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养家 清华做的演讲(炒股养家北京大学演讲)

jijinwang


文/宋光辉,著有《金融工程实战术》《资产证券化》《财富第三波》

这几年,金融监管部门的领导们对外公开发言好像少了很多。正因为这样,如今领导们的每次讲话都非常宝贵。金融市场以及大众都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些致富秘诀或蛛丝马迹。

2021年6月11日,郭树清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发表视频演讲。相比之前的讲话,这次讲话的内容涉及多个方面,信息量更大,引起关注与重视。

郭树清既是专家,具备对经济金融的真知灼见,又是领导,负责金融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考察一下近几年郭树清的讲话, 我们可以发现,他的观点能够做到知行合一,既能够被现实马上检验,也具有有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2018年,郭树清讲到“理财收益率超过6%的就要打问号,超过8%的就很危险,超过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郭树清说这句话的时候,市场上还存在大量的互联网金融P2P平台,这些平台提供的收益率普遍都在10%以上。

结果我们看到了,这话之后不到两年,P2P从高峰期到近万家到全部清零。期间大量平台爆雷,很多平台高管被捕,众多投资者亏损惨重。

2020年,郭树清讲到房地产是“金融体系最大的灰犀牛”。

郭树清讲这话的时候,万科的股价还在冲击34元的高位。结果我们看到了,地产企业融资形势不断收紧,地产企业打折出售房屋,房价出现分化,有些地区的房价出现暴跌。

地产企业在流动性压力之下,爆雷事件层出不穷。如今连行业龙头都处于风雨飘摇的状态,万科的股价也下跌到了25元。整个地产股票指数一路下跌,早已失去股民们的青睐。

有很多人发现郭树清现在的讲话,非常简单易懂,没有太多的专业术语。郭树清曾经获得中国经济学最高奖项孙冶方奖,他对于专业行话显然能够轻松驾驭,之所以换成如此浅显简单的表达方式,说明郭树清的讲话并不只是讲给金融行业的专业人士听的,而是针对更广大的大众进行的。

作为掌握政策制定和实施权的领导,郭树清的一言一行对于金融体系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郭树清的讲话,不可能像专家或学者可以完全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表达。

有的话,他既担心大家没有听懂,从而不能够体会到未来政策的意图,又担心大家全都听得太懂了,从而形成一致性预期,这会给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

由于未来存在不确定性,即使领导的观点,也未必就能够一定应验,话说得太明太满如果落空,还容易使得后续的政策失去大众的信任。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曾经有一个经典的说法:

“如果你们认为确切地理解了我讲话的含义,那么,你们肯定是对我的讲话产生了误解。”


格林斯潘卸任后写过几本书,语言简明,表达清晰。格林斯潘在任职期间说话以“含糊”和“模棱两可”而著称,与其身为美国央行行长的身份有关。因此,从监管的角度来看,他是希望市场能够解读出来话外音,而且是形成多元化的市场解读。

当前市场的理解出来郭树清的话外音就是:

望君炒股,炒A股。市场也付诸实际行动,6月11日,A股的成交量出现上涨,再破万亿元规模。当然,郭主席的讲话并未直接提到要居民进入股市,“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中国金融市场的未来在于股市,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也在于股市。这一点,当前已经成为共识。更确切地说,中国经济需要一个长期牛市。

格林斯潘早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写论文指出了股票牛市与经济发展的正向关系。后面托宾在格林斯潘的基础之上,发展出来托宾Q理论。

美国20世纪90年代以及最近十余年里,就是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以货币宽松推动股票牛市,以泡沫带动经济发展。

很久以来,中国就高度重视资本市场的发展,政府推出各种政策不遗余力的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然而,资本市场的发展尤其是股票市场的发展,不尽如人意。

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中国投资界的两派,炒房派和炒股派,一直以来进行着较量,到目前为止炒房派取得优胜。

中国能不能够形成一个充满泡沫的长期牛市?

如何形成?

在这些问题上,一直以来金融市场有期待,但是存在分歧。作者的解读就是郭树清的讲话实际上在解答这个问题。

股市表现不如房市,有很多原因。

一个重要的原因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有关。在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土地作为消费品有强劲的需求,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又对生产供给有巨大的贡献,房市繁荣理所当然。

股市表现不如房市还有一个原因,是股市这匹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

韩愈写过一篇《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虽然中国在近几十年里货币增长速度很高,在大的经济体里名列前茅,但是中国股市一直以来受到货币宽松支持的力度,远远不够。

正如《马说》提到的,中国股市长期处于吃不饱的状态,即使是千里马,也难以发挥作用。

实体经济一直通过IPO新股发行、股票定增从股票市场吸走大量资金。这点大众能够接受,资金用以支持实体经济,这也是股票市场存在对于经济的意义。

导致股市资金不足最为关键的原因是,房地产这头巨兽,吞噬了巨量的资金。在中国居民的财富配置里,房地产的比重最高、然后是银行存款,这两者的规模都大于股票规模。

因此,推动股市牛市的关键是引导居民资金流向股市,改变居民财富配置的现有格局。

作为专家,郭树清自然懂得托宾Q理论及美国以泡沫推动经济的操作手法。他在讲话中指出,

“发达国家的金融资产和房地产价格普遍出现大幅度上涨。特别是股票市场很快就达到创纪录的高水平。经常爬山的人都知道,越是陡峭的山峰,上去不易,下来更难。”

“爬山论”暗示美国的金融形势很艰难,之前因为货币宽松推动的资产泡沫将要破灭。这意味着,美元资产很危险,中国人更应该投资中国资产。

美国20世纪前一个十年房地产泡沫破灭,引发了次贷危机。这次的金融资产泡沫破灭,也有可能引发全球金融海啸。

曾经担任过证监会主席的郭树清,或许就是股市的伯乐。为了引导居民投资A股,为中国的股市千里马提供食料,从而让千里马发挥作用,郭树清的讲话用心良苦。

去年提出“灰犀牛论”以来,金融政策全面治理房地产这头“灰犀牛”,如今房价上涨的趋势被抑制。但是多年以来形成的操作习惯,以及房地产价格曾在2008年、2014年绝地反击的历史事例,仍然停留在很多炒房者的脑海里。

郭树清在讲话中提到:

“那些炒作外汇、黄金及其他商品期货的人很难有机会发家致富,正像押注房价永远不会下跌的人最终会付出沉重代价一样。”

郭树清在“灰犀牛论”之后,讲话再度涉及房地产,这是对大众的劝戒与警告。普通的专家只是针对未来形势做出预言,而郭树清手握政策大权,可以影响未来形势的发展。

大众应当对关于房价的这个判断保持敬畏,此时如果仍然做多地产,就像格林斯潘已经明确未来利率将要上行,投资者还要做多美国国债期货一样,这不是明智的做法。

作者早在七年前写作的《财富第三波:股权市场的开放与货币化》一书中,针对中国经济金融形势进行分析,提到过:

“从2015年开始,政策控制地产泡沫,以股票泡沫承载地产泡沫,以股票泡沫推动经济发展”的观点。

作者的观点大方向是对的,但是在时间维度上面错得离谱。2015年的去库存政策,让房地产价格再度大涨一波。一直到2017年,房住不炒方针提出之后,政策才是实质性的打压地产泡沫。

作者之所以出错的原因,是由于政治经济学的学识不够,没有深刻理解中国经济运行的底层逻辑所致。

在《财富第三波》一书当中,作者指出:

由于中国较高的储蓄率,中国必然会选择货币宽松政策,否则经济将会陷入有效需求不足的通缩状态。美欧等国家为了应对自身的经济问题,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产生溢出效应,也影响中国的货币政策偏向宽松。而货币宽松,必然会推动价格水平上涨,导致出现相应的资产泡沫。

然而,货币宽松,未必一定流向股票市场,带来大众期望的对经济发展更为有利的资产泡沫,即股市泡沫。

最差的货币流向是流向大宗商品市场,推动通货膨胀。

居民在通胀预期之下,或是购买现货囤积居奇,或是购买期货,进行投机。由于现货有较高的储存成本,更理想的方式是期货。

郭树清讲话涉及金融衍生品的时候指出:

“普通个人投资者参与其中,无异于变相赌博,损失的结果早已注定”。

个人投资者了解并且接受游戏规则,作为市场化主体,参与正当投机,盈亏自负,却被劝戒,从通俗的理解,这是开赌场的人劝戒人们不要来赌,有点不合常理。

作者认为,要从经济金融大势去理解郭树清的讲话。

当前,由于美国大力开闸放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涨,美国已经出现较为严重的通胀问题。我国也受到输入性通胀的影响。郭树清的讲话既是对大众利益的关注与保护,也是警告市场,不要将资金流向有可能推动通胀的地方,否则有可能受到严厉打击,产生致命的损失。

其次较差的货币流向是流向房地产市场,这已经不再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势了。去年的差不多这个时候,在“灰犀牛论”还没有出来之前,作者写过一篇文章,对于股市和房市进行过分析,基于历史上限制房地产政策出现过反复,当时得出房市表现可能还是会优于股市的结论。经过最近这一年的观察,这是错误的。

居民的财富配置选择中,打掉了地产、打掉了大宗商品及期货,还剩下什么?股市!这是市场解读郭树清的讲话得出来的结论。在这个结论上面,作者的观点与市场保持一致。

然而,这种驱鱼入渊的招数,存在一个缺陷。市场忽略了另外一个可能性,就是居民的资金在地产、大宗商品及期货都不能投资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配置银行存款。

这就是日本的情形,日本居民在20世纪90年代泡沫破灭受到打击之后,极度厌恶风险,即使利率再低,居民也只愿意存入银行或是购买日本国债,而不愿意投资地产,也不愿意投资股票。

有很多经济专家分析日本经济问题,认为日本以资本市场为核心的现代金融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以及经济陷入长期低迷,与日本国内缺乏多元化的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主体有关。

购买股票还是购买国债或是存入银行,取决于居民对经济前景的信心以及风险偏好。股市存在着追涨杀跌的正反馈机制:

如果大家信心高,风险偏好强,股市上涨,引发更多的资金流向股市,带来进一步上涨,形成良性循环。这是一种结局。

如果大家信心低,风险偏好弱,引发更多的资金流向存款,带来股市低迷,这进一步引发更多的资金流向存款,形成恶性循环,这是另外一种结局。

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取决于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且愿意冒险的中国股民。炒股报国的时候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