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843东方财富网股吧(东方财富网股吧首页)

jijinwang

“一个月赶上三次‘闪崩’,把我的腰都快闪了。”近日,有股民在股吧中如此哀叹。事实上,今年以来,适应“闪崩”行情正成为A股股民的一项“自我修养”。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仅是4月以来,A股上市公司就发生了总共67次股价“闪崩”事件。很多股票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大幅“跳水”,有些盘中实现“V”型反转,更多的则被巨单直接砸停,这种令市场胆战心惊的“闪崩”剧情正越来越成为A股的常态。


很多上市公司更是多次经历股价“闪崩”

其中,“神雾双雄”——神雾环保(300156,诊股)和神雾节能(000820,诊股)分别在7月10日和7月14日两次经历股价“闪崩”;龙溪股份(600592,诊股)分别在4月11日和5月2日两次经历“闪崩”;朗迪集团(603726,诊股)分别在4月17日和5月23日两次经历“闪崩”;皖天然气(603689,诊股)分别在5月22日和6月1日两次经历“闪崩”……

这其中,宜宾纸业(600793,诊股)自4月份以来更是在4月17日、7月17日、8月2日、8月9日、8月15日和8月17日这6个交易日经历了多达6次股价“闪崩”事件。以8月15日为例,当日开盘不久,宜宾纸业便股价跳水,而“砸盘”的卖单只有区区2200手左右,成交总金额也只有700多万元,但这已经足以把宜宾纸业牢牢钉死在跌停板上。


次新股成为今年“闪崩”的重灾区 次数多达20次

在今年出现“闪崩”的个股中,泰嘉股份(002843,诊股)、杭州园林(300649,诊股)、英联股份(002846,诊股)、哈森股份(603958,诊股)、华体科技(603679,诊股)、理工光科(300557,诊股)、和科达(002816,诊股)等均属次新股。以杭州园林为例,今年8月7日,杭州园林在消息面上并无明显利空的情况下,早盘小幅高开后震荡走低,随后股价突然剧烈跳水,封死跌停。


“闪崩”个股还具有小市值股票的特征

在今年4月以来的“闪崩”个股中,有一半来自于中小创,而中小创一向是小市值股票的聚集地,经历“闪崩”的上市公司市值也普遍在50亿元以下,其中,市值最小的正虹科技(000702,诊股)只有23亿元的市值,毅昌股份(002420,诊股)的市值也只有27亿元,宜宾纸业的市值则只有28亿元。

明星股也遭殃

同时,经历股价“闪崩”的不乏三聚环保(300072,诊股)这样的老牌明星股。今年7月14日收盘后,三聚环保披露的2017年中报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上半年净利润12.08亿元—12.5亿元,同比增长50.21%—55.43%。但就在这一天,三聚环保开盘不久便股价跳水,以大跌8.67%收盘。一边业绩靓丽,一边股价“闪崩”,这样的“冰火两重天”更加让市场费解。


还有方大炭素(600516,诊股)这样近期风头正劲的新贵明星股。今年8月16日开盘后不久,方大炭素便跳水跌停,而前一个交易日,方大炭素还大涨9.40%。纵观方大炭素近期的走势,今年6月下旬以来,方大炭素一路上涨,两个月内涨幅一度超过200%。但是,随着股价站上历史高位,稍微的风吹草动便容易让股价“闪崩”。


实际上,即使像温氏股份(300498,诊股)这样的行业巨无霸同样未能从频繁爆发的“闪崩”事件中幸免。今年7月13日晚间,温氏股份披露的2017年半年报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上半年盈利16亿-19亿元,同比下滑超七成。面对业绩变脸,温氏股份7月14日开盘便大幅下跌7.52%,全天下跌8.14%,7月17日更是上演了“闪崩”一幕。


“我们也关注到了今天跌停的情况,公司本身没有任何异常的情况,我们业务和经营方面也都很正常,项目正常推进。我们看了相关的媒体报道,也没有任何负面报道出现。我们对跌停的情况也挺诧异的。”7月10日,在经历股价“闪崩”后,神雾环保证代陈坤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正如陈坤所言,“闪崩”原因非常复杂,大多数股票都是在基本面无显著变化,消息面也无明显利空的情况下突然股价跳水,不但令投资者大惑不解,也让上市公司一头雾水。比如,康得新(002450,诊股)在7月25日“闪崩”,市场怀疑可能由中报业绩变脸导致,但公司8月2日发布的业绩快报却显示上半年净利润12.56亿元,同比增长35.46%,并无问题。


“为什么很多股票毫无理由就‘闪崩’,而且今年如此频繁?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一方面,IPO进入常态化,新股大量上市,绝大部分股份又处于限售期,流通盘非常小;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市场风格出现巨变,追逐白马股,抛弃创业板,导致小市值股票成批出现。在这种背景下,游资炒作乃至股价操纵大行其道,很多股票也呈现出非常显著的‘庄股’特征。”北京一大型私募机构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游资“坐庄”成风

次新股成为“闪崩”重灾区并不是偶然。以8月8日“闪崩”的次新股华体科技为例,公司总市值只有区区26.39亿元,流通市值更是只有可怜的6.6亿元,对于游资而言,“坐庄”这样的股票可以说是轻而易举。而从8月8日的龙虎榜来看,卖出华体科技金额最大的席位是中信证券(600030,诊股)慈溪慈甬路营业部,卖出金额为2465.29万元,占比达23.07%,而该营业部正是市场怀疑的“温州帮”大本营之一。

除了流通盘小的次新股,小市值股票也是游资的最爱。以年内6次“闪崩”的宜宾纸业为例,公司股票全流通,但市值只有28.42亿元,公司被游资控盘的迹象非常明显。据相关媒体报道,4月17日-4月20日,该“庄家”仅利用4000多万元的抛单就能将该股连续砸跌停;5月3日-6月15日,该“庄家”又将宜宾纸业强行摁在了36元/股一线,日均成交额基本都在4000万元以下。

业绩变脸成一大诱因

但有些“闪崩”仍然有迹可循,业绩变脸便是一大诱因。以贝因美(002570,诊股)为例,7月11日,贝因美股价“闪崩”,公司随后停牌。就在市场大惑不解之际,7月14日晚间,贝因美将上半年业绩预告向下修正为亏损3.5亿-3.8亿元,而在4月27日晚间发布的一季报中,贝因美却预计上半年营业收入将同比增长,净利润达到2000万-5000万元,扭亏为盈。


经不起媒体质疑

媒体质疑也成为股价“闪崩”的导火索,特别是经常因为关联交易等问题受到媒体质疑的环保股。今年以来,股价“闪崩”神雾环保和神雾节能在5月25日就因为公众号“叶檀财经”的质疑文章而股价双双跌停;次日,三聚环保也因为《三聚环保百亿合同之谜》一文股价跌停,这样的跌停也为三只股票后来的“闪崩”埋下了伏笔。

“‘闪崩’给监管层和上市公司提出新挑战

“‘闪崩’频繁发生,这也给监管层、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提出了新的挑战。”上述私募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为应对这种“新常态”和新挑战,今年以来,一方面,证监会加大了对市场操纵的打击力度,特别是游资对于次新股的恶意炒作;另一方面,上市公司通过停牌澄清、大股东与董监高增持等手段,来对冲“闪崩”对于公司股价的持续影响。同时,对于被“错杀”的“闪崩”股,投资机构也通过增持来稳定市场信心。

4月14日,证监会通报称,今年以来,一些新上市股票连续上涨且短期涨幅较大,价量呈现明显异常,聚积了较大风险。市场监控发现,多组高度可疑的关联账户交替炒作、合力拉抬,已经涉嫌操纵市场。稽查部门坚决查处次新股交易中的各类违法不当行为,旨在引导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理性回归,维护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在炒作次新股的特点上,一是恶意利用“次新股”概念和股票盘面小、市盈率低的特点,通过多个账户集中快速拉抬股价,引诱市场跟风,引发个股价格暴涨暴跌;二是成批使用地域特征明显的账户,利用短期资金优势,通过盘中拉抬、封涨停、对倒等多种欺诈手法,在短时间内轮番炒作多只股票,“团伙化”特征明显。

8月4日,证监会还通报了纠集违法团伙、筹集巨量资金、使用大量账户轮番炒作“次新股”的案例。例如,今年2月至3月期间,某企业及其实际控制人组建、控制一个分工明确的操盘团队,通过多个资金中介筹集数十亿资金,利用300多个证券账户,采用频繁对倒成交、盘中拉抬股价、快速封涨停等异常交易手法,连续炒作多只次新股,涉嫌操纵市场。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经历无端“闪崩”后,发布澄清公告是常规手段。以华体科技为例,8月8日公司股价“闪崩”后,8月9日再次跌停,当日晚间,公司发布澄清公告称,经公司自查,截至本公告披露日,确认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或重要信息,并且公司生产经营地在成都市双流区,8月8日九寨沟7.0级地震未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造成影响。

重要股东和董监高增持是更直接的对冲手段。以康得新为例。7月25日股价“闪崩”后,公司控股股东康得集团第一时间抛出了不少于5亿元的增持计划,并于7月27日率先买入8871.35万元。同时,二股东“中植系”旗下的中泰创赢也于7月27日跟进买入232.03万股公司股票,并宣布未来6个月内继续增持不超过10%的公司股份,力挺康得新股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