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私募基金可以个人买(个人怎么买私募基金)

jijinwang
长期投A股的各方资金里面,只有社保基金是稳定盈利的。从我们个人缴纳的部分每年的收益来看,年化基本上可以在6%以上。结合长期稳定这个定语来看,这是一个非常牛的数据。其他的券商、公募私募基金可能在某一年会取得炫目的成绩,但最终来看都是坑人的。更不用说那些喜欢围观大V猜每天涨跌的散户了。社保基金其实已经给我们划了一条线,6%左右是在A股可以获得的比较靠谱的年化收益率,能做到你就已经很牛了。

厂长提醒:本文内容仅对合格投资人开放!


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并且符合这些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一)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二)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


说明下,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最后,私募基金风险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哦~



厂长的话



这两年,随着居民财富的转移,公私募管路规模都有了爆发性的增长。私募这边百亿私募已经不再是“稀有品种”,固然它们都有着辉煌的业绩历史,但从去年百亿私募的整体表现来看,百亿私募未必是性价比最优的选择。今天,厂长就给大家盘点6家长期业绩十分抗打的优质私募。筛选标准为近4年每年正收益,年化超30%,最大回撤不超22%,规模百亿以下。



磐耀:攻守均衡



首先聊聊2014年成立的磐耀资产,90后基金经理以及连续7年正收益是他们出圈的原因。


难得的是,即使长期业绩稳定且优秀,他们家目前的规模也才70亿左右。


基金经理辜若飞虽然是90后,但基金管理经验已经超7年。


磐耀的代表作产品成立于2015年4月,截至2021年12月31日,基金累计收益高达872.93%,最大回撤为-9.39%,年化收益为40.34%,基金运行以来各年度均为正收益。


经历多次市场牛熊,磐耀确实是稳的可怕,身为一个90后基金经理,稳健的风格更是难得。


辜若飞非常注重安全边际,擅长逆向投资,会配置三到五个行业,每个行业内又回去做一个小组合,小组合的构成往往是白马类公司和成长类公司兼具,注重找估值相对较低的行业。


磐耀的仓位变化灵活,会关注大周期的择时以控制回撤,在辜若飞看来,择时并不是为了超额收益,而是为了控制回撤,给投资人更好的体验。


对于2022年,磐耀认为短期的降准以及对于房地产温和的阐述, 有利于低估值蓝筹的阶段性表现,但中长期角度而言,还是得回到行业的景气度和增长的确定性上来。


成长类方向磐耀比较看好国防军工、半导体、新能源等高景气度赛道, 横向比较偏向选择估值合理或偏低估值的相关细分行业和个股进行配置, 充分考虑业绩增长和估值水平的匹配度。


价值类方向磐耀比较看好银行、医药等板块,这些板块有估值修复的潜力。


泉汐:确定性优先



泉汐投资是一家规模不到50亿的私募,这家私募的作风极其低调,基金经理鲜少接受采访。


基金经理张扬曾在申万证券研究所干了4年机构销售,后来又在森旭资产干了几个月基金经理,2016年1月创立泉汐资产。


其实这个履历厂长觉得挺一般的,虽然金融从业经验时间较长,但毕竟是销售出身,跟投资好像关系不太大。


不过成立泉汐之后,长期业绩确实有点爆炸,代表作产品成立于2017年1月,截至2021年12月31日,基金累计收益达到798.08%,年化收益55%+,最大回撤仅为13.5%。


2019和2020年业绩好的私募不少,但2018年业绩能超50%的股票多头屈指可数。



泉汐从2018年二季度开始主要的配置方向是黄金相关的资产,四季度由于中美关系恶化引发的避险情绪以及对美联储加息政策预期的转变,黄金期货以及相关股票有了一定的表现,因此给投资者带来不错的收益,看来张扬对宏观的判断有两把刷子。


泉汐也有一些复合策略的产品,会在股票策略的基础上加上部分固收+资产,相对会更加稳健一些。


张扬本人非常低调,旗下产品因为业绩较好经常上各类榜单,但是他基本没有啥采访或者公开露面,不过他曾表示只赚确定性强的钱。


庄贤:周期投资专家



庄贤投资成立于2016年,目前规模不到20亿。


庄贤也是市场上极少数聚焦周期投资的私募,以化工板块为核心,其他具有周期属性的板块为辅助的大周期交易逻辑。


他们家的大周期投资核心理念为所有可以由供给需求曲线改变而产生的股价波动,都属于周期投资逻辑框架,突破了传统的周期和非周期行业板块划分。


核心基金经理王安曾在复星集团任职投资经理,基金管理经验超5年。


代表作产品成立于2018年2月,截至2021年12月31日,基金累计收益为348.88%,年化收益为47.18%,最大回撤仅为-9.65%,2018年正收益。


对于一个聚焦周期投资的私募而言,这个回撤控制实属不易。


庄贤的核心股票圈由100-150只大化工板块个股组成,包括石化、染料、农药、各类助剂等细分子行业。


他们在大周期投资中主要看三类机会:壁垒错配机会,价值回归机会,变革成长机会。


庄贤投资之所以能在大周期板块的投资商如鱼得水,离不开以浙江三元控股为代表的化工企业战略合作伙伴的协助。


利用战略合作伙伴的商业渠道,庄贤在获取石化、染料类细分行业的及时订单仓储数据有一定的优势。


王安也表示这些数据可以较大幅度提升庄贤对化工类企业投资的胜率。


庄贤十分注重回撤的控制,个股的持仓风控严格,主板且营利强的公司,持仓不得超过总资产的20%,中小板公司不得超过10%,创业板且盈利能力较弱的公司,不得超过5%。


山楂树:PEG+逆向投资



山楂树资产成立于2014年,基金经理陈静拥有19年证券从业经验,公转私背景,公募期间管理过企业年金及专户。


目前山楂树管理规模不到50亿,团队成员共计13位,其中投研团队共6人核心人员均来自于知名公募及券商。


投资策略以价值成长为主,外加点逆向投资,重点投资从1到10阶段高速成长的行业/公司,将PEG作为重要的衡量指标。


代表作产品成立于2014年8月,截至2021年12月31日,基金累计收益达到539.1%,近4年年化收益超30%,自2018年以来,基金最大回撤仅为-17.54%。


产品自成立以来几乎每年业绩都非常好,除了2016年以外,在其他大部分年份里都能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



山楂树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医药、新兴消费、TMT和次新等板块,较少做择时,大部分时间保持较高仓位运作,除极端情况外,下限仓位在5成左右。


陈静此前曾表示,他们并不做期指对冲,当产品净值回撤超过8%时严格控制仓位,而当单只股票亏损达15%时,则会严格止损。


山楂树对绝对收益的理解是在不亏钱、少回撤的情况下赚更多的钱,这也是他们产品稳健运行的原因之一。


仁桥:逆向投资



仁桥资产成立于2017年,规模不到50亿。掌门人夏俊杰公转私背景,也有超15年的从业经验,公募期间拿过金牛奖。


代表作产品成立于2017年8月,截至2021年12月31日,基金累计收益为170.9%最大回撤仅为-7.72%,整体业绩曲线非常平滑,持有人体验不错。



这样优秀的回撤控制能力和夏俊杰“不喜欢抱团”的风格有不小的关系。


他擅长逆向投资,在他的投资体系里,均值回归和二八定律是两大逻辑基础。


在做投资时,他有着两大原则,第一是安全边际原则,他认为安全边际不是买“便宜”的股票,只有投资最好的品种,才能保证将“踩雷”的概率降到最低。


第二就是确定性有限原则,在风险收益比相同的情况下,优先选择绝对风险低的品种。


夏俊杰的投资组合整体上非常分散,特别是公募阶段,七年多的时间产品前十大持仓的平均仓位占比只有40%,在私募阶段基本延续了之前的结构,不过现在持仓也会根据环境变化适度增加。


仁桥从去年初开始就一直关注中小市值公司这条主线,不持有“核心资产”也让他们规避了去年初的波动和损失。


除此以外,仁桥还布局碳中和概念相关的产业以及公司,包括在港股布局的电力公司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2022年仁桥看好汽车零部件、计算机、非银、互联网、医药、电子等相对PEG估值不高的板块,另外他们还认为港股将是2022年最佳风险收益比的机会。


来兴元品:基本面选股+技术面择时



最后我们来看看位于杭州的来兴元品,目前规模10亿+。


基金经理蒋志伟拥有28年A股投资经验,曾就职于多家银行、券商,2016年创立来兴元品。


来兴元品的投资理念是基本面选股+技术面择时。


代表作产品成立于2018年2月,截至2021年12月31日,基金累计收益为294.26%(费后),平均年化收益42.92%,最大回撤21.47%。


2018年熊市里,他们抓住了国产替代的机会,基金逆势取得36.88%的费后收益。


2022年看好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方向,以及碳中和产业链的新能源等。


在行业选择上没有太大偏好,基本可以做到全市场全覆盖,长期关注新经济领域,确定性比较强的赛道,比如新能源、新材料、TMT、半导体等等。


投资组合一般有10-20只个股,仓位控制上相对灵活,会根据投资标的的估值情况进行仓位择时和个股择时,不追概念和热点。


目前这家私募从成立以来还没有做过代销,旗下产品全为直销,所以没有太多的限制,在投资方式上比较灵活。


另外,为了平衡新老客户体验,旗下产品也没有新产品要先低仓位建仓一说,旗下产品一致性很强。


虽然这家私募规模不大,但考虑到股票的流动性情况,市值100亿以下的小公司基本也不会关注。


当然过往收益不代表未来,大家在选择私募时还是要多看看他们的投资策略和逻辑,认同之后再考虑入手。


买了之后也要时刻关注,看后续是否真的做到言行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