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我表弟一家来了北京,看到一号线的广告,说:
武汉地铁站现在里面到处也都是银华基金的广告。
我问:那你知道它们有什么产品吗?
答:不知道,之前支付宝给我推了易方达,我买了。
我心里一紧,难道说是那一只……连忙问:亏了赚了?
答:一会儿赚了一会亏了,最后小赚一点点的时候卖了。没意思,以后不买基金了。
弟妹在一旁问:你们在聊什么?
几个前室友上次过来找我。
我桌子上放了一件招商中证白酒的文化衫,其中一个室友很兴奋,说:我知道,白酒基金,基金经理是易方达的那个什么坤!
我说这是招商基金啊。
室友反驳我:招商不是银行吗?是招商银行的基金吗?
如果看一看招商基金的股权结构,我觉得他这么理解好像也对?
结论:不要拿着锤子发现全世界都是钉子,中国的基民其实没那么多,普通人能知道易方达是一家基金公司就不错了。
我每次看到地铁站、机场和公交车上的基金公司广告,都还觉得挺欣慰的,但又忧愁的是,现在的投资者教育和广告的投放量级是不成比例的。我以前讲过,基金公司所处的位置,导致它们没办法把投资者教育做到极致,甚至没办法做到及格,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光是“不随便买新基金”这一点,就足够让基金公司们逻辑不能自洽了。当你们公司同时有了医药ETF和医药主动基金,你还能告诉投资者“医药行业是最容易获得阿尔法的行业,要买主动”这种话吗?
更令人难受的是,即便你全心全意做好投教,让那帮投资者变精明了,你会发现:同行得罪了,新基金更难卖了,为别人做嫁衣了,自己的考核指标无法量化……
前一段时间听到某资管巨头说:我们领导要求,今年最重要的事情并不是卖产品发产品,而是把投资者教育做好,不怕花钱。
我知道这些基金公司可能是真的想做好投教,但也是觉得揪心。
虽然如此种种,但民工还是建议大家,早点买基金,早点学习基金知识。
我周五晚上在公司内部做直播的时候,提到一个观点,大意是,未来投资房地产的收益率大概率不如股票类资产,可能除了一线城市核心地带,其他地方的房子投资收益率不会太高。
但很多工友都不信。其实之前就跟同事聊过这个话题,说记不记得之前有个大V叫谢国忠?持续多少年看空房地产,其实只是迎合了一部分买不起房的人,真正听他的人都错失了一次资产翻倍的机会。而且买房的好处是可以加杠杆,买基金不能。
民工觉得很多人还处在一种定势思维中,认为房子还会一直大涨,因为这么多年来,房子的信仰已经比城投债的信仰还不可磨灭。首先我不否认,房子还会随着通胀继续上行,但上行的速度可能会大幅放缓。这个很好解释,十几年来,上海的大排面从五块涨到三十五块,这就是自然的通胀,纵观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房地产市场,除了日本之外,其实都在不断创历史新高。注意,我不是看空房价,我的观点是:房子的上涨速度会放缓,但你其实可以有更好的选择,比如主动权益基金。
如果一线城市核心地带的房产未来十年的复合年化收益率为3~5%%,那么我认为股票类资产未来十年的复合年化收益率大概能有5~8%,如果选择得当,还能有更高的收益率。大家对于资产的认知和对胜率和赔率的偏好都不一致,选择投资房地产的,追求的是更高的胜率,但隐含了更低的赔率,而对于不懂股票投资的人而言,选择股票类资产也许胜率和赔率都低。
这其实就是现实生活中的预期差,现在还有很多人不知道买基金,也没有掌握正确的投资方法。这隐含了一个预期,在未来全民股权时代逐步开启后,提前布局的那批人会拿到时代的贝塔。
那天本民工在微博活捉到盛丰衍后,看到他后来发了一段话:
"医生""警察""教师"对社会的贡献毋庸赘言,但基金经理这个职业对社会的贡献是什么?
我的答案:"减少财商差距从而缩小财富差距"
资本市场的财富分配有其内在规律:按资本分配,按风险分配,按财商分配。
对于"财商"来说,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是非常巨大的,这必然导致哪怕在一个"绝对公平"的资本市场面前,财富的分配结果也会极为不平衡。这是资本市场这枚硬币的暗面。
基金经理的存在,减少了这种差距。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基金经理们足够勤奋把 A 股投成一个有效市场后,按"财商分配"的差距几乎没有了。中小投资者的业绩可以和最顶尖的职业投资者55开,虽然后者显得比较专业(参见现在的美股)。
我评论了下:原来基金经理还是一个促进共同富裕的职业。
其实我们这些不断做投资者教育的基金知识科普类博主也未尝不是一个促进共同富裕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