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财这些陷阱,老年朋友不得不防

jijinwang
储户们注意了,定期存款三大套路,老百姓如何避坑?
准备去银行存款的朋友们注意了,今年又有三个新套路,不少人已经上当。像我们这样普通的老百姓,既不会投资也不会理财,手里有点闲钱就会存入银行,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定期存款,因为这样利息高点。但是定期存款有很多细节要注意,稍不留神就会落入银行工作人员的套路中,尤其是中老年朋友,特别要注意,点赞收藏,咱们一起看看这是哪三种套路?

老年人退休后,一般手上都会有一些积蓄,也容易被骗子盯上。骗子打着各种项目的旗号,予以“高额回报”的诱惑,涉老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花样翻新,在社会上产生了恶劣影响。一些老年人防诈骗意识和能力不强,掌握的金融知识和信息不充分,容易中骗子的圈套。那么,老年人投资理财,如何防止被骗呢?

江门日报记者 吕胜根

四项风险揭露诈骗套路

为深入揭露涉老诈骗真相,民政部联合中国银保监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曾专门发布四项风险提示,揭露涉老诈骗四大套路——

高额返利无法实现。一些养老服务机构、企业打着养老服务、健康养老名义,承诺高额回报。事实上,所谓“返利”其实就是拆东墙补西墙。多数养老服务机构、企业不存在与其承诺回报相匹配的正当服务实体和收益,资金运转难以持续维系,潜在风险很大。专家指出,“高回报”往往就是高风险的信号。

资金安全无法保障。一些养老服务机构以办理“贵宾卡”“会员卡”“预付卡”等名义,向会员收取高额会员费、保证金或者为会员卡充值,吸收公众资金。事实上,“会员卡”“预付卡”等形式的预付资金由发起机构控制,未实施有效监管,存在转移资金、卷款跑路的风险。

健康需求无法满足。不少“保健品”采用偷换概念的手法,与合法注册批准的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混同,骗取消费者信任,但所声称的保健功能未经科学评价和审批,往往无效甚至贻误病情。

运营模式存在违法风险。一些“养老公寓”“养老山庄”不具有销售商品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为目的,而是以免费旅游、赠送实物、养生讲座等欺骗、诱导方式,以投资、加盟、入股养生养老基地、老年公寓等项目名义,承诺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等方式非法吸收公众资金。

有关部门提醒广大老年人和家属提高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自觉远离非法集资和传销,防止利益受损。如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线索,可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专家表示,此次提示特别强调参与非法集资风险要自担,应引起老年人和家属的高度警惕。

老年人要增强理性投资意识

市民黄阿姨不久前到银行自助柜员机办理汇款,汇款后询问网点人员是否能打印汇款回单。网点大堂经理观察到黄阿姨神态异常、语气比较紧张,凭多年工作经验和职业敏感性,判断该客户可能遇上诈骗,立即指引客户予以转账撤销,使黄阿姨避免了经济损失。

为了提高老年人的警惕性,防止老年人在投资理财过程中被骗,江门各大金融机构通过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教育、“普及金融知识,守住‘钱袋子’”、金融联合宣传教育活动月以及日常的“走出去”设摊或流动宣传等方式,针对老年人群进行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宣传如何防范电信诈骗、防范非法集资等金融知识,提高老年人群的风险意识。

江门农商银行合规与法律事务部管理员陈宇姣说,绝大多数老年人风险意识比较淡薄、判断能力较弱,因为缺乏金融知识、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封闭、为了老年生活有保障等而轻信他人,追求高收益的投资,从而陷入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的陷阱。

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要认清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的本质和危害,以防被骗,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克服“贪利”思想。要时刻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对“高额回报”“快速致富”的投资项目要冷静分析,要清楚意识到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二是做任何投资前一定要和家人商议,避免轻信他人上当受骗;三是增强理性投资意识。投资前,可对照银行金融产品的回报率判断投资回报是否过高,多数情况下明显偏高的投资回报很有可能是投资陷阱,要注意分辨;四是投资理财一定要找正规渠道,避免因信息闭塞、判断能力弱掉入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