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公募基金规模(公募基金规模变化)

jijinwang


14.8万亿!公募基金全行业总规模再创历史新高的消息铺天盖地。公募基金经过了“两个十年”的发展,在2019年ETF火热发行、科创板基金的助力下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未来,随着政策利好、投资者投资理念的转变,公募基金将迈向更高的“征程”。

1月9日晚间,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2019年底资产管理业务统计快报,截至2019年底,公募基金管理机构管理公募基金6544只,规模约14.8万亿元。时隔10个月,公募基金总规模又一次刷新历史高点。其中封闭式基金增加7039亿元,开放式基金中货币基金减少5008亿元,股票基金增加4748亿元,混合基金增加5289亿元,债券基金增加5032亿元。开放式股票和混合基金规模增长超过1万亿元大关,合计超过3万亿。

2019年公募基金各项业务多点开花,偏股混合型、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都超过了40%,新基金发行也再次突破万亿元大关。

公募基金之所以能够取得如今“亮眼”的成绩,离不开公募基金发展的“两个十年”。1998年到2008年属于公募基金的第一个十年,处于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夯实基础的阶段;2009年到2018年属于公募基金的第二个十年,公募基金开始“本土化”进入百花齐放的发展阶段。

//

公募基金的第一个十年

//

1991年7月,我国第一只公募基金珠信基金成立,这是一款封闭式基金。在此后的6年时间里,我国设立了75只这样的封闭式基金。彼时的公募基金是一个“新概念”,在没有监管配套的环境下野蛮生长,由于经营和合规原因,以“珠信”基金为首的这些早期基金出现了严重亏损和弄虚作假的现象。

1997年11月14日,国务院证券管理委员会颁布《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为基金业规范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彼时,正值亚洲金融危机,股市哀鸿遍野。

1998年3月,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和国泰基金管理公司获准成立,并各自分别发起设立了一只规模为20亿元的封闭式基金,即基金开元和基金金泰。同年我国共设立5家基金公司,发行了5只封闭式基金,募集资金100亿元,年末基金资产净值合计107.4亿元。

首批公募基金成立,标志着中国有了真正意义的专业机构投资者,公募基金行业步入了规范化发展阶段。

彼时的中国资本市场刚开始起步,居民理财主要以储蓄为主,对于股市和基金相对陌生。时运不济,公募基金刚播下“希望”种子,却在2001年迎来长达4年的熊市。截止2006年,公募基金发展了8年规模仍然没有破万亿。

2007年,公募基金的转机出现,“股权分置”改革带来了一轮轰轰烈烈的牛市,公募基金迎来的它第一个十年高光时刻。当年,上证综指年涨幅96.66%,公募基金规模从2006年底的8564.61亿元增至约32755.90亿元,为2006年的3.82倍。

//

公募基金的第二个十年,“余额宝”助力规模爆发

//

2007年10月,A股创下了6124的新高之后,开始了长达一年的下跌,投资者损失惨重,此后“谈股色变”。此时的公募基金随着股市下滑,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规模开始缩水。

在A股牛短熊长的环境下,公募基金的规模一直在2-3万亿之间波动,其中占据半壁江山的是股票型基金。或许谁也没有想到,一款名为余额宝的货币基金助力公募基金规模爆发。

2013年,互联网如火如荼的发展,在这期间,互联网也带动了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这年,马云运用互联网思维成功打造了一款货币基金-余额宝,在不到一年时间里,余额宝疯狂扩张至5000亿元规模。而2014年公募基金的规模仅为4万亿出头,也就是说,余额宝贡献了八分之一的份额。

自“余额宝”基金产品大获成功之后,其他基金公司纷纷效仿,货币基金异军突起,规模持续扩张,而股票型公募基金份额持续下降,截止2018年,货币基金占比近60%。与此同时,混合型公募基金也在2015年和2016年得到了一定发展,2017年以后则占比又有所收缩。

久旱逢甘霖,A股经历了“七年之痒”之后迎来了它的第二轮牛市。2014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上证综指上涨90.15%,各家基金公司赚得“盆满钵满”,基金公司开心,基民也开心。规模从2014年底的44499.18亿元增至83478.20亿元,总资产规模增幅达到87.59%。

然而基金规模因货币基金占比超一半表现“虚胖”。2016年年底,货币基金的总规模为4.47万亿元,公募基金管理资产总规模为9.11万亿元,占比49.07%;到2017年年底时,货币基金的总规模为7.13万亿元,公募基金管理资产总规模为11.55万亿元,占比61.73%。

由于部分基金公司以货币基金冲规模引起监管层注意,2018年,监管层有意控制货币基金的规模,但货币基金全年的规模仍在稳步攀升。2018年全年,货币市场基金规模从2017年底的,7.13万亿元增长到7.59万亿元,规模增长了0.46万亿元。公募基金管理资产总规模为12.93万亿元,占比近60%。

//

ETF、降费、科创板“助力”公募基金迈向“15万亿”时代

//

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2019年底,公募基金管理机构管理公募基金6544只,规模约14.8万亿元。其中封闭式基金增加7039亿元,开放式基金中货币基金减少5008亿元,股票基金增加4748亿元,混合基金增加5289亿元,债券基金增加5032亿元。开放式股票和混合基金规模增长超过1万亿元大关,合计超过3万亿。

经历了2018年的大跌,国内权益市场在2019年迎来了高潮迭起的市场行情。在收益方面,Wind数据显示,2019年99%的公募基金取得正收益,收益率超过10%的基金占比为55%。

近两年来,随着权益类ETF的发行火爆以及货币类产品的收益率下滑,股票型基金占比逐步上升。截至2019年三季报,股票型基金占总公募基金规模达到了7.42%。另外,偏股主动型公募金的股票仓位明显提升。

2018年是ETF基金爆发式增长的一年,2019年ETF继续维持高速发展的态势, 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均创历史新高。截至2019年12月31日,ETF基金的规模达到了12148.83亿元,较2018年增长47.30%。

经历了2018年ETF的火热发行,宽基指数已经成为红海,2019年,各家基金公司在ETF上的布局已经从单一的宽基ETF聚焦到行业主题类ETF。证券、科技、消费、医药等行业主题类的ETF基金受到市场的广泛青睐,其中科技类ETF首募规模10.37亿,截止2019年9月30日,规模已经达65.07亿。

为了抢夺ETF先机,降费模式无疑成为抢夺市场份额的“杀手锏”。2019年2月12日,平安创业板ETF发布公告称,该产品的管理费为0.15%,托管费率为0.05%。而在此之前,市场上创业板ETF基金综合费率(基金管理费+基金托管费) 大多在0.5%左右。 不仅如此, 降费潮已从被动型基金转向偏股主动型基金蔓延,部分基金公司纷纷下调旗下基金产品的管理费和托管费。

除了ETF的“火热”之外,“科创板”无疑是2019年金融市场的关键词之一。公募基金公司作为科创板的重要参与者,受益于科创板的火热以及权益市场的回暖,相关的科创主题基金,业绩也同样亮眼。据统计,科创主题基金自2019年成立以来,平均年化收益达到了35.78%。

在市场竞争的同时,监管方面也迎来利好。2019年10月24日,中国证监会下发《关于做好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意味着我国公募基金投顾业务正式开启,这标志着中国公募基金开始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

此外,伴随着各类养老金规模的持续增加,公募基金的规模、质量都将迈上新的台阶。公募基金行业开放进程也正面临全面加速。目前合资基金公司已成为公募基金行业重要组成部分,外资持股合资公募基金管理资产规模占公募基金资产规模比例约占半数。2019年7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将外资持股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比例放宽至100%的时间由2021年提前至2020年。

当前,公募基金站在“15万亿”起点之上,新一轮发展即将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