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的仓位如何控制(如何看基金仓位)

jijinwang
分享一下我的持仓基金和仓位情况,以及个人的基金分类。
目前总仓位7.3层,剩余子弹2.7层,持仓基金16只。
持有基金分为ABC三类,金额占比为50%:30%:20%
A类基金:
白酒板块,1只,中证白酒,仓位4.7层。
医疗板块,3只,东吴和工银。中药1只,汇添富,底仓。医疗总仓位满仓溢出,15层仓。后续会找机会再降下仓位。
新能源、光伏板块:2只,工银和前海,仓位7.2层。
B类基金
半导体板块:1只,金信,仓位5.8层
有色:2只,稀土化工和锂矿,同泰和长安,仓位6.1层
C类基金
农业板块,1只,万家瑞隆,仓位8.3层
军工板块,1只,鹏华,仓位7.1层
基建工程板块,1只,广发基建,仓位4.8层
证券板块,1只,天弘证券,仓位4.7层
传媒板块,1只,广发传媒,仓位4.1层
钢铁板块,1只,鹏华钢铁,仓位2.2层,底仓。
软件服务,1只,嘉实软件,仓位6.1层。
目前A类基金占总投入的50%,B类占30%,C类占比20%,因为C类基金投入金额占比不多,且C类基金数量较多,所以每支仓位目前相对比较高,实际持仓金额不多。[2022][发]

最近剧烈的调整让仓位管理成为热门话题,不过对于仓位管理来说,所处的位置很重要,“脑袋”不一定好使,“屁股”决定出路。

“固收+”基金的减仓悬疑

“固收+”基金到底减没减仓?

这事儿媒体传递出来不同的声音,但是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即便是减仓也不会承认的,这种问题问出来就输了!但是有的时候还是不得不问。

“固收+”作为有一定绝对收益导向的产品,肯定是有净值保护措施的。除了网红产品,绝大多数此类产品都是银行渠道卖给客户作为理财替代的,银行理财客户的底线肯定是不能亏本……没有超额收益都不太乐意呢!这要是亏本就不得了了!

既然要保护净值,那么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减仓,也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不管后市如何表现,总不能触碰底线,那以后可就没朋友了!

没拉闸的,说明离得还远;还能加仓权益的,说明离得贼远!控制回撤能力强“抗揍”的优势在这个时候就体现出来了。虽然说中短期可能表现不佳,但是以后看长期业绩的时候,可能就有不小的超额收益优势了!

在已经累积不小跌幅的时候,业绩压力小的产品就获得了更多的站位优势,相对轻松的决策,更有利于业绩提升,不管是继续苟着还是大胆加仓,都是很有余地的操作。位置对了,基金经理就很轻松。

延伸到私募、衍生品

其实绝对收益导向的产品,也不止公募的固收+产品,私募基金普遍是绝对收益导向。大多数私募基金都有警戒线、止损线/清盘线。

比较主流的警戒线设置是净值0.8元,止损线/清盘线0.7元,其实从警戒线到止损线也不是很远,以目前市场的个股波动幅度来说,现在这个市场指数波动小了,但是个股波动更大了。

止损线那就是万丈深渊,就此万劫不复。那对于基金经理来说,必须离这条线远远的,如果不幸遇到行情不给力,也还是得严守底线,否则职业生涯估计就可以画上句号了,出路可能就是回家专职带娃。

所以当事情进展到一定的程度,基金经理坐到那个位置上,能做的选择极为有限。还有一些其他衍生品的投资也是如此,到了那个位置,基本选择就一条路。

可能刚大幅减仓或者清仓就大反弹了,但是没办法,这就是规矩,肯定是有利有弊的,设立这样的规矩就是为了保证亏损是有极限的。没有这样规矩的公募基金,净值是有到过0.3元甚至0.2元多的,这要是想回本,可比0.7元起步难太多了。

“脑袋”不是没用

虽然说“屁股”决定出路,但是“脑袋”绝对不是没用的,“脑袋”的作用是帮你不沦落到这样的险境之中,让人处于一个比较理想的位置。

很多新手投资者特别喜欢仓位管理,觉得这做起来超额收益呼呼的。不过仓位管理恰恰是最难的一项,除了考验你的研究能力,还非常考验心理。由于太难,很多大佬直接选择放弃这一项……

其实仓位管理很像打牌,有的时候手风很顺,连着几把都超神,但是有的时候就是不顺,这个时候心态怎么调整?如果心态持续不好,那就是别人超额收益的来源了。

所以不少大佬放弃这个选项,就是直接躺平认输,投降输一半,把精力用在自己擅长的方向,争取在别的地方赢回来。对于普通个人投资者来说,这个想法是有所启示的,选择积极的仓位管理还是鸵鸟式的仓位管理?后者肯定不是最优选择,但也未必不是最合适的选择。

欢迎关注基民柠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