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行的创新未来基金如何

jijinwang
月度经营数据传递“暖春”信号 绩优龙头股聚集五大行业(1)
近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市场避险情绪高涨,A股市场出现较大波动,与此同时,优质股股价也出现较大回撤。面对市场波动,不少公司纷纷开启了一种全新的护盘方式——披露月度经营数据,以优秀的业绩打消投资者顾虑,从而提振市场信心。
多家龙头公司业绩亮眼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3月12日,A股市场总计有6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1月份至2月份的主要经营数据。具体来看,有60家公司前2个月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龙蟠科技、天赐材料、澜起科技、当升科技等4家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均超2倍;净利润方面,有52家公司前2个月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天壕环境、通威股份、龙蟠科技、和邦生物净利润同比增长均超5倍,表现出色。
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披露今年前2个月经营数据的公司大部分为行业龙头公司,包括贵州茅台药明康德杉杉股份、中国中免等龙头股,纷纷交出亮眼的业绩数据。
作为A股市场的明星股,贵州茅台的一举一动都备受投资者关注。3月7日晚间,贵州茅台首度披露月度主要经营数据。公告显示,2022年1月份至2月份,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约202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02亿元,同比增长20%。
上述行为护盘效果初显,3月8日,贵州茅台股价上涨2.71%。随后,山西汾酒酒鬼酒今世缘等酒企也纷纷发布经营数据,这些公司前2个月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
3月9日晚间,行业龙头公司药明康德公布2022年1月份至2月份主要经营数据。公告显示,公司2022年1月份至2月份在手订单和销售收入同比增速均超过65%,创历史新高;预计2022年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65%-68%,展望全年,公司收入有望同比增长65%-70%。受利好消息刺激,3月10日,药明康德大涨9.41%。此外,在医药生物板块,包括泰格医药、美年健康、济川药业片仔癀等在内的公司也发布了业绩增长公告。
锂电龙头股和免税龙头股的月度经营数据也表现出色。其中,锂电材料龙头杉杉股份在2022年1月份至2月份实现营业收入约32.14亿元,同比增长约4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约5.66亿元,同比增长约313%。
免税龙头中国中免今年前2个月实现营业收入约131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4亿元,同比增长20%。
对此,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很多公司股价出现持续下跌,因此,很多上市公司大股东或高管通过增持、回购公司股份来稳定军心,也有多家上市公司披露月度经营数据,以提升市场信心。从基本面来看,很多公司经营业绩较好,前期股价出现下跌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一些情绪的影响。
64家公司扎堆五大行业
从行业分布来看,上述64家披露前两个月经营数据的公司,主要涉及20个申万一级行业,其中,基础化工、电力设备、医药生物、电子、食品饮料等五大行业公司数量居前,涉及公司数量分别为9家、8家、7家、7家、6家。
对此,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东北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邓利军表示,“近期披露前两个月主要经营数据的公司,基本集中在高景气延续与边际转好等领域:一是高景气延续方向。医药生物行业方面,前期市场担忧的集采已经落地,中药方面,重大产业政策如《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相继推出,新药审批加速,景气向好;CXO方向,持续受益于国内创新药崛起和国际订单需求转移,同时近期辉瑞新冠口服药在国内获批,部分CXO企业有望受益。电力设备方面,在《‘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的支持下,风电光伏的装机量有望继续保持高增,2月份新能源车销量仍保持180.5%的高增,也验证产业链景气度,相关上游材料及电池厂商受益。电子方面,半导体短期供需平衡点仍未到来,各大晶圆厂加速扩展,带动半导体设备、材料等领域景气度仍较高。二是边际转好方向。主要是消费板块中,白酒景气明显转暖,如贵州茅台、山西汾酒等在春节旺季克服疫情影响,实现良好动销,收入利润均超预期,带动板块预期转好。”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对记者表示,“化工板块受益于两个方面:首先,疫情背景下很多海外工厂停工停产,化工品价格高企;其次,磷化工企业积极向新能源材料转型,获得了亮眼的成绩。”
“龙头公司披露月度经营数据,行业基本面仍稳健。同时,目前行业整体调整较为充分,龙头股性价比明显。”陈雳表示,“近两年,由于疫情原因,医疗器材的需求激增,同时疫苗、创新药被视为解决疫情问题的关键力量,生物医药板块受到广泛关注,预计该板块在今年仍有可观表现。”

最新消息受前期新基金密集申报、产品同质化、渠道档期竞争和开年新基金发行遇冷影响,新基金发行开年面临“去库存”压力。

数据显示,2022年开年以来,已有48只基金在获批长达170天以上才推向市场,与此同时,当前市场也出现单家公募9只新基金同时在售的局面,在历史上都较为罕见。

去库存压力下“压哨发球”

数据显示,截至2月12日,今年以来新发基金中48只(份额合并计算)获批时间超过了170天,在新发基金中数量占比21.72%,相比去年全年该类基金的数量占比出现了进一步抬升。

而按照监管规则,新基金获批6个月内就要发行,基金获批后170天才发布,也意味着基金管理人基于“去库存”压力才“压哨发球”,不得不将获批产品推向市场。

谈及部分基金管理人手中批文积压,导致新基金发行“去库存”的现象,沪上一位公募市场部总监坦言,近期业内大量公司批文积压,实际上是2021年基金市场火热,新发数量和规模持续“双高”,不少基金管理团队对市场过于乐观,产品布局速度加快,而2022年开局不利,发行市场骤然降温,才形成了批文“消化不良”的后遗症。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中心负责人刘亦千也认为,新基金发行“去库存”现象与多种因素相关:一是发行市场竞争加剧,渠道拥挤导致产品批文被动挤压;二是与基金公司的产品线布局节奏相关,在市场结构多变的背景下,部分公司为了紧跟市场热点,纷纷在第一时间布局景气度高的主题基金或创新基金,挤压其他备案基金的正常发行;第三,2021年下半年市场走弱加剧发行压力,渠道压缩或延后发行计划导致批文挤压;第四,市场变化下,基金公司判断部分拟布局产品的发行不合时宜,主动延后发行,也可能导致批文挤压等等。

127只新基金同时在售,罕见!一家公募同时发行9只新基金

在新基金密集申报和获批基金“去库存”压力下,叠加当前市场遇冷,新基金市场也非常“拥堵”,部分公募有9只新基金同时在售。

截至2月12日,目前有57家基金管理人正在发行的基金总数量为127只,汇添富、易方达、招商、华夏、平安、天弘等多家基金公司,同时发售了5只以上的新基金,最猛单家公募同时是9只新基金在售,这种现象在历史上都较为罕见。

谈到大量新基金密集面市的现象,北京一位公募人士评价,此举反映了公募行业还基于“依靠新发做大规模”的发展思路,而从实践看,部分公募巨头规模攀升,确实与不断发行新基金存在正相关关系。

上述沪上公募市场部总监也表示,从某种角度看,新发对于新公司或次新公司健全产品线是至关重要的,但对于很多已经拥有上百只,甚至数百只基金的公司而言,一味地在细分销售渠道布局细分主题或赛道,追求新发数量和规模,就有些急功近利了。

曾经的香饽饽经历了去年一年的下跌,多只基金创下了近年来的最低点。我认为基金下跌的趋势还会持续较长时间。大家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