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如何挑选基金(新手如何挑选基金)

jijinwang


摘要:鹏华全球高收益债最新的季度报告显示前五大债券持仓已经找不到这些海外地产债券了,所以无论海外地产债券是否反转、鹏华全球高收益债应该是等不到快速反转回升的机会了,想抄底的投资者们可以散了。

文|晓晓升,看懂经济专栏作家


2021年的证券基金行情已然落下帷幕,全年跌宕起伏、极度分化。2021年年初延续2020年的行情,核心资产抱团继续飞涨,公募基金出圈,张坤、葛兰等基金经理封神;2021年二季度成长风格狂飙,新能源板块持续上行,少数押注新能源的基金几个月内净值翻倍,有“锂”走遍天下;2021年三季度周期股行情来去匆匆,煤炭ETF基金暴涨又暴跌;2021年四季度军工类基金又迎来大幅上涨。


图1:2021年31个申万一级行业市值加权涨跌幅

部分基金2021年满仓押注新能源,涨幅超过100%,2022年的1月已出现较大回撤;部分基金2021年投资于中概股,惨遭腰斩,2022年1月份却已开始净值反弹。没有哪一个行业或者股票会一直上涨,跌幅大了也会蕴藏着投资的机会。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虽然不会重演,但却可能惊人的相似,本文梳理出2021年表现较差的公募基金,分析其原因并看下有无超跌反弹或者困境反转的投资机会。

10亿以上公募基金2021跌幅榜TOP50

亏钱榜基金选择及排名规则:

(1)选择基金规模大于10亿的基金,规模小于10亿的小型基金不纳入。

(2)同一基金产品如果A类、C类规模均超10亿,则仅保留A类。

(3)按2021年全年区间复权净值增长率进行排名,2021年成立的基金计算从成立日至2021年12月31日的复权净值增长率。


图2:公募基金亏钱榜TOP50榜单,数据来源于东方财富Choice

从榜单数据可以看出,上榜门槛跌幅为-17.74%,平均跌幅为23.78%。共有19家基金公司上榜,其中老牌基金公司华夏基金有11只上榜、易方达基金有8只上榜,明显多于其他基金公司。

基金下跌原因分析

1.海外地产债券基金

跌幅榜排名第一的是鹏华基金的鹏华全球高收益债(QDII,000290),规模10.34亿元,是一只典型的投资于国内地产企业海外债券的基金,2021年全年跌幅47.83%,2022年净值又已经下跌7.92%。


图3:鹏华全球高收益债基金2019年的宣传图:谁的投资眼光这么优秀?

2021年3季度基金报告显示,其重仓投资的债券包括禹州地产美元债、中南建设美元债、阳光城美元债、佳兆业美元债、当代置业美元债,在房住不炒的大环境下,地产行业迎来债务的强制收缩期,地产公司流动性危机新闻频发,地产公司关联的理财产品兑付危机助长了资本市场的恐慌情绪,地产公司股票、债券价格均加速下跌。在这种情况下,基金经理对于投资地产债的坚持和对于信用利差的误判,则让该基金第4季度成为“历史最差单季度表现”。


图4:鹏华全球高收益债基金2021年3季度报告中基金经理的分析内容

如果地产融资政策放宽松,地产公司经营企稳,现价20元-50元的债券,到期仍然能偿还100元,那么海外地产高收益债的价格也可能也出现迅速反转回升的情况。所以这类海外地产债券基金的投资价值在于地产行业的困境反转,但鹏华全球高收益债最新的季度报告显示前五大债券持仓已经找不到这些海外地产债券了,所以无论海外地产债券是否反转、鹏华全球高收益债应该是等不到快速反转回升的机会了,想抄底的投资者们可以散了。

2. 中概互联网基金

2020年,中概股涨幅喜人,吸引大批的投资者,然而2021年以来,中概互联网股票惨遭“血洗”,交银施罗德基金的中概互联网LOF(164906)、易方达基金的中概互联网ETF(513050)作为中概互联网基金的明星代表,2021年的跌幅均超过40%,已然抹平了2020年所有的上涨。“你满仓了新能源,我抄底了中概互联,你是海水,我是火焰。”成为众多“丐帮弟子”无奈的自嘲。华夏基金管理的恒生互联网ETF(513330)成立于2021年1月26日,2021年全年下跌42.99%,可谓流年不利、价格腰斩;华泰柏瑞基金的恒生科技ETF(513130),成立仅7个月的时间,净值却也跌去了30%,惨不忍睹。

中概互联网基金投资的股票主要包括腾讯、阿里、京东、美团、拼多多、携程、百度、网易、小米、快手等在香港和美国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头部企业。2021年大幅下跌的原因,首先是2020年的大幅上涨透支了未来,其次是受到反垄断的短期冲击,第三是滴滴突击上市事件引起国内对于海外上市企业信息泄露方面的担忧。

但从未来科技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科技行业仍然是有前景的行业,在区块链和元宇宙等技术领域仍是领先的态势,只要互联网科技行业长期向好,自会有优质的互联网科技行业企业被纳入投资范围,最终带动估值回归,即使继续下跌,也可以通过补仓降低成本,有机会投出“微笑曲线”。2022年1月中概互联网基金已有抬头向上的趋势,随着互联网巨头间的壁垒逐渐打破、互联网巨头出海业务的扩张,这些中概互联网公司有望进一步打开营收增长空间和估值空间。


图5:中概互联网LOF(164906)的行情走势

3.港股基金

2021年港股恒生指数全年下跌14.08%,全球股市排名倒数第二,投资于港股的基金也难免折戟。比如,公募一哥张坤管理的易方达亚洲精选(118001)转型投资港股,全年跌幅也达到了29.25%,昨日的光环成为今日的枷锁。嘉实基金的海外中国股票混合(070012)、南方基金的香港成长(001691)、博时基金的港股通领先趋势(011162)、永赢基金的品质生活慧选混合(009983)等港股基金的跌幅均超过20%。


图6:恒生指数的行情走势

港股基金主要投资的标的既包括腾讯、美团、京东等互联网企业,也包括恒大、佳兆业等地产企业,还包括蒙牛乳业、海底捞等消费企业,甚至还包括新东方在线等教育类股票和启明医疗等医疗类股票,下跌的原因是多种多样:在线教育在“双减”政策下行业几乎阵亡,互联网企业集体重挫,地产企业暴雷股价集体下跌,医药集采错杀机构踩踏,且外资可能也在逐步撤出,导致港股估值已然是非常便宜但仍喋喋不休。在这种情况下,中金公司分析认为2022年港股市场可能是均值回归的一年,多位基金经理也都表态港股迎来中长期配置良机,“当所有人都悲观的时候,我们不能说贪婪,但是可以乐观起来了”。

4.生物医药类基金

2020年,A股生物医药指数大涨72.8%,多只医药股走出翻倍行情;2021年,上涨趋势没能延续,全年下跌11.42%。

南方医药创新股票A(010592)、易方达医药生物股票A(010387)、前海开源基金老将曲扬管理的医疗健康A(005453)、易方达生物科技ETF(159837)四只生物医药类基金2021年的跌幅均在20%左右,下跌原因可能是2020年的医药抱团行情导致涨幅过大过度透支了未来,抱团散去时只能是不断的下跌。这些基金的持股包括迈瑞医疗、爱尔眼科、恒瑞医药、药明康德、智飞生物、沃森生物、长春高新、金域医学、复星医药等股票,很多都是2020年翻倍的大牛股。2022年1月份,金域医学因网络传闻“主动传播病毒”、“丢失样本”、“伪造数据”而大跌三成,“东北药茅”长春高新重要产品可能纳入集采,连吃三个跌停,股价相比去年5月高点已回撤近65%;生物医药指数没能扭转2021年颓势,2022年1月仍在加速下跌,以上4只基金也未能幸免,截至1月21日跌幅超过10%。


图7:截至2022.1.21长春高新连续3个跌停之后,股价从高点跌去65%

在笔者看来,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速演变,医药生物仍然是长期向好的投资方向,但2020年的涨幅过大透支了未来,虽然经历了那么大的跌幅估值也相对合理了,但部分医药的集采对于公司利润的影响巨大,甚至可能带动医药股票价值重估;所以生物医药类基金整体上仍是短期形势未明,仍需要用时间来换取增长空间。

5.消费类基金

消费和医药就像一对孪生兄弟,涨的时候一起涨、跌的时候一起跌。2020年消费50指数大涨72%,2021年则下跌5.37%,2022年1月已下跌4.52%。华安新兴消费混合A(010554)、博时消费创新混合A(010326)、华夏消费龙头混合A(011282)规模均超过20亿,主要投资于酒类、旅游、服装、电器等行业龙头股票,是2021年消费类基金大跌的典型代表。

2020年的巨幅上涨可能也是透支了消费类基金基金的未来,2021年以来部分消费品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上升,疫情的此起披伏又影响到休闲类消费的零售额,基于此消费50指数2021年以来已经下跌超过10%,前期的牛股牛基未能幸免甚至下跌更多。

长期来看,消费类基金迟早都会涨起来的,具备长持价值,原因很简单,就是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穿衣吃饭、离不开家用电器,有钱有闲的时候肯定也会旅行住店。但目前来看,这些消费类基金投资的股票仍属于相对高估值的区域,仍需要用时间来消化前期涨幅,虽然春节可能迎来消费的旺季,但能否企稳回升主要还是取决于疫情的发展以及市场消费需求的恢复。

总结

人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外的钱,除非你靠运气;但是靠运气赚到的钱,最后往往又会靠实力亏掉。

这句话适用于基金经理,靠信息优势博赌而翻倍的基金经理,必然会面临时间的考验;靠投研、靠刻苦终身学习而不断增长的基金经理也会受到时间的嘉奖。

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我们投资者自己,现金总要配置出去,为了跑赢通胀,部分资金配置于股票或者基金是不得已的选择。挑选到合适的赛道基金、找到靠谱的基金经理,借助他们的力量来增长自己的财富,同样是自己认知能力的体现。以上的分享也仅仅是笔者的简单分析,如果能够增加您的一点点认知就够了,并不作为投资建议。

不追涨,不杀跌,不以涨喜,不以跌悲。2022年如虎添亿,愿投资者们的**愿望都能实现!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