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基础弱如何申请基金(没有基础科研申请青年基金)

jijinwang
终于,今晚九点把国家基金提交了。这几天心力交瘁,颈椎都感觉不好了,脑子,眼睛哪哪都不舒服。科研人员,这几天都是很辛苦的吧。希望在春天播下去这个种子,秋天能有收货!
回首过去八年,一路基金申报之路,觉得自己是非常幸运的。除了第一次申报失败,后面都中了。但是,每一次的煎熬,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喜悦,都历历在目。看到自己三十多岁就两鬓斑白,真是说不出的味道。
这次申报面上,没有报太大希望。确实自己这几年研究方向不够凝聚和深入,没有标签式的成果。尝试一下吧。
祝愿博士们都能获得资助,科研之路真心不容易[流泪],加油,相信天道酬勤!

1、学术工作者如何做好科研?

非常高兴回答您的这个问题,以下是我自己的一些理解和看法,希望能帮到大家,也希望大家能喜欢我的回答。

学者如何做好科学研究?我认为他们必须具备以下必要的能力和素质。

1.文献阅读

在任何研究领域,我们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阅读大量的文献。阅读文献可以让你全面了解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目前的研究现状,未来的研究趋势,突破的困难等等。你自己的许多研究内容都是通过阅读文档形成的。

2.实验设计

这部分是你确定研究方向,如何实现你的想法,和验证你的科学创新意味着什么,这就需要你有一个良好的实验设计能力,实验团体,并测试和表征手段来得到理想的结果,直接关系到科学研究的创新和丰富。

3.动手能力

我们的科研人员动手能力也有待培养。有时我们在文献中看到很多图表和数据,结果很漂亮,但是我们自己做不到。所以这里的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验过程中有很多细节,这个过程必须仔细考虑。实验做得很好,我们也应该能够很好地进行自己的检测和分析。运行试验和分析设备对获得良好的结果数据非常重要。

4.做图能力

通过丰富的数据结果,我们将向你展示绘画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可以看到任何高水平的论文都有漂亮简洁的图表。我们可以通过看图表清楚地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因此,我们必须掌握一些绘图软件。

5.科学研究表达

这里的科研表达主要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口头表达就像小组会议,学术会议的报告,课题组的各种学术回复。因此,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好,配套PPT的制作能力要跟上。书面表达主要是写科研论文、基金申请等。因此,在平时,我们应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和努力练习,尤其是在英语写作。平时要积累英语句型、科研论文表达、专业词汇等。

6.心理抗压能力

我们知道,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做科研都有很大的压力。学生应该努力进行科学研究,希望顺利毕业。教师应努力产生成果并评价职称。有时我也会看到其他研究小组发表的高水平文章,但我的研究小组进展缓慢。在这个时候,我们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按照自己的节奏,努力工作,冷静下来,才能看到云彩和黎明。

谢谢大家阅览,希望大家喜欢,欢迎一起讨论!


👉🏻别人一年发表几篇C刊,读博的你是否慕了?

👉🏻别人科研顺利,学术成果显著,获得各种奖励,读博的你是否慕了?

👉🏻别人始终是导师心中的好学生,同行业的佼佼者,读博的你是否慕了?


其中“别人”代表着在学术上有影响力的人,也就是俗称的“大咖”,学术大咖相较于普通研究者而言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咖,其自身总有一些特质,而这些特质正是促使其成为大咖的关键要素。为了使自己更快成为学术大咖,笔者通过采访总结了他们身上的特质,各位读者们快来测试一下自己是否具有成为学术大咖的潜质吧。

01日看论文300篇,不会科研也会编

看论文、读文献是成为学术大咖的必由之路。只有大量阅读文献,才能学习别人写作的成功经验,丰富自己的科研素养。通过阅读可以学习文献中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思考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而不是别的?各有什么利弊?),理清文献的不足和局限,以及将来可行的研究方向,为自己的研究做铺垫(重点就是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当然,博士生每天学习和工作很忙,应该花多少时间读文献?


博士大咖老王说:“按照我的经验,平均每天两小时是比较合理的,这里指的是科研常态化下看文献,而不是在课题的某些阶段,需要大批量文献调研的时候可能要远大于两小时。”


PS:我自己喜欢边读文献边记录,习惯于用手写笔记,因为我很喜欢手写的感觉,写的时候也会思考。此外,当阅读英文文献时,前期可以电子版直接翻译,后期我真心建议把论文打印出来,不会的单词查,慢慢地这样效果会很好。


02建立科学的流程并且及时复盘

读博需要你进行高效率科研,而高效率的前提是建立科学的流程,科学的流程有助于提高效率,这就要有自己做事情的框架,框架不是死的是高效率的工具。比如设计研究框架侧重面和目标应是夯实基础与启迪智慧,有了好的“研究框架”,“盖楼”是迟早的事,不仅如此,还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盖各种各样的楼”,这就是复盘的过程。


博士大咖老李说:“关于复盘这个事情,我发现很多人都是一直往前冲不喜欢回头看,同样的错误一直犯,其实不走弯路也很节约时间的,因此在建立自己的研究流程时要善于总结经验,包括成功的和失败的。”


PS:我比较喜欢及时梳理阅读笔记,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手绘知识体系图架,这样比较清晰直观,用到时可以直接翻阅拿来用,很是方便。


03明白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科研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做课题,选择了课题,就需要明白这个课题的目的和意义。为什么进行该项课题,该课题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在该问题框架下开展研究。当你明白了目的和意义,那你就需要找到资源调度策略优化的方法,那么就得调研一下国内外有没有现成的方法可以解决,这时候就要搜索阅读大量的论文,把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出来。这就是明白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下进行的一系列可追踪、可持续的研究。


博士大咖老张说:“明白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就会进行有目标的研究,有目标的研究会让你思路清晰,奋斗的方向清晰,不会让你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这就会让你产出更多的成果。我的研究过程就是在对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认识到科研的意义,真正喜欢上科研,最终努力科研才成就了现在的我。”


PS:自己当初读博就是人云亦云,不知道研究的意义,因此两年来浑浑噩噩没有成果,自从明白了科研意义后就有了方向,有的放矢了。

04在正确的方向上开展研究

好文章不是靠什么坚韧不拔写出来的,正常来说写篇文章对态度端正、智力正常的科研工作者而言并非上刀山或下火海,不需要你坚韧不拔,除非你要去证明什么几百年的大猜想。如果没有好的idea,想破头也做不出有趣的研究。而且有些方向上总会遇到瓶颈甚至灵感枯竭的状况,许多领域的发展不是像批量生产那样研究成果指数级增长,而是到了一定程度就遇到瓶颈,谁也不知道这个瓶颈什么时候会被打破。因此要在可以进行,或者能够继续发展的方向上开展研究,不要总想着自己要在全新的领域开展独创性的研究。


博士大咖老孟说:“研究需要分清楚手边事和天边事,空谈哲学上的大框架,不屑于谈具体的技术手段,是一种科研上的空想主义,拿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才能使科学研究向前推进,真正难的研究是在具体的问题上拿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技术创新。”


PS:我只想在导师研究领域下开展自己的分支研究,一步步进行小的创新,这不是畏手畏脚,这是客观事实和稳步前进,也是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


05有计划才能有的放矢

读硕读博一定要有自己的计划,有了计划才能按部就班,有的放矢。比如长远来看,做好博一到博四几年的计划;中期来看,做好博士每一年的计划;短期来看,做好读博中每个月、每周,甚至是每天的计划。之后按照计划去实施,你会发现自己收获的不仅是成功,更多的是喜悦、自信与成就感。


博士大咖老刘说:“建议博一狠狠地努力一年,一是阅读大量文章,了解你的方向的研究内容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二是学技术,做到可以和你的师兄师姐导师无障碍交流,提出新想法,独当一面。博二可以开始写论文,但是不要写多,先写一两篇,找找感觉。写完论文后做项目,全流程跟进,期间不断学技术看文献,做完项目再集中写一波论文,然后基本就毕业了。”


PS: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凡事还是多做计划比较好。


06独立思考、独立研究才能行稳致远

要会独立思考,尝试独立研究,有时候也要学会把导师的话当成耳旁风,有时候你的导师所说的可能根本就是错的,最可怕的就是那种啥也不懂还爱指挥的导师,如果再遇到个老实巴交,老师让做啥就做啥的学生,那研究生期间恐怕就没啥成果了,搞不好毕业都费劲。所以要学会独立思考,不要太过依赖他人。当然,如果是大牛导师,学术能力很强的,那还是要听的,不过到时给的只能是建议,具体的研究还需要自己去做,从长远来看,你需要脱离导师开展研究。




博士大咖老肖说:“读博要养成自我意识,不要想着什么事都靠别人,靠导师,尤其是在学术上,导师带的学生很多,不会有那么多的精力去指导你,尤其是在你的研究方向与导师研究方向有差异时,更要学会自我独立研究。”


PS:我自己的经验是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导师很多时候对你的研究是不懂装懂,与其随便指手画脚,不如自己独立研究来的痛快。

结语

当然,每个成为学术大咖的学者都会有自己成功的经验,或者自己总结出来的教训。除上述之外,还比如学者对科研问题的品味,对科研问题的认识,对自我能力的培养,或者科研心态,自身身体素养等也是影响一个人成为学术大咖的重要特质。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学习学术大咖优秀的品质,尽快使自己成为某个研究领域的学术大咖。


最后,你认为学术大咖还有哪些特质,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