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772基金网(519772天天基金估值)

jijinwang

一、公司简介


交银施罗德成立于2005年,作为中国第一批银行背景基金公司之一,也是众多中外合资基金公司中的佼佼者。由拥有百年历史的交通银行、二百年投资经验积累的施罗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及全球集装箱行业的佼佼者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强强联合,共同发起设立。三方持股比例分别为65%、30%、5%。公司总部设于上海。


成立至今,一直秉承“诚信百年、专业理财”的经营宗旨,以诚信和专业作为公司的立身之本,以“稳健源自前瞻”作为公司的核心价值主张,打造“专业、纪律、协作”的团队,营造“激情、包容、关爱”的企业文化,致力于在策略上远见,投资上前瞻,服务上领先,为投资人提供多元化的、全球视野的、专业独具的理财产品和投资服务。公司成立至今已获得包括“金牛奖”在内的众多荣誉,得到了普通投资者和各机构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目前,公司旗下共管理着包括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QDII基金以及ETF基金等类型。同时,作为国内专户理财业务的“先驱者”,公司在专户理财、投资咨询业务方面上也积极开拓业务,较为成功地管理着数只专户理财产品,有力地推动了公司业务的多元化发展。




交银旗下的权益类基金经理较多。基金经理虽然在交银管理基金的时间不算很长,大多在2015年前后,但业绩表现突出,综合实力在行业内排名较高。除业内熟知的“交银三剑客”— 王崇、杨浩、何帅之外,郭斐、韩威俊、王少成等人都相对出色。


二、交银三剑客


交银三剑客均是典型的中生代基金经理,这三位基金经理的任职时间均已超过5年,但尚不足7年。其中王崇的任职时间开始于2014年10月底,何帅和杨浩的任职时间则都始于2015年年中。


何帅、王崇和杨浩作为交银同一投研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基金经理,他们的投资理念存在着较多的相似性,主要体现为投资方向偏成长且投资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杨浩通信专业出身,在晋升基金经理之前是交银研究部TMT研究小组的组长,偏向于成长股投资。


何帅则是由传统行业阴差阳错切入到TMT等成长型行业。2017年后逐渐趋向于价值成长


王崇则是周期研究员出身,从其持仓中能感受出他的成长型特征


尽管交银三位新生代基金经理整体都是以成长股投资作为底色,且持仓变化灵活,但他们在投资理念上却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


王崇是一位坚持逆向投资的基金经理,遵循的是十六字选股箴言:“行业分散、个股集中、逆向投资、注重回撤”,擅长掘金冷门成长股。


何帅是一位以绝对收益角度做投资的基金经理,能力圈逐渐由成长股扩大到价值,买入股票时最为看重的是性价比。


杨浩的投资框架与何帅则存在着显著不同,甚至存在着对立的成分。他强调的是投资的时代感


三、杨浩


代表基金:交银定期支付双息平衡混合(519732)、规模80.94亿元。交银新生活力灵活配置混合(519772)、规模160.92亿元。






杨浩,出生于1984年,硕士学位,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2010年加入交银施罗德,IT科班出身,五年研究员经验,研究员期间主要研究通信和传媒行业,并担任TMT研究组长。




2015年,在经历了一轮大跌后,杨浩正式成为了一名基金经理,当年8月开始管理交银定期支付双息平衡,正是这只基金让他名满江湖


交银定期支付双息平衡是一只股债平衡型产品,股票配置比例,基本上维持在50%~70%区间波动,债券和现金一直都保留有较大的配置比例,这种股与债的平衡和同类的权益基金相比,表现得很明显。


当然这只基金也有个比较特殊的地方,有个定期支付的条款,每个月会定期自动赎回一部分份额向持有人支付一定的现金,其实可以看做每个月都分红,相信买过这只基金的基民有相关体验,不知道好不好,这可能也是这只基金一直保持了较高的现金占比的原因之一。


杨浩的投资理念:至简思维、弱者心态、自下而上、立体分析、聚焦成长、集中持股、低仓位运作。


至简思维指的是,在投资和研究中抓住于主要矛盾和主要逻辑点,而不是被次要信息和无效信息干扰。


弱者心态则是指,要相信市场是有效的,不要轻言自己战胜了市场,发现错误就及时承认。


这一点和私募大佬冯柳的“弱者投资体系”很像。


天秤座的杨浩,同样喜欢稳健均衡,不喜欢太偏激的事情,对应在投资上,他除了重视自己的业绩收益,同时也十分注重产品的回撤和波动。


在投资方法上,杨浩喜欢挑选成长股,除了不断从实践中迭代自己的投资框架,杨浩也对新兴事物有着深度思考。


比如对于游戏产业,除了已经在投资中赚到了钱,他还提出了一个认知:游戏已经呈现出一种典型的消费品状态。


在选股路径上,杨浩并不是完全地自下而上,而更多地关注中观和产业周期


具体到个股选择上,杨浩有自己独特的三维分析体系,三个维度分别是:行业景气度、产业生命周期、企业的价值观与商业模型。


一是短期看行业景气度,重仓股的话,行业景气度不要太好或刚刚好来介入(买入时点),偏左侧建仓。二是中期看个股行业所处成长期;三是长期看重企业价值观与为股东创造价值。


他会通过对这三个维度的权衡配比,把自己所投资的标的分成了四个方向:消费型服务业、品牌消费品、政企服务、先进制造。这四个商业模式完全不同,基本可以做到“东边不亮,西边亮”。


四、王崇


代表基金:交银新成长混合(519736)、规模117.99亿元。交银精选混合(519688)、规模105.41亿元。






王崇,北京大学金融学博士。2008年加入交银施罗德,曾任行业分析师、高级研究员。做了6年的研究工作,2014年10月开始管理第一只基金交银新成长。现任权益投资副总监。




投资风格:“个股集中、行业分散、逆向投资、注重回撤、注重精选个股、行业配置均衡”


他不注重短期的排名,但是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长期来看,平均年化收益遥遥领先。


他是一位以均衡取胜的基金经理,注重精选个股,获得超额收益,将持有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在选股上比较偏向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的方式来做投资,选股标准主要有公司的成长性、竞争优势和管理层等。


他偏好的股票通常有两大类:


其一是比较典型的成长股,处在比较有成长前景的行业内,公司本身管理层能力好,竞争力强,其快速的盈利增长速度是可以被预见的,比如一些科技股。


另一类则是具有一定行业周期性特点的公司


王崇的风控做得非常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个股集中、行业分散”的持股风格。


他在行业配置上的纪律是:“原则上单个行业配置不超过10%,特别看好的可以配置到15%,但不会超过20%。”


王崇的投资策略核心是自上而下控制系统风险自下而上从中观和微观层面选择高景气成长行业/公司来投资。


王崇认为,投资的核心是控制风险,当我们能够控制好组合的回撤风险,在别人跌的时候能少跌一些,在别人涨的时候能多涨一些,那长期来看可观的收益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这也是其评价优秀基金经理的核心标准之一。


在仓位控制与择时上,王崇更偏好好中等略高的仓位,不会满仓,但也不会降到很低,一般在70%左右,给加仓和减仓都留有余地。


在自上而下考虑系统性风险上,他会适度地做一些择时。在投资机制上,也会定期检验自己的投资思路是否符合市场现状,复盘过去的操作及投资逻辑,对于认知上的不足与错误会及时修正。


五、何帅


代表基金:交银优势行业混合(519697)、规模67.14亿元。交银阿尔法核心混合(519712)、规模83.01亿元。






何帅,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硕士学历。2010年毕业后在国联安基金做了两年研究员。2012年加入交银施罗德,从行业分析师做起,短短三年时间就晋升为基金经理。




何帅是一个不断调整自己投资策略的基金经理,他追求绝对收益和性价比擅长卖出止盈,控制风险,长期来看表现出色。


何帅的投资理念:自下而上、偏爱成长、追求绝对收益、坚守能力圈、持股集中、低仓位运作、好择时。


在买股票前,他会计算该股票的预期收益率,如果预期年化收益率有20%以上,胜率在80%以上,他就会买入,达到目标后立即卖出。


个股选择方面,他用“长坡厚雪”来形容自己的择股标准。反映在公司层面,一方面市场对公司的需求要可持续,另一方面公司的竞争力和护城河要足够厚,甚至可以越来越厚。可以说是把价值投资的理念用在了成长股投资上。


何帅对TMT(计算机通讯行业)、房地产、金融、制造业行业比较擅长。


在投资中也是恪守能力圈,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会限定自己的能力圈,在知识结构比较好的地方做投资。


何帅是一名风险厌恶型基金经理,因此在仓位管理上,他很少满仓操作,账上永远留有大量现金。


六、郭斐


代表基金:交银成长30混合(519727)、规模22.40亿元






郭斐:复旦大学经济学学士。2009年8月至2014年3月,高盛(亚洲)/高华证券公司任职。2014年,加入交银施罗德基金,任行业分析师。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9月22日,交银稳健配置混合基金经理助理,2017年9月26日至今,交银成长30混合基金经理。


均衡配置,分散风险,科技成长风格为主。


郭斐会在一个赛道配置10%-15%的仓位,根据市场节奏,适时调整各个赛道的比重。配置相关性低的、风险低的板块做风格对冲。对当下特别看好的赛道配置会超过15%,但会控制在20%以内。


通过自上而下,结合自下而上的方法精选个股。从中观的角度上看,从产业趋势判断,紧密追踪产业链动向;运用全球视野广泛覆盖整个产业的每个环节,对公司价值做出具有前瞻性的判断。微观角度上看,从公司业绩弹性分析入手,锚定公司价值进行趋势挖掘;通过各种形式的产业链交叉验证,判断公司价值选出个股,在合适的价格买入。


郭斐对自己设定了严苛的买入和卖出纪律。在买入方面上,有严苛的估值体系,有估值方法可以支撑买入的理由,本质上并不排斥高估值的公司,只要业绩增速和稀缺性能够解释其估值就可以。在卖出方面,一种情况是涨幅过高到估值泡沫时兑现收益;另一种情况是止损,基本不做股价的止损,只做投资逻辑的止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