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家上市公司回购“提士气”

jijinwang
【6:52】
【百亿级“发债式”回购股份走俏,四家A股公司联袂发出积极信号】3月17日晚间,洛阳钼业、华创阳安、山鹰国际、南方传媒4家沪市公司不约而同抛出“发债式”回购计划。此类回购看似使用了财务杠杆,付出了一定成本,但对公司的价值释放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市场观察人士认为,以低廉的融资成本获取可观的资金回购自家股票,这种做法如果得到更多优质上市公司效仿,必将大大提振A股士气。(上证报)
【6:54】
【经济日报金观平:稳字当头规范发展平台经济】经过几年的摸索,有关部门对于平台经济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整改已有整体规划。对市场主体来说,法律底线不能碰,这就是红灯;法无禁止即可为,这就是绿灯。设置绿灯很考验智慧,政府不能替市场主体决定往哪个方向发展,但是可以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建立权责利一致的激励制度。形势不断变化,红绿灯肯定也会有切换和调整,但这种调整同样要稳,避免绿灯秒变红灯,以至于市场主体来不及刹车。不怕政策变,就怕政策一直变。只有政策稳,市场主体的心才稳。
【6:58】
隔夜美股低开高走,三大股指均收涨逾1%。道指收涨1.23%,标普500指数涨1.23%,纳指涨1.33%。但是中概股普遍回调,知乎跌超22%,哔哩哔哩跌超14%,贝壳跌超13%。
【7:00】
【芝加哥农产品期价17日上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小麦和大豆期价17日全线上涨。当天,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市场交投最活跃的5月合约收于每蒲式耳7.545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上涨24.5美分,涨幅为3.36%;小麦5月合约收于每蒲式耳10.98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上涨28.75美分,涨幅为2.69%;大豆5月合约收于每蒲式耳16.685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上涨19.25美分,涨幅为1.17%。(新华社
【7:02】
【参与上市公司定增 公私募机构“组队”掘金】机构参与上市公司定增的热情持续高涨。今年以来,华夏基金、财通基金、高毅资产等多家公私募机构,频频“组队”参与定增。不过,即使参与时的折价提供了一定“安全垫”,但随着市场调整,不少公司最新股价已低于增发价,多家参与机构暂时出现浮亏。业内人士认为,在震荡市参与定增,仍是获取超额收益的较好手段,但需要对个股选择更为谨慎。(中国证券报)
【7:06】
【54家基金出手超20亿,创历史同期最猛】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不满三个月,已经有54家公募基金管理人自购总金额超过20亿元,创下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今年开年以来基金管理人出现“自购潮”,通过与持有人利益一致化,有利于稳定投资者情绪,增加投资者信心,也用真金白银和长期持有的方式,展现了对非理性下跌市场的长期看好。作为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公募基金的行为展现了机构投资者市场“稳定器”的作用,强化了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的使命和担当。(中国基金报)
【7:08】
【抄底意愿强烈 南向资金看好港股性价比】近日,南向资金抄底港股尤其是互联网龙头的态势明显。3月以来,南向资金净流入港股市场超380亿元。有市场人士称,当前港股估值已充分“计价”一些不确定因素及地缘局势风险,处于长线投资的最佳时机。也有观点认为,大型海外机构投资者在前期大幅减仓后,未必会在短时间内重新配置港股,甚至可能在反弹后进一步减仓,港股短期波动在所难免。(中国证券报)
【7:14】
【养老理财产品圈粉 “闭眼购买”不可取】记者日前从北京地区多家银行实地调研了解到,工银理财、招银理财、光大理财近期推出的养老理财产品销售情况较好,部分产品额度紧张。然而,不少客户对养老理财产品的认识仍存在误区。业内人士建议,购买养老理财产品,需要结合业绩比较基准、风险等级、产品期限、分红赎回机制等因素综合判断。(中国证券报)
【7:18】
【内外资联手抢筹 A股上升动能足】3月17日,港股、A股继续携手大涨;当地时间3月16日美股市场中概股表现强势。这已是中国资产连续第二天大幅反弹。从资金面看,17日A股主力资金净流入规模超过300亿元,北向资金也“重返”A股市场。分析人士称,当前国内经济发展稳中向好,A股经过调整后估值合理,叠加一季报窗口来临等多重积极因素,中国资产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中国证券报)
【7:22】
【春耕备耕全面展开 产业链公司受益】眼下,正值农忙时节,全国各地春耕备耕正有序展开。种植户抢抓农时,为今年的春耕春播工作做足了准备。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为此多部门推出了多项惠农政策,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同时也积极推进绿色种植。记者了解到,目前化肥、植保、农机、种子等农资热销,相关上市公司有望受益。(中国证券报)

A股部分上市公司年内回购情况 数据来源:Wind

A股市场回购热潮仍在持续。今年以来,A股市场已经有214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回购总金额约110亿元。专家表示,一个半月200多家公司回购,凸显上市公司对自身盈利水平的信心,也给市场注入强心针。但专家也提醒投资者,提防部分企业打着股票回购旗号刻意拉抬股价。

年内已实施回购约110亿元

2月14日晚间,四家A股上市公司推出回购计划。其中,迈为股份拟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1.625亿元,不超过3.25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650元/股;艾德生物拟回购的资金总额不低于1亿元且不超过2亿元;恒生电子拟回购金额不低于1亿元且不超1.5亿元;富淼科技拟回购回购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上述四家公司回购的股份均将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15日记者发稿时,开年仅一个半月,A股市场已有214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回购金额合计约110亿元。

从行业来看,实施回购的上市公司多集中于电子、医药、机械设备及化工等行业,其中,电子行业44家,医药行业28家,机械设备行业21家,化工行业12家。从具体公司来看,年内回购金额较高的公司有正泰电器和恒瑞医药,分别为7.02亿元和6.62亿元。此外,长春高新、京东方A和恒力石化年内回购金额也均超过5亿元。记者发现,回购集中的几个行业板块今年以来回调态势也比较迅猛,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15日收盘,申万一级行业中,电子、医药生物、机械设备、基础化工板块年内分别下跌14.11%、13.99%、10.73%和6.88%,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板块中位居前列。公司方面,长春高新年内累计跌超35%,正泰电器和恒瑞医药则累计跌超18%。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今年以来A股经历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上证指数下跌5.32%,深证成指下跌10.17%。尤其是医药、电子和化工板块,今年以来经历了较大幅度的回调,而这些板块公司业绩在2021年并不差。这种情形下,这些行业公司会觉得股价与自身公司价值产生了偏离,而此前的业绩表现也使得他们有余力进行回购操作。”

申万宏源香港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则表示,上市公司回购潮的出现通常都是在行情比较低迷的时候,一些公司觉得自己的业绩比较好,但同时又感觉股价被严重低估,就会提出回购,意图是维稳股价。

回购潮为市场注入强心针

业内专家表示,总体来看,上市公司实施回购,不管是对A股市场还是上市公司本身,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上市公司在这一时间点进行股份回购,主要意义在于展现自身公司资金实力,稳定投资者信心,提振股价,在市场波动调整的期间起到一定的压舱石作用。同时回购的股份也可以用于股权激励,提振公司员工士气,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陈雳表示,回购无疑为A股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股票回购首先直接作用于股票市场,对股价起到正向提升作用,更重要的是凸显A股上市公司对自身盈利水平的信心,展现现金流实力,稳定A股市场情绪。

桂浩明也表示,最近医药、化工等一些行业中,不少公司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这种情况既有市场板块之间转换因素,也与投资者跟风有关。但他认为,近段时间一些股票虽然回调势头较猛,但股价并不低,还没有到维稳股价的程度。实施回购也反映了一个积极现象,那就是上市公司对自己比较有信心,该公司现金率也比较好,经营情况也不错。

对于投资者而言,陈雳提醒,应该注意并非所有实施股票回购的上市公司都值得认可,需提防部分企业打着股票回购旗号刻意拉抬股价。应仔细遴选其中行业前景好、盈利能力强、现金流充沛且持续切实执行回购政策的公司,这部分企业才可能具备投资价值。

桂浩明也认为,无须过于看重回购,投资还是要看综合业绩,回购并不能真正地稳定股价,往往只是一种信心的传递,市场走势并不是靠回购就能决定的。“我们以往反复看到过这种现象,几十亿回购也没有真正地稳定股价,还是要看业绩。”他也提醒投资者,有些公司的回购可能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回购。

作者:□记者 李静 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