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基金哪个好(彼得林奇的基金)

jijinwang
一个学习财商、配置家庭资产、增持被动收入的读书路径:读十本书。第一本书《穷爸爸和富爸爸》,第二本《小狗钱钱》第三本《财务自由之路》第四本《定投十年赚十倍》,第五本《指数基金投资指南》,第六本《一个投资家的20年》,第七本《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第八本《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第九本《底层逻辑》,第十本《百万富翁快车道》

最优秀的基金管理人,彼得·林奇是如何找到大牛股的?

彼得.林奇是一富达公司的明星基金经理,掌管基金期间复合收益率达28.9%。他在网络股泡沫破裂之前退休,也是保全了名声,功成身退。

彼得.林奇是如何寻找牛股的呢?在《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一书中其实总结的很完整了。他虽然是机构投资者,但其实一直在教普通投资者发挥自己的特长去挖掘牛股,所以很有意思的是,他在书中告诉读者的第一条投资准则是:千万不要听信任何专业投资者的投资建议!

他认为,任何一位普通业余投资者只要动用3%的智力,所选股票的投资回报就能超过华尔街投资专家的平均业绩水平,即使不能超过,起码也会同样出色。

彼得林奇早年做过球童,热爱历史,大学时代做了一次草率的投资,研究生学习学院派金融学,未阅读格雷尔姆及费雪的著作,工作繁忙无暇阅读书籍。所以更相信实践出真知。

下面举个例子,林奇在1970年代早期做证券分析员时对纺织行业有相当深入的了解,他参观全美的纺织工厂、计算公司销售毛利率、股票市盈率、研究经纱和纬纱的密度,作为专业投资者的他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研究纺织行业上市公司,却没有发现L’eggs这只大牛股。

反而他的妻子作为消费者,却是在超市发现了这家优秀公司,因为L’eggs的生产商之前是在百货商店和专卖店销售产品,他的妻子提醒他留意生产L’eggs的公司,他才因此分析发现这个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非常好的大牛股,L’eggs最终成为全美最畅销的连裤袜,也是1970年代最**的新产品之一。

总而言之,彼得林奇以调研为主,年报阅读、公司高管、分析师推荐、生活工作中接触、易于受忽视领域发掘为辅。

阅读年报,主要为近三年的年报,同时阅读分析师研报;调研以上市公司高管为主,以消费者及同行为佐证。以标的公司股东中是否有其他优秀投资机构为参考。

学习彼得林奇是怎样选股票的?

从1977年到1990年,彼得林奇取得了年复合回报率29%的成绩,可以说,是一名伟大的投资者。

他的投资策略中,有一条,是简单投资。

我们很多人,都有一种不好的倾向,喜欢追求复杂,有的人甚至迷恋复杂,觉得在投资中,只有高深的金融概念,比如贝塔、方差、肥尾等,才能帮助自己盈利。

其实,林奇认为,你只需要像普通人一样,就可以了。

换句话说,普通人喜欢什么,你就可以买入什么。

比如,林奇有一次和女儿们逛超市,女儿们一进超市,就在一个化妆品门面,停留了很长时间,可是,在林奇看来,这种化妆品,味道难闻,样子难看。

因为女儿们非常喜爱,所以,林奇把自己的“偏见”,放在一边,他开始研究这家化妆品公司。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家公司的化妆品,都是用水果和蔬菜,做成,非常天然。

林奇买入这家公司的股票,几年后,他获得了很好的收益。

还有一次,林奇了解到,一群七年级的学生,就是根据自己的常识,选择的股票收益,超过标普指数一倍以上。

这群学生选的股票是麦当劳,理由是人人都吃麦当劳,还有迪士尼,理由是孩子无法拒绝迪士尼,等等。

学生们只有一只股票选错了,那就是IBM,他们当时的理由是,大人们喜欢IBM,所以,就也选了。

你看,越是自己的思考,越是简单,越有价值,越是别人的思考,越是复杂,越没有价值。

林奇说:我只不过做了跟散户一样的事情,所以,任何人都应该可以这样做。

你千万不要把投资看得那么高深,你只需要看懂,人们到底喜欢什么产品和服务,就行了。

比如,人人爱苹果手机,你买入苹果公司的股票,就可以了,如果你还能买在一个低价,你一定会赚得盆满钵满。

再比如,人人都用微信,人人都用淘宝,你自然可以在股价大跌的时候,买入腾讯控股和阿里巴巴,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一定大赚,赚不到钱,你来找我,我赔你,当然,找我的前提是,你赚了钱,要分享收益,不然,就别来找我。

吉姆罗杰斯和彼得林奇的资产有多少?为什么福布斯没他们两的排名?

请问各位,世界顶级大师,比如索罗斯,彼得林奇等,他们和中小投资者的区别什么?

首先告诉你索罗斯是一个基本面的操作者,和彼得林奇一样,但是他们的投资品种不一样。

因为他们的基金性质不一样,索罗斯有点像私募,而且它的投资品种非常广泛,从股票到期货再到外汇黄金期权,而且他们经常跨市场交易,彼得林奇则是股票基本面的投资者,另外从资金规模上来说,索罗斯的基金规模要大于彼得林奇,索罗斯属于巨无霸级别的,而彼得林奇也是一个比较大的基金,所以他们的投资方法不一定适合我们这样的小投资者。

索罗斯主要是通过他的反射理论来**,他的反射理论指的是一个宏观的市场是否过热是否疯狂,也就是整个市场的趋势是不是见顶,而不只是一个股票的走势,因为他的基金规模非常强大,只要他全部进入股票市场,整个市场都会疯狂。所以他都是分散投资,并且只把握市场的主行情,所以对大众投资者他的这种方法我觉得不适合。

对于彼得林奇,他是股票基本面的投资者,这在中国不适合,因为中国的股票没有投资价值,你不可能给你孩子买一筐股票,靠分红就能保证他以后的生活,我国上市公司上市就是为了圈钱,而且金融监管不到位,我国是受害人举证制度和国外正好相反。

如果你希望通过彼得林奇的方法**最好投资美股。

另外就是他们**的程序是大规模资金的操作程序,对小资金不适合。小资金最大的优势就是船小好调头。大资金完全相反。

兄台,你说的真是太专业了,我们可不可以细聊啊?

行我QQ459531009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彼得林奇和巴菲特的各自的特点

彼得林奇与巴菲特都是传奇的投资者。两个人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投资成就。

但两人有什么区别?从操作形式上区分,巴菲特喜欢将整个公司买下来,彼得林奇由于是基金经理,受到限制,只会购买一家公司的一小部分。而从操作理念上区分,做为进攻型投资者,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就有过如下分类:1普通交易,2有选择的交易,3买低卖高,4长线选择,5廉价购买。通过格雷厄姆的论述,可以轻易区分出:巴菲特是属于廉价购买型的。而彼得林奇是属于长线选择型的。

正如格雷厄姆所说,做长线选择型的投资者,“但具有在别人判断都错误时判断正确的能力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这种预见力不能被看作理性投资的特点”所以,彼得林奇为了使这种不存在变为存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种巨大的付出,只维持了13年,1977年至1990年。如果加上1969年进入富达公司,彼得林奇也只维持了21年。

而巴菲特属于廉价购买型的。他的努力可以从1965年到今,可以说维持了42年,并且仍然在继续。而且在此过程,巴菲特的个人生活并没有受到影响。如巴菲特所说:“这并不是查理和我希望的生活方式。(为了致富天天盯着股票行情有什么意思)”

两个人都互相欣赏,巴菲特曾引用彼得林奇的话“彼得林奇曾恰如其分地形容这种行为,是在铲除鲜花,浇灌杂草”而彼得林奇对巴菲特的评价也非常高。

而两人最大的共同点是:两人都是坚韧的勤奋的投资者。而巴菲特偏于坚韧,而彼得林奇偏于勤奋。都值得我们学习。不适合。

中国和美国股市所处的的大环境不同。价值投资本身的理念没有错,如果在信用社会,一切都是很公平,价值决定价格,从长期趋势来看,挑选一只成长性能非常好的绩优股进行投资是最好的选择。

美国股市的历史比中国早了几百年,经历了历史上的大崩盘,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一套非常成熟的体系,对上市公司的筛选和考核都是非常严格的,所以股价基本很稳定,这种情况下,长期投资业绩好的股票是有价值的,即巴菲特、彼得林奇他们的价值投资是适合的。而在中国,股市的发展不过20年,各种条件还远未成熟,好多股票的投机远胜过投资,人为炒作因素明显,出现了不少价值价格严重背离的股票。这样,要做到价值投资也是很冒险的一件事。一只股票明明已经涨了不少,被炒作的很高了,还是要坚持进行价值投资、长期持有这就没有必要了,坚持下去极有可能又回到原位,甚至被套牢,所以见好就收在股票里也是适合的。

对散户来说,手里资金有限,一只股票不可能拿上十年八年,所以要有一套适合自己的投资理念,巴菲特、彼得林奇的理论要结合我们的实际来运用,如果一只股票很快涨到了自己的目标价位,为什么非要等到十年八年呢?股市里也有句至理名言是:落袋为安。以我们的这点资金,还是保住自己的钱袋子安心点吧。1.林奇是基金经理,买卖股票,赚取差价,林奇持股分散,有1400种。

巴菲特是从买卖股票变成资金分配者,他有保险公司,旗下有70多家公司,保险资金让巴菲特买卖股票,收购企业,买入后,一般不卖出。持股集中

2.巴菲特是大师,林奇就是基金经理

3.巴菲特经历公司4个周期,风风雨雨,一路走来,收获资金,也收获人生的智慧,并且传道。

林奇任基金经理期间是牛市,林奇的成绩有运气成分

彼得林奇是什么???

华尔街股票巨头.

彼得·林奇出生于1944年,1968年毕业于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取得MBA学位;1969年进入富达管理公司研究公司成为研究员,1977年成为麦哲伦基金的基金经理人。 在1997-1990年彼得·林奇担任麦哲伦基金经理人职务的13年间,该基金的管理资产由2000万美元成长至140亿美元,基金投资人超过100万人,成为富达的旗舰基金,并且是当时全球资产管理金额最大的基金,其投资绩效也名列第一。13年间的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目前他是富达公司的副主席,还是富达基金托管人董事会成员之一。现居住在波士顿。

Peter Lynch每月走访40到50家公司,一年5、600百家。即使少的时候,一年也至少走200家,阅读700份年报。

他是最早调查海外公司的基金经理,比如他发现Volvo的时候,连瑞典自己的分析师都没去过它的工厂,当时Volvo的股价是4元,每股现金也有4元了,当然属于严重被低估,后来为Lynch赚了7900万美元。

他每天6点15乘车去办公室,晚上7点15回家。一年形成10万英里,相当于一个工作日400英里。每天午餐都见一家公司。每天听200个经纪人的意见。他和他的助手每月要将2000家公司检查一遍。

在他退休之前,他只度过两个长假,其中的一个:去日本,用5天时间考察当地公司,在香港找到老婆,在中国玩了3天,然后去曼谷考察及观光,最后去英国,用3天时间调查。人的名字。

彼得林奇的名言是什么?

我从来不在我不懂的事情上投人大量的金钱。一个钟情计算、沉迷于资产负债表而不能自拔的投资者,多半不能成功。在熊市弥漫的市场上到处都是廉价的股票。某只股票比以前便宜不能成为买进的理由,同样仅仅因为它比以前贵就卖掉也不是理性的方式。—彼得林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