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基金会种类(基金会开具票据种类)

jijinwang
吴碧霞委员: 情感救助比物质资助更重要,不让失助青少年当“沉默少数”】“目前,我国各类社会保障帮扶制度更侧重于对青少年的物质资助,但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心理疏导、情感支持还不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吴碧霞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对以孤儿或“事实孤儿”、病残青少年、家庭贫困青少年等群体帮扶已基本实现全覆盖,但在帮扶过程中情感救助比物质资助更需要重视。
吴碧霞调研发现,由于青少年缺乏自主生存能力,不能及时掌握救助保障政策,寻求帮助的能力较弱,往往不知道通过何种渠道反映自己的困境,是“沉默的少数”,一旦发生问题,负面效应很大,甚至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大局。
如何更好地完善青少年社会救助体系,更好地解决社会救助没有及时覆盖的弱势青少年群体问题,吴碧霞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建立健全立足于“精准救助”的社会救助体系。根据救助对象所处区域、年龄阶段、受困类型等不同情况,精准识别他们的多样化、多层次救助需求,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救助,并结合不同群体如青少年、大病重病患者等特点分类建档立卡,以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等为支撑,促进救助信息聚合、救助资源统筹、救助效率提升,实现“智慧救助”。同时,还应完善社会救助立法,为我国社会救助体系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法律保障。
二是制定出台专门的青少年社会救助制度。弱势青少年群体需要社会救助的类型很多,包括无人抚育、遭受侵害、心理疾病、就业困难等,建议民政部牵头,以推动“十四五”时期《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的纵深实施为契机,制定出台专门的青少年救助制度,为实现《规划》提出的“加强青年社会救助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三是严格落实地方治理责任。建议加大问责力度,对于因地方职能部门工作缺位、错位导致的青少年“失助”事件,属地党政一把手、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均要严肃问责。
四是汇聚青少年社会救助合力。在村、社区建立青少年救助队伍,落实网格化管理,确保辖区内青少年在需要时第一时间获得救助。整合综治干部、志愿者、社工、辖区民警等多方力量,充分调动各类青少年基金会、爱心联合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团队等资源,常态化开展救助帮扶,实现物质帮助点对点、生活关爱心贴心、心理关怀面对面。在新媒体平台进行政策解读和引导,让青少年知道有效的求助渠道,在遇到困难时能及时获得帮助。(记者 武文君 唐琪)

  2022年即将开启,这个时候,相关预测文章也有过了,有大环境的,有政策周期,股市周期,还有行业因素,那么还有一个关键是来自于指数品种的。那么,投资者应该先学习《如何选指数品种?从零到精通要这几步》,明确相关博弈的思路,这是关键,因为这里面消除了很多投资者博弈指数品种的误区。然后我们来研究一些市场新变化,新特征,以及相关策略。

消费类基金迎来巨大分歧,需改变

  白酒股让不少基金净值大增,尤其是在2019-2020年,连续两个年度实现行业指数翻倍时,甚至不少科技类主题基金都不得不购入白酒股来提升净值。但2021年开始,这一因素改变了,甚至不少基金因为持有白酒股,没有及时切换到新能源发电和新能车,而导致收益较差,乃至垫底的情况。这是值得投资者注意的,说白了,以前无脑选择,或者简单博弈的策略不适合了,需要看懂行业因素,并有所改变。

  以酱香型酒为代表的白酒股的资产泡沫是这一年,市场分歧最大的因素,的确这些品种曾带给基金大量净值的提升,但也不能说这样的资产就没有风险。尤其是业绩因素和提价因素改变时,这样的风险就更加明显了。不过,即便如此,我们看到贵州-茅台、五-粮-液等白酒股还是有不少机构投资者扎堆其中,这是为何呢?

  实际上,对于百亿元以上级别基金来说,为什么总是喜欢躺在行业龙头为首的大块头个股上呢?明显有业绩更好,弹性更高的二三线品种,为何也不愿更换呢?实际上,这里面有一个盈利规模因素,这些二三线品种的规模比较小,即便大涨了,并不能容纳太多资金,对基金总净值来说,提高有限,所以只要是行业整体处于景气周期,那么大资金选择大块头是一种必然,且往往这些品种长期收益更稳定。因此,一些资金找不到更好的替代品种,尤其是消费领域更加明显,所以,选择了持股不动。但这未必适合普通投资者。

尝试降低交易频率和品种

  这种长期交易频率低,其实和普通投资者形成了反差。很多投资者认为交易越多,操作机会越多,收益越多。但结果往往恰恰相反,虽然确实有人能靠这种方式赚到钱,但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越是追热点,往往效果越差,反而是错误越多,收益越差,甚至将积累的利润都送进去了。其实,不少基金经理都感慨说,2021年是2015年以来最难投资的一年。虽然2015年市场大涨大跌,但整体方向较为明确,说白了,跟风就好了,齐涨共跌的情况突出。

  而2021年市场风格切换频繁,上演冰火两重天的结构化行情,最关键的是,即便是热门行业本身也在更迭,前一个月还是领涨跌,后面就变成了月度领跌热点了,新能车、新能源发电、芯片、疫苗、创新药、煤炭为首的周期股等都是如此,这才是最令投资者难受的。这个时候,不妨做一个改变,减少操作的频率和范围,会有不错的效果。

  实际上,无论是股票,还是基金,包括指数品种,每一次交易看上去很简单的买卖,但做出决定,需要对很多因素做出判断,自上而下的分析,是对经济环境、货币政策、行业规律,个股股性,甚至还要考虑资金情绪;那么,意味着越是短期的因素,越难预测,将时间周期拉长之后,很多扰动和风险反而会消失掉,从而实现相关收益,这就需要降低操作频率。

  此外,对于相关消息处理时,也需要有所甄别,而不是什么都接受。在信息大量充斥的年代,很多消息反而会成为干扰因素,导致投资者懂得越多,越焦虑。这几年无论是市场个股数量,还是基金数量,包括各种分析,都是非常多的。而在有效识别信息和专业投资能力方面,没什么比自己能力提升更可靠的了,而且不必要那么全,只要精深即可,所以我们只要研究懂了一个行业(《股民进阶战法之行业研究成果与典型股策略汇总》),专注其中,效果也是可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