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基金不打折(羊城通为什么不打折)

jijinwang

​各种创新形式的“封闭基金”是近些年来公募基金发展的一个趋势,无论是封闭、定期开放,还是最近新出现的持有期,都为基金的运作上了一把锁,这把锁对于投资者和管理人来说,有什么样的改变呢?

开放VS封闭

在PK开始之前,我们需要排除下客观因素的差异,主要是产品设计上的差异,这部分差异主要有四点:

一是投资范围有差异,新发的“封闭基金”在投资范围上相对老基金都有所扩展,比较集中的就是增加港股,很多老基金并不能投资港股;

二是仓位限制可能存在差异,大多趋向于更高的仓位,不过也有偏保守一些的;

三是杠杆高度不一样,这主要是针对偏债的产品来说,债券投资可以上杠杆,封闭运作由于不用防着日常赎回,可以提升杠杆水平;

四是规模上的差异,开放式基金的规模可能变动,从而对基金业绩产生影响,而封闭基金的规模稳定又比较合适的话,相对更有利于提高业绩。

以上的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差异,不考虑这些客观因素的影响,评价可能就会有所偏差。

心动何处

封闭基金对于基金管理人来说,是非常有利于稳定发展的产品,但是甜蜜也有负担,投资者对于这类产品的期望更高,管理这类产品的压力自然也越大。


面对压力,管理人的趋向有两种:一类偏稳健甚至保守,追求绝对收益,赚得少没关系,不能亏钱砸牌子,以后还混不混这个圈儿了;另一类则乐观甚至激进,觉得有封闭期作为保护,时间会带来丰厚的回报,所以会选择更高的仓位,更长的持股期限,争取优异的相对回报。

不同的趋向,配置就会有很大的不同,在股票仓位的选择上,行业、个股的选择上都会有差别,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大家都会更倾向于买确定性高一些的股票,由此就呈现出爱买便宜的股票(低估值)和白马股两种特征。

便宜的股票,有时间能等下去嘛!白马股,买这个没有大错嘛!

结果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些年市场上,低估值一直被锤,港股走势远不如A股,就导致很多“封闭基金”的表现并不如同基金经理管理的开放式基金。

封闭之争

本就预期很高,“封闭基金”的业绩表现还不如开放式基金,这种落差让很多人比较失望,这种感受也是很自然的现象。

确实会存在一些基金公司、基金经理不负责任的现象,但这肯定不是主流。这类产品的销售主要依靠银行渠道,产品业绩太伤,给理财经理的压力太大,对于以后的合作来说可就难了,交不下朋友,抱不住银行的大腿,以后基金公司就会举步维艰。

大家可以回忆下前两年业绩很不错的基金公司,怎么突然就被银行冷落了,有的银行系基金公司,产品都得不到大股东的推荐……

“捞一把就走”是很短视的行为,如果想长期在这个圈子待下去,还是要踏踏实实做好业绩的。“封闭基金”这种被寄予厚望的产品,做好了就是“王炸”。

所以封闭和开放到底差哪儿了?对于不同的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来说,并不相同,在购买基金之前,我们还是需要多了解一下基金经理的想法,到底是趋于追求相对收益还是绝对收益思路。除了看业绩,其实更多的应该关注的是基金经理的品格和能不能做到知行合一。

更多基金投资干货,欢迎关注基民柠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