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禾200亿基金(泰禾基金公司)

jijinwang
$泰禾集团(SZ000732)$ 貌似已经有基金公司开始关注泰禾了,由于万科的背书,陆陆续续会形成当年宝万之争时大量买入万科股票的情景,万科拿到20%的股权即便将来二级市场兑现也绝对有把握兑现一个好价格,郁亮这么聪明的人做这件事情即赚了口碑又能为万科拿到实际利益,何乐而不为,后续只要公募基金一进来,慢慢买起来,那么按照泰禾目前的市场流动股份(黄其森家族占据60%的股份,不舍得卖的)大约也就9亿股,这9亿股还有机构铺底舱长期持有的(如中证50指数基金),剩下的市场中流动股票也就7亿多股,市值40多亿元,随便一个公募基金进来都能买爆它。

1、靠基金每月不用上班能赚到五千吗?

网上有一个段子是这样的。

A:“怎么才能年入百万呢?只要不犯法,干啥都可以。”
B:“简单啊,往银行存6000万,一年的利息就差不多100万。”
A:“我有6000万我还用请教你啊?”
B:“挣6000万的办法我也有。”
A:“怎么挣?”
B:“往银行存40亿。”
A:“。。。。。。"

这虽然是个段子,和你提的这个问题很类似。

靠基金每个月不用上班,能每月赚5000吗?这是肯定能的,但你需要计算要有多少本金才能达到每月赚5000呢?下面就来计算下,不过再算之前,还是要继续审题,月入5000元,这里面必须要加入一个稳定性,这就要规避了一些波动风险较大的品种,所以只能选择一些安全性高的,流动性好的品种了。

1、假如你买入的某红利类的指数基金,然后长期持有,永远不卖,那么你每年都能够得到分红,基金每年的分红,一般来说是在3%-5%,你想要一个月5000元,那一年就要60000元,用60000去倒推,那么你需要120万~200万的基金资产。他的优势在于,你每年都能吃到分红,而你的基金份额却一直没有减少,当你持有30多年后,你被分到的红利已经完全覆盖了当初的买入成本,相当于你是0元买入的基金份额。再往后,就是你赚到的钱了。

2、假如你买入的某债券基金,它的年化收益在6%左右,还是用60000元倒推,那么你需要100万左右的债券基金资产。它的优势是债券有期限,但债券基金没有期限,债券基金也被称成为固定收益类基金,它的收益相对比较稳定。

3、假如你买入的是某货币基金,它的年化在平均2%-2.5%左右,那么你需要240万~300万的货币基金资产,它的本金要求高,安全性也高,几乎没有亏损的可能性,还有一个好处是流动性,你每天都能看到进账。平均一天150-200元的进账,看着还是比较舒服的。

4、加入你买入的是银行理财产品,很多银行理财产品的背后,实际上就是债券基金或者封闭式基金,它的普遍利率,在2%~5%之间,当然时间越长利率越高。所以你的本金就需要120万~240万之间。它的优势是安全性高,收益稳定,但流动性差,利率都是到期才会支付的。

如果你真的是有这些钱的话,我倒更倾向于你去拿这些钱去定投指数基金。既能享受分红收益,也能享受资本利得收益,指数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可以达到12%左右。安全性相对来说还是不低的,流动性也不错,平均收益也是这里面最高的。

应该不能吧!有点怀疑

2、医疗基金和科技基金,到底谁才是一哥?

思考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医疗和科技股在股市处于什么阶段时是他们表现最好的时候。一般来说科技股属于成长股,成长股在牛市中后期制造泡沫时会有非常高的估值,因为市场的资金会给他们更高的pe,机构和大资金会用一个个故事去吹泡泡,而医疗的想象空间和故事并没有科技股那么多,目前医疗板块的涨幅主要还是靠疫情的消息去支撑。

从股市所处的阶段来说,目前上证是3000点不到,而创业板是2300点左右,创业板一般来说是代表成长股的。这从2015年大牛市时,创业板稍微有点故事的股票都能炒到150倍pe以上可以看出。目前创业板已经创出4年新高,那么如果后续场外资金不断进场推动的情况下,科技股的涨幅应该是会更加大,因为我国科技特别是半导体行业是不断有政策扶持的,而且华为受到美国的打压更加刺激了国家对该领域的投入,所以我比较看好科技股在后续的表现。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主力是**的,散户是接盘的,这就造成板块是在不断地轮动,医疗因为一季度疫情的原因,已经暴涨了,现在三季度正是主力出货的时候,进去就是补坑,而科技基金指的是芯片半导体,是国家大基金一期的重点项目,目前正在减持,大基金二期正在进场,所以接下来一哥另有其主,我认为是新能源,一是国家政策支持,二是人们生活所需。


3、传华夏幸福拟债务重组,2000亿有息负债,华夏幸福未来如何?

华夏幸福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反应出我国房地产业整体面临的问题。房住不炒,推动房屋租赁这是所有房地产公司绕不开的国家大政,这个大政逼迫所有房地产公司整体改革,以获得生存权。

华夏幸福目前突出的问题不是效率低下,不是严重亏损,而是债务巨大,同时应收账款巨大。如果应收账款及时回笼,公司便可准时付息偿债,正常经营。应收账款无法回笼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较大原因在于当地政府的政策导向,比如环京开发等等,但更大原因在于大政。至于2020年营业收入缩水不是华夏和其它房地产公司的死结问题,只是疫情下所有产业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华夏幸福面临的问题较大,但前景并不灰暗。从目前来看,各级政府、金融机构、各类债权人、大小股权人都不想看到华夏垮掉,都有担当地准备为华夏站台。掏出真金白银也好,债务延期也好,问题很快会得到解决,不需要极度悲观。

近期媒体透露出的华夏幸福掌舵人王文学的四点自身剖析可以看出华夏的董事会是务实的,是有担当的,是有信心度过难关的。十几万华夏幸福的大小股东们没必要跳楼,挺一挺一定会过去。老股民哪个没遇见过由于政策或突发事件导致的板块低迷,但不都云开雾散了吗。塑化剂导致的白酒低迷都抗过去了,环京板块建设迟滞还能解决不了吗。

2021.2.2

一个地产人的回答:华夏会负重前行。

最近华夏炸雷的消息,相信已经传遍祖国每一个角落。

波及面如此之广,是因为“房子”这事对国人太重要了,它不仅是准丈母娘的筹码,还是财富积累的象征,更是投资的重大决策,老百姓想离这个话题远一些都难。

下面说一些我对华夏炸雷的理解。

国家不允许它倒下

虽然现在国家政策一直倡导“房住不炒”,甚至最近有出台了给各大银行划定按揭贷款的“红线”,仿佛一时间感觉山雨欲来。

但是,房地产及相关行业产业链重横交错,涉及范围极广。

国家不会让这样一个重量级的行业迅速收缩,只会控制其继续发展。

如果华夏倒下了,恒大就危了,碧桂园可能也快了…

如果这个情况发生了,不是简单一个大企业的倒闭,而是对中国金融系统的摧毁打击,经济毕然收到重创。

因此,国家不会让华夏开这个头。


地方政府不允许它倒下

华夏幸福是廊坊甚至河北省得龙头企业,承揽着税收和就业的重任,这样的企业要是倒了,对地方政府来说更是毁灭性的!

2月2日,王文学在华夏内部谈话中透露,就目前的债务危机,已经与河北省政府、廊坊市委市政府密切对接,并由政府牵头组成“协调指导小组”,研究制定紧急纾困方案和重大风险处置预案,推动相关措施尽快落地。

简单一句话: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这条底线。


股东不允许它倒下

这里的股东不仅仅是华夏公司的现实股东,其实还包括购买了华夏房子的业主。

说到这里,对于“股东”来说,不允许华夏倒下,可能只是个人的愿望了,因为除了大股东王文学还能采取一些有效的自救手段外,其他“股东”也帮不上什么忙了!

就目前华夏的情况来看,它还处在“最危险的时候”,但是它的措施都比较到位,而且比较及时,相信能度过眼前的危机。


未来,华夏应该会减轻资产负担,以产业新城为基础,向生物、科技方向做产业转型、升级!

很多人拿着看热闹的心态看待华夏炸雷事件,但是如果它真的炸了,我们没有人能幸免,希望它慢慢好起来!

(图片源于网络)

这里是【职场相对论】,欢迎广大条友与@职场相对论2018在留言区畅谈职场人生!

华夏幸福死定了,很难有奇迹发生。

主要原因有2个:1.债台高筑,现金短缺,资金链已经断裂;2.经营模式是死结,无法解开了。

1、债台高筑,现金短缺,资金链已经断裂。

华夏幸福欠下了天量债务,其中有息负债就高达2000多亿,资产负债率高达83%。

欠债还钱,仅仅2020年第四季度至今,公司需要偿还的本息金额,就高达559亿元。

然而,公司已经没钱了,截至2021年1月31日,公司的货币资金余额为236亿元,可动用资金仅有8亿元,各类受限资金为228亿元,这些受限资金无法用于还债。

公司目前已经资金链断裂,有52.55亿元债务发生逾期,接下来的债务违约还会不断发生。

2、经营模式是死结,无法解开了。

  • 2.1、造城违背经济规律。

华夏幸福为什么会发生危机?我个人认为,它的经营模式出了问题。

公司的主营是打造产业新城,说白了就是到郊区便宜拿地,几乎从零开始造城,等小城打造好了,再盖房子卖房子。

我个人认为,造城这种地产模式是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历史上大多数城市,都是人们自发聚集形成,城里的各种配套设施,也是逐步完善的,俗话说得好: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 2.2、造城后遗症明显。

造城这种地产发展模式,是想用几年时间打造一个城市,你觉得可能吗?我个人认为,造城这种模式简单粗放,后遗症非常明显,房子缺乏必要的配套,没有增值前景。

随着人们的财商不断提高,你觉得他们会持续买这种房子吗?公司在造城上投入巨额资金,将来这些房子卖给谁呢?造城会不会最终成为空城呢?

  • 2.3、造城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

现实生活中,造城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海景房,旅游地产,民宿等。

惠州大亚湾就是在造城,目前大亚湾缺乏各种配套,房子供大于求,增值前景堪忧,买房人普遍被套牢。

造城成功的案例,我个人认为,只有深圳一个案例,但深圳不是某个开发商造就的,而是全国人民造就的。

3、结论。

由于公司的经营模式违背客观经济规律,且债台高筑,现金短缺,资金链已经断裂,华夏幸福难以起死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