多的印太之行,就是希望能够补充这个短板。

刘鸣进一步分析了美国更深层面的战略考量,他认为中国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加强了美国的紧迫感。美国意识到它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没有平台作为依托,对该地区的经贸体系进行干预。因此,此次雷蒙多和戴琪出访相当于实地调研,为美国未来在该地区重建一个新的经贸机构做铺垫。

9月16日,中国正式提出申请加入CPTPP。此前,特朗普于2017年1月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次年,在日本领导下,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利、日本、墨西哥和新西兰等11个国家重新签署了新的贸易协定,即CPTPP。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雷蒙多11月15日在日本表示,美国无意加入CPTPP,但谋求建立一个更强的经贸框架。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