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特点1、患者高龄,间歇性胸痛8年,未规则诊治;2、冠脉造影提示三支病变伴完全闭塞;3、拒绝行冠脉搭桥术。
临床难点1、根据造影结果,如何制定介入治疗方案?2、评分提示出血风险高危,如何制定抗栓方案?
病例提供者:杨鹏 中日友好医院
患者,男性,80岁。主诉:间断胸痛8年,加重1周。
现病史
患者于8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持续约1-2分钟后可自行缓解,伴胸闷、气短,无肩背部放射痛,约2-3月发作1次,未规则诊治。近5年来胸痛发作次数逐渐增加,活动耐量下降,现步行20米即感胸闷。
近1周胸痛症状发作频繁,每日10余次,发作无明显诱因,静息及活动时均可发作,伴胸闷、气短,无大汗,自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
既往史
高血压病2年,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 qod,自诉血压控制尚可;高脂血症2年,未治疗;18年前行肺大泡切除术;无吸烟史,偶饮酒。
体格检查
神清,精神可,心率:93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6/76 mmHg。双肺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律齐,未闻及额外心音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轻度水肿。
辅助检查
心肌酶谱:CK-MB 27.6 ng/ml,Myo 426 ng/ml,cTnI 4.55 ng/ml。
心电图:
诊断
1、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高血压病;3、高脂血症。
出血和缺血评分
GRACE评分:158,危险等级:高危;
CRUSADE评分:48,危险等级:高危,出血概率:11.9%。
术前药物使用情况
1、阿托伐他汀 20 mg qn;2、拜阿司匹林 300 mg;3、氯吡格雷 300 mg。
PCI 过程描述
患者家属拒绝搭桥,遂决定先处理RCA,择期处理LM。
使用Floppy导丝开通右冠后行球囊预扩张,于近中段置入支架PE(3.5X28 mm)一枚,球囊后扩张后未见残余狭窄。
2个月后行左冠PCI术,6F EBU指引导管,FINECROSS微导管支撑下尝试Fielder XT未通过CTO病变,换用Conquest Pro导丝,Conquest Pro导丝送至LAD远端真腔,推送微导管至远端,交换conquest pro导丝,将Floppy导丝送至LAD远端,植入另一根Floppy导丝送至LCX远端。
采用T支架技术处理左主干分叉病变,球囊预扩张后于LCX开口植入支架Resolute(2.5X24 mm)一枚;于LAD中段置入Resolute(2.5X24 mm,10 atm)一枚,于LAD开口及左主干体部置入Resolute(3.0X24 mm,10 atm)一枚,于LM开口置入Resolute(3.5X12 mm,10 atm)一枚,后应用Final Kissing技术行后扩张。
术后造影显示受治段未见残余狭窄。
冠脉造影结果
主要 PCI 过程
术后诊治情况
1、阿司匹林 100 mg qd;2、氯吡格雷 75 mg qd;3、倍他乐克缓释片 23.75 mg qd;4、瑞舒伐他汀 20 mg qn。
术后6月及9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功能较前改善,1年后复查冠脉造影提示支架内未见明显狭窄。
制定此诊疗策略的临床思辨过程
患者高龄,病变重,出血风险及心梗再发风险均高,需充分权衡利弊后决定抗栓药物的应用。
对于三支血管完全闭塞的急性心梗,应正确判断罪犯血管,直接PCI能挽救患者生命,当然搭桥手术也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高龄患者手术耐受能力差,直接PCI具有优势。
针对CTO合并分叉病变,应将CT及造影相结合判断血管闭塞情况,选择合适的入路及强支撑力指引导管,并根据病变特点选择不同的术式,血管内超声(IVUS)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点评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胡少东 教授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动脉粥样硬化委员会委员,心血管介入培训基地指导教师,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审稿人。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及首都医大基础临床课题研究多项,参加国内临床试验研究多项。先后发表论文30余篇,参加编写专著7部。
点评内容
高龄合并多支病变,尤其伴有CTO病变的介入治疗,对术者要求较高。手术策略的制定是介入成功的前提,既要尽力保证手术成功,又要严格避免风险是每个术者需要考虑的。
本病例操作规范,手术成功,有几点值得学习和借鉴:
1、综合评估,充分沟通,制定治疗方案:患者高龄,三支血管病变均存在闭塞,需要及时血运重建,改善心功能和预后。介入治疗和冠脉搭桥术各有优势,首选冠脉搭桥术治疗。但是患者年龄大,耐受外科开胸手术能力较差,患者家属拒绝搭桥,经过充分沟通,选择介入治疗。
2、分次治疗,降低风险:先处理罪犯血管RCA,开通血管后,RCA可以供给左冠侧支循环,改善心功能。择期再处理左冠更加安全,同时减少造影剂的用量,降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
3、重视平衡缺血和出血的风险:患者出血评分和缺血评分均高,风险较大,应把握好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的剂量。合理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降低出血发生率。
消化道出血为高龄患者常见的介入并发症,便潜血和血常规的监测非常重要。
本病例需要讨论之处:
1、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或IVUS在支架置入中的应用,尤其是重要部位如主干支架置入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如有条件可以积极使用,能更为精确测量血管直径及观察支架贴壁情况等,支架置入结果更理想。
2、患者第2次手术的手术时间问题。患者为三支病变,左冠LAD及LCX闭塞,右冠干预后尽早干预LAD及LCX可能对心功能恢复更为有利。
用药小贴士
2016年10月《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抗栓治疗合并出血防治多学科专家共识》(简称“共识”)发表于《中华内科杂志》,以指导临床实践。
“共识”中指出,所有ACS患者建议在阿司匹林基础上联合使用1种P2Y12受体抑制剂。若出血风险不高(如CRUSADE≤30分),建议优先选择替格瑞洛负荷量180 mg,维持量90 mg,2次/d;也可选择氯吡格雷负荷量300-600 mg,维持量75 mg/d。
此例患者出血风险高危,CRUSADE评分为48分,术者最终选择出血风险较小的氯吡格雷。PLATO研究结果显示,替格瑞洛组发生非CABG相关的出血事件较氯吡格雷组高(4.5% vs 3.8%,P=0.03),颅内出血的数量高于氯吡格雷组(26例[0.3%] vs 14例[0.2%],P=0.06),包括致死性颅内出血(11例[0.1%] vs 1例[0.01%],P=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