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基金面上子课题如何

jijinwang
刘嘉毅(1978-),男,汉族,湖南衡阳人,旅游管理系副教授,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博士,江苏省旅游学会常务理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面上项目“雾霾风险对城市旅游发展的影响与分类响应机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旅游网络舆情传播机理、影响效度与响应对策研究”等课题6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质量的基本理论、关键问题及对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科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7项;在权威出版社出版专著1部,先后在《旅游学刊》、《财经研究》、《资源科学》、《信息系统学报》、《旅游科学》、《当代财经》、《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5篇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与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获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7项。权威期刊《旅游学刊》与《旅游论坛》匿名审稿人。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1年)有那么难拿吗?

很简单。感觉身边的人差不多都拿到了。

国家基金应该对卡脖子领域进行重点支持,不能再搞不分学科的大水漫灌支持为好!有很多学科这些年基本没有啥突破,也不可能有突破,就不该再重复立项支持浪费国家资源了!

2、浙大应颂敏水平怎样?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一直致力于慢性气道炎症和呼吸系统肿瘤中基因组稳定性的分子调控机制和靶向治疗的研究,注重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逐渐在这些领域形成了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系统性研究体系。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973项目课题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等。发表SCI论文60余篇,总影响因子约420分。主要贡献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ature(2015)、Nature Cell Biology(2013)、Gastroenterology(2017)、Cell Research(2018)、Journal of Allergy & Clinical Immunology(2017)、Nucleic Acids Research(2009)、Cancer Research(2012、2016)、EMBO Reports(2018)、Biomaterials(2019)、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2014)、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2008)、Aging (2017、2018a、2018b、2019)、Carcinogenesis(2013)等发表SCI论文30余篇。4篇论文被Faculty of 1000推荐。其成果被Nature、Science、Cell等杂志共引用超过2100次,受到国际同行广泛关注。受邀担任欧洲呼吸学会专家学院委员(Member, ERS College of Experts),世界癌症研究协会(Worldwide Cancer Research)、英国肺脏基金会(British Lung Foundation)和丹麦独立研究委员会(Danish Council for Independent Research)项目评审专家,国际期刊《ERJ Open Research》编委。

应颂敏,浙江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药理学系副主任;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哮喘学组秘书专家生物医药小组副组长,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一直致力于慢性气道炎症和呼吸系统肿瘤中基因组稳定性的分子调控机制和靶向治疗的研究,注重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逐渐在这些领域形成了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系统性研究体系。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面上项目、科技部973项目子课题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等。发表SCI论文36篇,总影响因子约260分。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ature(2015)、Nature Cell Biology(2013)、Cancer Research(2012、2016)、Nucleic Acids Research(2009)、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2008)、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2014)、Carcinogenesis(2013)、Oncotarget(2015、2016)等发表SCI论文19篇。4篇论文被Faculty of 1000推荐。其主要成果被Nature、Science、Cell、Nature Reviews Cancer、Nature Reviews DrugDiscovery、Nature Reviews Genetics、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Structural&Molecular Biology、Cell Stem Cell、Molecular Cell、Developmental Cell等杂志引用超过1000次,受到国际同行广泛关注。受邀担任英国肺脏基金会(British LungFoundation)和丹麦独立研究委员会(Danish Council forIndependentResearch)项目评审专家,The Clinical Respiratory Journal杂志编委。

3、我的导师没课题,每天让给查文献资料,还要读吗?

答题/帅小西De--期待为您解惑!


入学后发现导师居然没有课题,给安排的任务就是查阅文献资料。遇到这样的事情,怎么办呢?

导师缺少在研课题支撑,不止她自己有压力,在读硕士生或博士生同样会感到心慌。但是,这件事对学生来说,也不是件多大的事情(放宽心),做好自己的事很重要。
事实上,部分导师维持一个小团队(课题组)前行不容易,通常得做3-5年的提前规划。当年,我的导师经常和我说,不要羡慕他人是研究团队的学术带头人(PI),他们背后的付出和焦虑也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课题申报具有很大的不可预见性,失败1-2次不算稀罕事(今年见过一个大牛,他们课题组基金的资助率是10/13)。比如说,国自科基金面上课题申报2年不中还得停1年,很容易造成某些导师的课题“空窗期”。
我们得知晓一件事:导师没课题不等于“没经费”。
也许,某个较短时间段内没有课题,但是之前的课题经费有足够的结余(尚未到经费收回的期限),保障在读硕士或博士生顺利毕业不是问题。

给大家说个小故事:和一个名校的博导聊天。她感慨课题组近3年课题申报不是很顺利,到账经费不多,运行艰难。课题组可控经费也就600余万了......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的是:很多导师都会归属于某个大的研究团队(=课题组的小导师),内部的课题是PI统筹分配的。常见的一件事是课题组“堆成果”某个导师身上,其他导师也许名下就没有课题。但是,整个课题组的允许不差经费。
事实上,被分配到课题的小导师(求个课题主持升职称),主持课题也没有该课题的经费支撑权(得听PI的)。
小西把课题组的课题分配说的这么透,想告诉你的是导师“暂时”没有课题,别慌!通常都不会影响学生正常开展课题研究和顺利毕业的。

通常研究生导师遴选为2年一次,学校也会对已遴选的导师进行考核,要求足够的课题到账经费才允许继续招生。能正常招生,不管名下暂时有没有课题,起码是不缺钱的。
比如说,在高校内不少青年教师获得自科青年基金资助后,遴选为硕士生导师。但是,课题结题后再申报面上基金时难度很大。在这个间隔期,也许会有些省部级或企业的横向课题,若是没有,也会有归属课题组的经费支撑。

导师让每天查资料文献,个人觉得就有不同的解读:
1.研一或博一期间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是合理的。科研入门阶段搞清楚自己的研究方向,之后了解国内外其他团队在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有时候,我也会对自己的学生说。在课题研究中,你们遇到问题,一不问导师或师兄师姐,二不看文献找答案。单纯的“自己认为”怎么能做好课题研究。
比如说,我曾去一个大牛的学术团队交流。他们的硕士或博士新生必须在一年级投稿一篇综述类文章,之后才能正式启动自己的课题研究。

2.配合导师申报课题。在导师没有课题的情况下,导师安排查看文献资料,肯定不能说“压榨学生”,给导师完成课题挣钱啊。
在导师没有课题的情况下,一些博士生或少量硕士生参与导师的课题申报是常见的。博士生毕业后入职高校,一样会经历这个过程。硕士生进入一些单位,也可能会被安排写课题申报书。这也是研究生阶段培养的内容之一。
当然,若是导师能给予适当的助研津贴就更好了。比如说,我们课题组的研究生,参与课题申报会额外发2000元/月的补贴(一般参与一个月)。若是申报成功,再补发2000元的奖励。

3.专业特性不同。小西是工科类专业,会涉及大量的实验。但是,部分文科类专业必须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凝练出自己的创新观点,或者给自己的观点找到足够的支撑材料。
有时候,导师安排几个学生做同样一件事。有些人就能做好,做出“花样”,让人看到亮点。而有些学生总觉得导师在坑他,抵触心理非常大。
我的建议是多想想导师为何让做这件事,如何做好这件事,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至于是否要读,那是肯定的啊,放弃多可惜,不知道硕士生多难考吗?

小西的答题肯定有些许不到之处,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西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赞,这将是我答题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