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开年不久,“基金”相关话题频繁登上热搜。过去,只有娱乐圈偶像才有的“超话”待遇,现如今蔓延至基金圈。作为首位管理破千亿基金的易方达基金经理张坤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一张“坤坤勇敢飞,iKun永相随”的表情包在社交媒体上四处流传,并有年轻人为张坤建立了“全球后援会”。数据显示,2020年新增的基民中,60%是“90后”年轻人,他们正跑步进场开始基金投资,关于“基金社交”的说法让原本颇有门槛的投资成为一个泛娱乐化的表演场。
新一代的“韭菜”
何文从没有想过自己会购买基金,直到在好朋友的微信群里看见了“#张坤超话#”的表情包,她觉得好奇,坤坤不是蔡徐坤吗?怎么又有新人出道了?带着这种疑惑,她在B站搜索“基金”一词,跳出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理财Up主,讲述自己的基金定投历程。她花了一个晚上连刷了所有视频,原本对金融毫无兴趣,看完后竟然有些动摇。第二天,她花了12块钱报了一个“小白理财班”,准备学习一下这种“听上去并没有太大风险”的投资潮流。
“小白理财班”顾名思义,入群者对基金投资逻辑一窍不通,可以通过短时间的学习“上车”。在这个微信群里,老师告诉大家,买基金是将钱交给信任的基金经理打理,由基金经理根据专业的判断购买股票,基金实则就是买了一筐股票,风险虽有但有专业人士掌舵调仓,所以只要坚持长期定投和持有便可跑过通货膨胀。
经过几天的学习,何文的基金知识积攒了不少,比如“不追涨杀跌”“坚持长期定投降低成本”等等,除此之外,老师还会告诉小白们巴菲特大神的投资逻辑,如“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这些金融圈里的至理名言。
学习完初步知识想要继续深造,不好意思,那就另收费,一般几千元。何文说后续的进阶版能让你读懂企业财报,她想了想,买基金就是图省事,都会看企业财报了还不如去买股票呢,于是默默退了群,打算自学后半程。
何文回忆,相比那些脑子一热直接上车的朋友,她先观望学习,已经是属于有些风险意识了。何文的朋友路明告诉我,他是在看到“超话”之后,带着一些凑热闹的心态直接在支付宝理财上买了张坤的易方达蓝筹。他觉得,几百亿的大盘应该没有风险,几千块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像路明这样的年轻人不少,不看持仓股票,也不研究基金经理的风格,更像是跟风买入,生怕错过每一个热点。以管理易方达蓝筹和易方达中小盘的张坤出圈为例,他在成为“爱豆”之后没多久,面对跟风涌入的大量资金,张坤不得不停止了易方达中小盘的所有申购业务,并将易方达蓝筹的申购上限从每天的10万元调低至2000元。即使这样,依旧无法阻挡新进场的年轻人的热情,他们采取每天定投2000元的方式追加着投资。
去年买了基金的朋友向何文展示了2020年的收益率,买下的5只基金,几乎每只都达到了40%以上的收益率。何文一算,这可是错过了一个多么大的红利啊!基金的过热现象在2020年底早有迹象,我在2020年12月中旬购买的白酒、新能源等热门基金在短短15天里就有了超过10%的收益,整个基金市场出现的高速增长,为2021年的基金出圈,创造了一个无可置疑的外部环境。
在如今的社交媒体上——无论是B站、抖音、小红书——各种类型的基金扫盲帖随处可见,大有一种“如果你不买基金,你就out了的意思”。据B站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投资理财类视频的播放量增长464%。
我很好奇,像何文这样有风险意识的“90后”,为什么会突然之间对基金投资感兴趣?难道只是因为社交媒体上的宣传,让基金看上去是眼下年轻人理财的不二选择吗?
何文聊起自己买基金的一些现实考量。“我们公司有‘80后’前辈,在没有限购房产和车的年代,一般都是父母帮付房子首付,然后自己每个月还贷,而我们连这样的机会都失去了。北京的买房新规规定不少于20%的首付对于普通家庭是一个天文数字,我们已经是买不起房子的一代。”何文工作5年,手上只有不超过5万元的积蓄,想要靠自己的努力买房是一件遥遥无期的事情,如果将钱放在余额宝里,目前的利率一年下来最多能买几件衣服而已。
何文决心真金白银地购买基金时,已经熟知了基金的基础常识。比如,她所选择的基金经理都获得过金牛奖(基金圈最有含金量的奖项)、管理规模在10亿元以上(规模大不会被清盘)、回撤率与同行相比较低(安全边界较好)、工作年限长(至少穿越过一次牛熊转换的市场),诸如此类的标准成了她的选基“圣经”。至于那些起起落落的周期性板块,比如军工、5G、芯片、有色金属她一概不碰,一旦被套,得等下一个周期才能出来。
何文精挑细选的5只基金在除夕前的三天,让她第一次抵达了人生的high点。A股基金势头一路上扬,尤其是2020年热炒的抱团白马股。到休市那天,何文做起了“基金致富的梦”,她感叹,自己早几年干吗去了?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何文兴致勃勃地打开了自己的基金App,第一次看到全行业“一片绿”,她还安慰自己,这是入场的好时候,自己手动加仓了一部分,没想到基金跌绿了,但自己的心态还是比较稳的。这是黑暗的一周,连续下跌,且跌幅剧烈、迅猛,直到2021年2月底,何文手上的几只基金跌幅有的高达20%,尤其是重仓白酒股的基金尤其惨烈,不仅前期收益跌没了,本金也开始每天“哗哗”掉血。
第一次面对基金的急转直下,最终何文心态还是崩了,即使知道“追涨杀跌”是个忌讳,还是卖掉了一部分基金,为此付出的代价不小,那些加仓不满7天的基金在赎回时,她还支付了高达1.5%的赎回费。她跟我开玩笑说:“我现在App留言区的头像上写着的‘短期持有’是绿色的,我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高级韭菜”的养基乐趣”
乔伊是一年前和我加了微信有工作往来的朋友,我在朋友圈里寻找购买基金的“90后”年轻人时,她决定跟我聊聊作为一名“高级韭菜”的乐趣。相比初入基金圈的“初代韭菜”何文,乔伊的买基生涯已有一年,明显心态稳了很多。“只要我不赎回,我就永远没有亏。”这是她的座右铭。她向我展示了自己一年来“研究基金”的案头工作。
在她从事金融行业的老公看来,乔伊买基、卖基的风格依旧是一名妥妥的“高级韭菜”。乔伊的老公以炒股为主,买基金为辅。他所秉承的原则是,看中某个大佬的基金投资风格,买定离手,坚持定投,打算80岁的时候打开这个“盲盒”,享受时间与复利的馈赠,不为期间的涨涨跌跌多费神,是把买基金当作强制储蓄的玩家。
这套逻辑乔伊知道是高级选择,但作为一名新晋“高级韭菜”,她觉得自己做不到,她总想和自己养的基培养更多的感情,没事拉出来溜溜,也算是给平平无奇的投资生活增添一些乐趣。
乔伊成为了朋友中安利基金的“KOL”,不少朋友上了基金的车,成为了她的“战友”,闲暇时他们会分享彼此的买基心得,研读某位基金大佬的投资策略引发的人生思考等等。在社交场所,如果和不熟的人聊起基金,如果恰好两人持有同一只,竟会产生一种相见恨晚的感受,这种体验很微妙。
乔伊投资基金是认真的,她向我展示了自己买基时制作的Excel表格,她将挑选好的基金罗列出来,标注出风险等级、前十大重仓个股、基金风格等元素。从这张图表上很明显能看出每只基金的风格,“价值型”“平衡型”“成长型”。
乔伊时刻调整投资策略,如果基金经理持仓风格过于相似,她会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掉一些雷同的,并在配置上实现均衡配置:债基(低风险低收益)、混合基(中风险中收益)、股票基(高风险高收益)。如果基金经理最近有调仓动作,乔伊还会揣测一下基金经理的调仓原因。
这种能够侃侃而谈、指点江山的感觉让乔伊有一种满足感。当她和朋友聊得头头是道的时候,坐在一旁的专业人士老公总是会冷不丁泼冷水,“你们这些‘韭菜’真是瞎折腾”。
基金交易时间从早上9点30分到15点(11点30分~13点休息),如果过了15点再加仓就会按照第二天的净值算。自从做了基金投资,乔伊一到下午14点30分就摩拳擦掌地兴奋起来,在15点前决定是否加仓。“自从养了基,现在都不期待过周末了,休市的时候总感觉少了一个生活乐趣。”我很想知道,乔伊的养基乐趣到底来自哪里?乔伊是文科生,本来对金融一点兴趣也没有,现在她在基金里学到了不少过去自己的盲区知识,借由基金市场的变化,她开始关注时事政治、经济动向,那些原本听上去枯燥的新闻瞬间有了背后隐藏的时代密码。
在我和乔伊反复聊起“韭菜”心态的过程中,我们俩都惊讶地发现,我们的脑瓜里已经有了将基金“拟人化”的趋势,甚至还带着一丝同类攀比的心态,如同自己养了好几个娃,每个月看看哪个娃跑得快,就多买些以资鼓励。
“军工在‘两会’之后必须起飞,毕竟百年强军!”“我今天看到新闻说上海给新能源车领域人才提供落户优惠,我就心想,好家伙,加仓新能源是对的。”乔伊偶尔还会搞一些恶作剧,比如去年绿了半年的“诺安”,她入手100元,就想感受一下,手持“诺安绿”是什么感觉。
前两天我在朋友圈看到一个朋友分析投资基金“为什么会给人带来满足感”时说的一句话:“除去真正懂行的专业人士,很多人在投资中享受着一种控制力,获取信息、分析选择、等待时机、下手获利,就像狩猎一样,是人类最原始的爽点来源之一。”这种心理动因将入场养基年轻人的心态描述得淋漓尽致,“参与感”在购买基金时带来了一种隐秘的快感,也渐渐成为年轻人证明“不被落下”的社交形态之一。
乔伊会阅读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并跟朋友分享自己的买基感悟。“选基金就像找对象,你无法判断未来可能出现的种种外部因素,你只能选定这个对象,然后坚定地相信他的判断。”“韭菜”朋友们纷纷表示,选基达人乔伊说得很有道理,大家陷入了对自己选对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