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在关心以及投资B股的人大概很少了。这也难怪,沪深两市时下只有92只B股,市值不到800亿元人民币,相对于A股市场而言,绝对是个迷你型的市场,其涨跌自然也就没有多少人会关注。但是,如果抽空看一眼这个市场,却会发现这个市场的走势相当好。沪市B股今年以来的涨幅超过了16%,远超同期上证综合指数的涨幅。深市B股涨幅虽然没有这么大,但是已经连续第三年上涨了,期间累计最大涨幅近100%,盘中最高指数已经接近历史最高点。
B股作为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窗口,在两市交易所建立的初期就开始运行了,其本身更是外汇融资体系改革的试验品。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B股市场一度发展很快,不但有企业通过发行B股走上资本市场道路,还有一些已经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也争相增发B股,且B股的融资规模还大于A股。此时,B股俨然是境内证券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但随着后来H股的大量发行,香港证券市场取代了境内的B股市场,成为境内企业筹集外资的主要渠道。 而B股本身所存在的诸如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这也就不可避免地对其发展带来了阻碍。进入2000年后,B股基本不再发行新股及开展再融资,市场交易也逐渐低迷。在2001年,B股进行了一次改革,也就是向境内居民开放,此举的结果是使得B股的股票进行了一次大换手,即从主要由海外投资者持有,变为主要由境内投资者持有。在这以后,B股的走势基本与A股同步,譬如在2006-2007年期间,以及2015年的上半年,它都随A股走出过较大幅度的上涨行情。但尽管如此,一方面由于A股市场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本身没有新的上市公司挂牌,B股在证券市场上的吸引力不断下降,并且日益被边缘化,以至一些上市公司提出在B股退市,转到H股或A股上市的计划,到目前就已经有好几家公司这样做了。脱离B股对这些公司来说也许是好事,但对B股市场而言,则意味着市场规模的进一步萎缩。也因为这样,B股在境内证券市场上的地位进一步下降。不过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B股市场却出现了强于A股的走势,这点是颇出人意料的。
分析一下B股的结构,可以发现其中股票的分化是十分明显的,虽然相当数量的上市公司业绩平淡,但也有些是不错的。像沪市中的宝信B、锦江B、鄂资B等,无论是在赛道还是在盈利能力等方面都有自身的优势。而它们相对于A股的价格优势,也使得部分投资者愿意对其进行投资。而从指数角度来说,当一些优质股票的价格越涨越高后,其在指数中所占的权重自然也是逐渐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对行情的影响力也就明显地显现出来了。客观而言,时下沪深两市B股指数的上涨,还不能简单地判断为是整体性的行情,而是一种相比A股市场更为突出的结构性行情。由于B股体量小,不多的几个股票一涨,指数就走高了,形成了某种“少数决定多数”的格局。
B股的这种行情也告诉人们,只要上市公司质量好,即便交易环境不太理想,但还是会有一定的机会。反过来,这也提示B股的投资者,如果能够对上市公司进行系统的分析,挖掘出业绩优良、具有潜力的品种,那么在B股上市上也是能够取得收益的。现在很多B股投资者把解套获利的希望寄托在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改革,将B股转为H股或者A股上,这虽然也是一条思路,但应该看到目前在沪深两市的92家B股上市公司中,真正有条件进行转股的数量并不多,另外对一些兼有A股与B股的公司来说,如果要将B股转A股,处理与A股投资者的关系也不是太容易。因此,在监管部门没有出台系统性解决B股问题的政策之前,选择持有绩优B股,是避免投资损失、实现稳定收益的最佳途径。一年来B股指数的悄然上涨,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本文源自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