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股东中很多基金(股票十大流通股东是基金好还是个人好)

jijinwang
各位股友,接着昨天的话题。
今年如果公募基金增量一直不行,叠加外围市场时不时有扰动的话,主力机构一定是先把大市值,机构重仓的票先卖出,那么,这类股票今年一定表现不好。
外围不太平,机构这时候是不会买回来的,只会不停的减,或者做滚动。
所以,我想提醒大家,今年大家不要去买基金重仓股了。一定不会取得高收益。
我的策略是,要找一些新兴行业的小市值,年报和一季报业绩有爆发,又不是基金重仓,十大股东里大部分都是个人的品种。
我手上选出了几个,最近表现不错,应该是在打底阶段,比权重带指数的个股强很多。

1、好奇问一下,一只股票的庄家主力介不介意显示在十大流通股东中?

十大股东每季度才更新,主力一般不会出现在前十大股东,主力是多账户买入,分为吸筹,拉升,洗盘,主升

庄家一般是不会出现在前十流通股东的,庄家都是投机拉高股价让散户接盘获利,并且都会分多个账户操作,如果进了前十流通股东,散户一下就能看出是庄股,股价高了没有散户接盘,他就真当股东了。现在股票市场最狠的庄家就是温州帮了,像中潜股份,济民制药这两只票,股价高位没有接盘的,都只能在跌停板出货,并且时间较长,利润大打折扣。

所以传统意义上的庄家绝不会出现在前十流通股东里。连龙虎榜都是出货的时候才会上。谢谢





不介意,出现在十大流通股里说明你资金规模够大,足够看好这个标的。

2、一些上市公司十大股东中多数为公募,信托等机构,但公司业绩却不太理想这是为什么?

在股票分析过程中,我们很多投资者会查看该公司的十大股东持股情况,注意看下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哪些公募机构买入较多,或者也会查看是否有有一些牛散买入情况,比如王亚伟、葛卫东等人,甚至通过研究十大股份可以了解到一些机构的大致成本价格,这些对于我们选择个股也是一个参考指标。

但在实际过程中很投资者会发现一些问题,很多个股十大股东持股大多数为公募,私募基金,信托机构等,但这公司业绩明显不太理想,难道这些大型的机构不担心股票亏损?下面就来具体解释下这类情况。

公募被动性选择

很多公募型产品,我们会发现很多属于行业性的公墓基金产品,比如医疗健康行业基金、互联网混合型基金、军工混选类基金,这类基金在个股选择上只能在特定行业进行选择,比如医疗健康型基金大部分资金需要买医疗行业的个股,而且公募基金不能只买一只股票,对每只个股仓位都有限制要求,这个时候基金经理会选择该行业多只个股买入,具体参考下图案例:

通过上图例子我们发现该基金买入个股基本都是属于医疗健康行业,但在个股选择上肯定会存在买入一部分个股出现业绩亏损的现象,但公募基金选择该行业只希望该行业多只个股出现业绩上涨的情况,基金产品总体收益率为正行。但这也只是希望,很多时候板块业绩具备联动性,整个行业个股业绩都出现明显的回落,但是在个股的框定的范围已经被限定,无法选择买入其他行业个股,不然跟基金合同要素相违背,操作上是不合规的,即使知道业绩不行也没有办法,所以很多投资者不愿意购买基金产品就是认为产品的操作上没有自己操作个股灵活。

十大股东数据存在滞后性

十大股东的具体持股情况是在上市公司公布完季报、半年报,年报后在显示的,比如在公布一季度报和三季度报的时候,往往比实际迟一个月。一季度是显示的3月31日收盘后股东的持股情况,而业绩公布后可能就在4月30日,在这一个月中机构是否会选择买入,这谁也不清楚。季报滞后性相对较短,年报很多上市公司年报在4月底才规定,滞后性的时间相差4个月,在这四个月中持仓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所以十大股东持股情况公布相比实际情况存在一定滞后性,可能在业绩报告公布后业绩不理想前很多机构已经选择卖出了,下面给大家列举一个案例,公司业绩出现明显的亏损,但通过十大股东分析大部分为基金持股:

通过上图我们发现该股今年业绩出现情况不太理想,下面我们来看下十大股东持股情况:

业绩可能出现拐点

我们炒股主要炒作的是预期,目前业绩并不能代表将来业绩情况,可能机构通过自己的专业素质预测该公司业绩或者该行业将迎来业绩的大爆发期,目前买入只是提前布局,这些在周期性行业表现的较为明显,给大家列举个案例:

今年的猪肉迎来了行业大周期,涉及的猪养殖的上市公司业绩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在17年中猪肉价格较低,很多上市公司出现了严重的亏损现象,但在17年很多机构和公募基金看好猪肉后期的上涨,纷纷在17年提前买入相关个股,具体参考下图案例:

通过上图我们发现该股业绩变化情况,但在十大股东中我们发现很多机构早在17年和18年就已经开始布局,在周期性板块中存在一句投资名言“在业绩最差的时候选择买入,在业绩最好的时候选择买入”。

国家政策扶持

可能还存在其他次要因素,国家因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特定时期会扶持一些产品的发展,成立国家产业基金,而政策扶持阶段时行业出现低谷期的时候,在扶持阶段肯定是业绩较差的阶段,举个案例去年和今年国家想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行业,国家成立国家集成点了产业基金,下面给大家列举个案例:

通过该公司财务情况我们发现该股的业绩情况较差,下面看股东持股情况:

上图我们发现国家产业基金持股,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行业必定会迎来大的发展期,这会导致其他公募、私募、信托跟风买入,我们通过最近一年芯片个股表现,业绩不行并不能影响股价上涨。


总结:通过以上因素分析,十大股东存在各类公募、私募,信托机构等并不代表个股后期的实际情况,很多情况我们需要具体分析,分析重点在业绩拐点、国家政策等。


感觉写的好的点个赞呀,欢迎大家关注点评。

上市公司股东多数为公募、信托等机构,但公司业绩不太理想是为什么?这个问题略带歧义,是上市公司业绩不太理想还是公募、信托公司业绩不太理想?我们姑且不谈公募等业绩,仅仅聊一聊上市公司,业绩不太理想通常跟经济周期、行业规模、赛道等有直接的关系,如一个夕阳行业,纵使上市公司是行业龙头,其业绩也好不到哪儿去。

一、公募、信托等机构配置上市公司

1、被动化配置

什么叫被动化配置?公募也好,信托也罢,这些机构纵然是要**的,但对于风险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甚至较多的机构将风险摆在了第一位,收益摆在了第二位,换言之,买入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份能不能**很重要,但能不能保住本金更重要。

被动化配置代表的就是机构买入这家上市公司不一定是想要在其身上赚取多少的利润,但是,这家上市公司相对稳定,股价不会大幅的波动,风险回撤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于是机构能持有该公司较长时间。

比如某款消费行业基金,其中的标的都属于优质公司,但涨幅比例却大不相同,比方说其前十大重仓股中,既有茅台这种连连新高的标的,也有伊利这种从2018.1月至今,近两年时间后还处于浮亏状态标的,那么你说这样的公司不好吗,完全不是,而是找不到该行业更好的配置。

2、以营利为目的的配置

上文提到了被动化配置,事实上类似于社保基金这样的大家伙,其需要的就是尽可能的在足够低的风险下获得长期的收益,所以,公司能不能**有时候不那么重要,只要能够尽可能的保证本金,就是最大的成功,但是,其依旧是需要**的。

公募与信托机构还是有区别的,比方说信托机构的投资产品年化一般在8%左右,然而当刚信兑付打破之后,市面上已经没有了保本保收益的产品,但是你依旧得为投资者创造价值才行,否则其就撤资了,信托机构没有了可用资金还怎么生存?

而公募略有区别,比如大多数公募产品都是开放申购的,也有一些特别的产品是封闭式,公募产品跟私募、信托等产品的区别就在于所有人都能认购,同时你还可以随时赎回,它的流动性很强,换言之,公募要的是长足的收益,比方说连续10年平均年化能达到20%的,那就可以封神了,换言之,他们甚至都不需要过多的调整仓位,只要根据周期性或者行业属性来判断相应机会,做出仓位变动(这是最简单的理解)。

二、公司业绩不太理想是为什么

1、经济周期对于上市公司的影响

有很多行业属于周期性行业,顾名思义就是跟随经济周期波动而波动的行业,如煤炭、地产、文化传媒、汽车、锂电化工等等。

这些行业目前已经进入了寒冬,如何判断呢?很简单,看是否破净,也就是说每股现价是否已经低于了每股净资产,我们随便找一家煤炭上市公司来举例说明。

如神华,其前三季度的10大流通股东中机构众多,如中证金、招行开放式指数基金、中行架势开放式指数基金、汇金等等,其三季度的每股净资产为17.44元,而其现在的价格为17.13元/股,价格小于净资产,这就叫破净,但这确是一家实实在在的行业龙头,其质量差吗?还真不至于,你看其净资产收益率连续几年逐年上升就能得出答案了。

可为什么这家公司的价格近几年一直维持在低位呢?就是因为经济周期在去库存的过程中逐渐趋于下行,而这样的周期性行业下的上市公司就只能跟随调整。

2、行业属性及赛道

每个行业的属性大多都是不同的,如有的行业处于成长期,有的行业处于成熟期,有的行业处于夕阳产业,还有的已经进入到了衰退期,比方说家用电器就处于成熟期,而今年大火的5G及其下游行业则属于典型的成长期。

正是因为行业属性的不同,故而规模及赛道也就不同,如5G行业的市场规模逐渐走向万亿级别,而其应用场景下的行业,如物联网等行业同样具备万亿级的市场规模,其赛道自然是足够长,足够宽,可以容纳较多的企业快速发展。

但是夕阳行业如自行车、煤炭等行业,其不管是行业规模还是赛道,甚至护城河都将越来越小,比方说当年火得一塌糊涂的上海凤凰,甚至解放牌自行车,都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或者已经开始转型谋求新的发展,在断臂求生的过程中,其公司业绩都好不到哪儿去,前十大流通股东虽说还有机构的身影,可也随之减少了。

综上,公募于信托等机构的性质有所不同,同时其投资思路也有所不同,而上市公司因为不同的行业属性,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下行业的盈利能力也有所不同,但每个行业都有优质的上市公司,对于机构来说并非所购买的公司因周期转换导致业绩变化就必须调仓换股的,换言之,被动配置也好,主动配置也罢,在本金的安全性之余追求收益,是大多机构追逐的目标……


关注易论,为您带来更多优质原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