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今天再创新高,但受昨天阿里三季报不及预期拖累,中概股叕大跌,整个人都快炸了……
阿里近一年股价走势
大家很痛苦,因为最近中概股有点反弹,号召抄底的人越来越多,原本微微燃起的希望,啪,又灭了……
大家迷茫痛苦,归根到底,无非两个原因:
一是看不清底层逻辑。
二是看清了,还是战胜不了人性弱点。
听了很多道理,依然做不好投资。
股市里赚的钱,就三个来源。
一是赚别人的钱。
这是零和博弈,算上交易成本是负和博弈。
全市场亏的钱=全市场赚的钱+券商佣金+印花税+基金管理费/手续费
只有卖水的券商、基金、保险,和看场子的政府,永远**。
玩家整体上看,数学期望一定是负数,玩的时间越久,亏钱概率越大。
因为人和人之间的存量搏杀,没人能获得完全的信息,也没人能永远保持最清醒的大脑,一辈子做出最智慧的选择,更不可能一辈子走运。
所以单纯想靠赚别人的钱成为首富,从概率上说,无限趋近零。
历史上出现过各种红极一时的技术分析流派,都是想赚别人的钱,但太难了,今天全球富豪榜没一个是靠技术分析上位的。
二是赚企业的钱。
企业一直在生产经营,经营创造价值,所以营收、利润、资产都在不断增加,这些财富的增长,会以分红或股价上涨方式,回报给投资者。
放弃赚别人的钱,一门心思研究企业,赚企业的钱,就是最朴素的价投。
但股市实际遵循混沌原理,很难分清到底在赚别人的钱,还是企业的钱。
所以现实中的价投,同时考虑选股(赚企业的钱)和择时(赚别人的钱)。
首先,发现优秀的有潜力的好股票。
其次,耐心等待市场先生发疯,估值跌到很低时,别人恐惧我贪婪,入场捡黄金。
最后,耐心持有,只要基本面没恶化,就做长期投资。
长期投资不是目的,是价值投资必须用的手段。
业绩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总得耕耘栽培,静待花开。
但人性不耐,不成熟的投资者,无法忍受长期等待,总想赚快钱。
正好,“赌场”每天都有机会赚别人的钱。
正因市场充斥着不成熟的投资者,听风就是雨,盲目恐慌贪婪,追涨杀跌,加剧股市非理性波动,也给成熟投资者赚企业钱同时,有更多顺便赚别人钱的机会~
股市还隐藏着第三个**来源:
赚央妈的钱。
超发货币进入股市,既非投资者间的存量搏杀,也不会马上提升业绩,却提升了股票需求,导致股价和估值一起涨。
本质上,超发货币大规模入市,是在“劫贫济富”。
那些不买股票基金的人,被动承受跑输通胀和邻居财富增速的代价;
买股票基金的人,则享受央妈发的红包。
用这个底层逻辑,我们再来分析美股为何能迭创新高。
从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整体上一直处于货币超发状态,虽然中间也想收手,但一收手,股市就容易震荡。
美国老百姓养老钱都在股市躺着,股市崩了,老百姓就不淡定了。
所以无论奥巴马、特朗普还是拜登政府,维持股市欣欣向荣,都是无可替代的重要政绩。
疫情爆发后,美国经济停摆,失业飙升,美联储不得不史无前例大放水。
老美救经济的思路,比较简单粗暴。
他们首要保的,是居民部门。
一方面,直接给股市补充流动性,保证股市不崩,老百姓账户里的虚拟资产不缩水,才敢去消费。
另一方面,直接给老百姓打钱,鼓励买买买。
通过直升机撒钱刺激消费,倒推企业复苏,就业增加。
但老百姓发现躺家里领救济比出去打工挣得还多,就躺平了……
百姓不想干活,失业率和岗位缺口双双飙升,人工成本大幅增加,加上超发货币又逐渐流入原材料市场,导致通胀创新高。
即使如此,美联储还是不敢马上关龙头。
这是政治体制决定的。
美国大选4年一次,中间还有个中期选举,相当于中考,考不好滚蛋,所以美国当权者一直处于如坐针毡的焦虑状态,必须时刻关注支持率。
大部分老百姓永远短视,只关注眼前利益。
政客关注民众支持率,民众关注短期利益,政客就不得不关注短期政绩。
给底层直接发钱虽能笼络民心,但物价疯涨剥削的又是底层,只能转嫁矛盾,拿富人开刀,要富人拿钱分给穷人。
所以美股不断创新高,美联储持续超发货币,是重要的因。
不过股价上涨,业绩拉跨,估值会一路飞天,也不可长期持续。
美股能保持12年长牛,更重要的原因是,美国是全球资本市场中心,吸引着全球最优秀的企业,整体上看,美股业绩增长依然可圈可点。
当然,要细分的话,上市公司贫富分化也非常明显,少数巨头贡献了大部分利润增长。
赚别人的钱,无法推高股市,“赚企业的钱”和“赚央妈的钱”双引擎持续开动,才让美股持续飞天!
那A股为啥老做俯卧撑?
第一,疫情爆发以来,咱央妈比较克制,没有超级大放水。
第二,中国老百姓命根子不是股市,是房子。
股市从没成为老百姓家庭财富的“锚”。
所以无论政府还是百姓,对股市的重视程度,远不如房子。
只要股市没有明显**效应,老百姓就不肯把存款往股市里搬。
三是中国投资者还是不成熟,稍微有点**效应,就一窝蜂怼上去,不仅散户,机构也是。
等热点凉了,抱团散了,又一窝蜂出逃,互相踩踏。
咱央妈不像美国那么给力,天天喂奶,玩家又不太理性,总想赚别人的钱(快钱),股市波动剧烈,估值忽上忽下,很大程度上,把企业业绩增长的钱,给覆盖掉了。
结果很多人认为,股市是毫无价值的“赌场”。
中概股一直起不来,又怎么回事?
除了上面那几条,更重要的,是预期发生改变。
一是对政府打压互联网行业的恐慌;二是对互联网行业增速下降的恐慌。
恐慌一,我说过多次,政府要的是规范,不是打死或收编。
恐慌二,是必然趋势。
用方三文的话说,互联网行业已进入白银时代。
黄金时代过了,那白银有没有投资价值?
还是有啊。
反垄断+共同富裕+消费低迷+老龄化趋势,未来10年,互联网巨头不会再像过去那样躺赚,但还是很**。
哪怕增速慢一点,也还是持续增长,匹配低一点的估值,依然值得买。
我在17、18年,根据传统价投理念,觉得美股不断创新高,估值太贵,早晚要崩,一直看衰劝退。
19年后,我想明白了,就一直说美股可投,做好资产配置就行。
两年下来,我手里的标普和纳指,也赚了不少~
A股呢?
没央妈喂奶,A股**难度是大一些,好在韭菜多。
首先,还是选出基本面最扎实或增长潜力最大的优秀股票/行业。
其次,韭菜的冲动,让好股票估值波动非常大,就低估买入,中估持有,高估卖出。
不过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速率大幅提升,好股票往往大家都看好,价格不便宜。
所谓高估,可能非常昂贵,所谓低估,也太不可能很便宜。
对好股票的估值预期,要稍微高一点,容忍度大一点,否则,可能永远等不到入手良机。
当然,股市涨跌无眼,用一些策略,会让投资更可靠。
特别看好的股票/行业,既嫌不够便宜,又怕错过上车机会,就定投。
如果真跌下去了,加速定投,跌越狠,投越多,如果涨上去了,就减少定投。
最简单的办法,用我说的市值恒定策略。
完成定投后,持有的股票/行业估值不断提升,要不要卖?
如果基本面没啥根本性改变,估值高一点,也可以忍受。
怕大幅回调,就用网格收割策略,一点点把盈利收割出来。
然后定期回顾,重新整理资产,做一次动态再平衡。
以前怕得罪同行,有些话不敢说。
按我意思,普通人压根不该每天看盘,也不该看那些每晚帮你复盘当天行情的股票号。
你看越多,越焦虑,越迷茫。
看这也是机会,想参与一把,看那也是风险,想赶快跑路。
今天军工涨,明天医药跌,后天新能源涨,大后天地产跌,大大后天军工又跌了……
你越沉迷于复杂信息表象,试图寻找布朗运动背后的规律,就越看不清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