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港基金(怎么分辨理财和基金)

jijinwang
【当包租公/包租婆的机会来了!】
第12只REITs,拟4月7日认购。
3月23日,“华夏中国交建reit”正式获批。
这是2022年,首单获批的公募reit,为央企高速公路REITs项目,认购时间预计4月7日起,为期2天。
据统计,截止2022年3月25日,上市的11只公募REITs平均涨幅约30%.
其中,首创水务reit上市至今涨幅高达61%,中关村产业园reit、红土盐田港reit、博时蛇口产业园reit等4只基金上市以来涨幅均超30%。
REITs具高派息、风险适中的特点,备受投资者青睐。
但目前,已上市的公募REITs估值偏离较高,感兴趣者可考虑新发REITs。

港股市场创新低,恒生指数、国企指数以及恒生科技指数均创年内新低,反映投资者极端悲观情绪!外资在持续减持,但是有一股坚韧的力量在越低越买,持续抄底港股。另外,公司也在积极备战,前11个月累计回购320亿港元。龙头公司企稳以回购提升投资者信心,中长期能否走出独立行情,需要持续观察。

兴业证券报告指出,长期来看,2021年初,南向资金呈现快速净流入态势,2月底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流出,3月底南向资金重新开始净流入;6月底以来南向资金持续净流出,近期维持震荡。年初至今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4109亿港元。

另外根据中信证券的跟踪口径,11月外资净卖出310亿港币,地产、能源、互联网被持续卖出中。从内地来的南向资金却也是流出港股市场,净卖出47亿港元。进入12月,一个很明显的增持迹象,12月第一周前5日累计净买入130亿港元。

处于高位的汽车、服饰、新能源在11月遭到减持,但被政策打压和信用风险打击的港股地产公司遭到南向资金抄底。进入12月,地产股、医药股都受到资金追捧。

南向资金最近有几个明显迹象。首先是南向资金再次抛售港股科技巨头。11月单月净卖出腾讯就达到102亿港元,小米集团也被净卖出了28亿。其次,赛道股明显有资金获利回吐。最后,南向资金消耗低港股地产股,11月增持地产股达到32亿港元。

两年前,南向资金投向港股,定价权的话题也被挑起。目前来看,外资在腾讯为代表的软件业,地产、保险、银行依然是具有控制力的。内地投资者随着南向通确实在加大港股的影响。南向资金在半导体、电信、能源、银行的市值占比已经超过20%。个股方面,截至2021年11月30日,南向资金在山东墨龙(64.3%)、东方证券(54.7%)、保利物业(54.4%)的持股比例最高。

当前AH股溢价处于历史阶段性高点,南向资金有望维持净流入。南向抄底资金大多是机构资金,也有艺高人胆大的个人投资者,趁低抄底。中金公司就预计,港股比较优势的逐步显现将为长线投资者带来机会。

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师、海外研究中心总经理张忆东近期发表观点认为,明年港股的(投资)建议是在失望之地找寻自信的力量。港股将先抑后扬,从今年年尾到明年的高点,港股有望出现涨幅15%到20%的“技术性小牛市”。港股投资逻辑和过去相比已有很大不同。互联网行业将在规范中发展,一些低估值板块受益于政策及流动性的边际改善,反弹潜力在20%到30%左右。

也有分析师预计,全面看多港股为时尚早。全球步入加息周期的信号已十分明确,美联储加息或将提前。一旦美联储加息提速,大概率带动美债利率上行,全球流动性收紧步伐加快,或对港股等新兴市场形成“抽水效应”。

随着港股的持续下跌,也使得不少重仓港股的公募基金受到拖累,相关产品发行甚至出现了因“投资者不买账”而延募的事情。截至12月10日,一大批重仓港股的基金年内净值跌幅超过了10%,科技、互联网、医药、消费等方向的基金净值跌幅普遍达到10%-30%。易基亚洲、新经济、添富香港、恒生国企、H股基金、嘉实海外、华夏中华、恒生等今年以来净值跌幅超过20%。

投资者也通过ETF基金一揽子买入港股,例如,华夏恒生科技ETF(513180)也被投资者“越跌越买”。12月以来,该产品份额增长6.52亿份。其中,进入12月份,该基金份额从57亿增长至12月10日的63亿份。其中,12月6日港股大跌时,该ETF份额逆势增加3.16亿份。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基金也以自有资金认购沪深港基金。万家基金日前公告,公司在万家沪港深蓝筹混合基金首募当天以自有资金认购1000万元。

作为散户我们跟长线资金特征不一样,我们的资金船小好调头。目前确实有迹象港股触底了,但是部分风险还是可见的。有余钱的可以做中长线的话,跟基金一起进入港股或许是个省事的办法。值得关注的是,券商的基金组合中,激进型组合的港股基金占比也只有7%-8%。这也提醒投资者,投资港股也别一次过把仓位配得太重。

作者:AS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