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A股频繁出现大幅下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A股三大股指就已经完全抹去了2021全年的涨幅。其中,创业指数跌幅甚至达到了12%。指数大跌,个股也纷纷重挫,周二和周四下跌个股甚至超过了4000只,分别创下了当天个股下跌数量第一和第二的历史记录。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随着三大股指大幅下跌,1.9亿股民和广大基民也损失惨重,恐慌情绪在A股迅速蔓延。
本周三早上,证券日报发表了一篇标题为《挺起A股的脊梁》的文章,文章中斥责国内主流投资机构只顾一己私利,毫无大局观、社会责任感,被点名的包括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社保基金、保险基金等,语气之重、措辞之严厉实属罕见。
收到利好消息刺激,周三上午A股高开高走,但盘中一度跳水,万幸下午恢复攻势,顽强收红。盘后也利好消息不断,“千亿基金经理”葛兰及其“老东家”中欧基金承诺将使用自有资金共计5200万买入旗下的中欧医疗健康基金、中欧医疗创新基金,以表达其与广大基金投资者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决心和信心。
但周四凌晨,美联储议息会议上,鲍威尔频出“鹰派”言论,美股应声跳水。A股自然难以独善其身。周四,A股全天大幅下跌,多头力量脆弱,面对空头几乎没有一丝一毫的还手之力,指数一路向南导致个股尾盘也纷纷跳水,股民和基民亏损严重。
股民怨声载道,这对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自然是十分不利的。
从26日开始,众多公募基金便抛出了一揽子自购计划。
古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今有王婆卖瓜,自买自瓜。
最先开始的就是中欧基金及其基金经理葛兰,然后华安基金紧随其后。就目前看,自购在27日达到了高潮,在这一天中,共有15家公募基金公布了自购计划。
截止发稿,已经有接近30家公募基金抛出了自购法案,自购金额累计更是达到了十几亿元,自购力度不可谓不大。
这种现象自然是极其不正常的。上一次基金自购狂潮还是在2020年2月份,那时候新冠疫情刚刚爆发,鼠年第一个交易日三大股指几乎大跌纷纷暴跌,千股跌停,一时间人心惶惶。作为A股市场中一支不可或缺的主要力量,公募基金无论是于公于私,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做出相应的行动去稳定人心。
时间到了2022年一月,股市暴跌,一个月内三大股指平均下跌10%,个股回调普遍在10~25%。
那么,此次公募基金频繁自购,意欲何为?
我认为主要有三点主要原因:
一、响应号召,出手救市;
证券日报的那篇题为《挺起A股的脊梁》的文章完全可以当做一个救市信号。
虽然2022开始后各国股市走势普遍不理想,但近期都开启了大幅反弹。尤其是美股,在周一晚间,纳斯达克指数在下跌了5%的情况下开启惊天逆转,最终尾盘成功翻红。
而A股却表现不佳,尤其是结合当前中美经济发展情况,这一反常现象更值得值得深思。
此次下跌虽然比不上15年股灾,但广大投资者损失惨重,一时间人心惶惶,这自然是高层不愿意看到的。
在中国,无论哪行哪业,都必须讲究政治站位。在高层明确救市方向的时候,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公募基金自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付出相应的努力、做出相应的行动。
二、稳定军心,防止“挤兑”;
市场到底了吗?
依我看,距离真正的长期底部还很远!
那为何公募基金选择在此时大举出手、公开介入呢?
我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稳定军心。
基金自19年初一路上涨,但更多的基民是在20年底、21年初选择跟风入市的。这意味着他们严重缺乏相应的金融市场知识和意识,在特殊情况下很容易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比如非理性的割肉止损。
股市走涨有跌,这是很正常的。但像近期一连串的暴跌是极其不正常的,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发生挤兑。
基民卖出基金,这就意味着基金经理要卖出股票;基金经理卖出股票导致原本脆弱的股市继续暴跌…………如此,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因此,无论是处于对自身业绩的考虑;还是对稳定市场的考虑,公募基金必须要出手救市。
钱虽少,却能够起到四两拨“万斤”的作用,至少能够让基民看到一点希望,避免短期内出现大量赎回基金的现象发生。
三、对中国金融市场的长期看好;
虽然公募基金拿出自购的钱对比自身体量来说是九牛一毛,但是再少的钱也是钱,更何况是十几亿的真金白银。
虽然近期中国股市出现剧烈波动,而且中国股市自成立至今便饱受诟病。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经济总体向好,中国金融总体向好。
因此,短期下跌虽然会导致一时的亏损。但把时间轴拉长,这些自购无疑是能够取得稳定收益的。
总结:无论是从政治站位、社会责任还是自身经济利益上考虑,公募基金这些自购行为都是**不赔的。
毫无疑问,它们还会是最终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