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清仓基金(基金为什么不能全部清仓)

jijinwang


最近翻基金三季报的时候,发现了个大问题。

很多基金开始回归“初心”了。

比如,刘畅畅的华安文体健康基金,真的开始买文体股票了;前海开源公用事业基金,真的开始买公用事业股票了;南方现代教育基金,真的开始买教育股票了…

别的领域回归初心或许是好事,但对于投资者来说,却不见得是好事…

就拿华安文体健康这个今年的“热门基”来说,基金经理刘畅畅甚至被称为“画线女神”,就因为业绩太漂亮了。


但这个业绩,却不是靠文体健康类的股票来的。

翻开半年报的持仓一看,好家伙,军工、化工、新能源、半导体,什么类型的股票都有,而且持仓相当分散,前十大重仓股占比加起来,从来不超过40%。


可以说,精选股+高换手+分散持仓,成就了刘畅畅今年的画线女神。

但现在基金持仓开始回归“文体健康”了,那业绩还能保持吗?

恐怕很难。

一来,过于聚焦行业,跟刘畅畅擅长的分散持仓,风格不符;

二来,由于今年突出的业绩,华安文体健康的规模已经由去年的不到2个亿,暴涨到了现在的87个亿,本来钱就多,如果再只能投两个行业,那就更难玩了。


所以基金“回归初心”这个事,影响非常大,回归得越彻底,业绩垮掉的可能性就越大。

而且市场上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主题基金,多了去了,如果都回归初心的话:

投资者该怎么办呢?


市场上一直有传闻,说监管层要整顿“挂羊头卖狗肉”的主题基金,窗口指导基金公司,要求基金叫什么名字,必须得买什么股票,但是一直没有官方的新闻出来,市场对这事也就一直模棱两可。

就这么多基金三季报的动作来看,这个传闻十有八九是真的。

其实想想,监管层好像也挺无奈的:截至今年上半年,共有1342只基金重仓了宁德时代,但有好几百只主题基金,都与新能源毫无关联。

比如有18只消费基金,17只可转债基金、10只互联网基金,7只周期基金,甚至还有4只人工智能主题基金,和上百只文娱、教育等主题基金。

教育基金都来买新能源了,实在太难顶了…

不管怎么说吧,既然可能要有政策,那咱最好先寻找对策。

我看了一下,关于主题(名字)基金风格漂移这件事,目前有四种情况

1、基金已经转型了,比如张坤的易方达中小盘,已经改成了易方达优质精选,还新增了QDII功能,现在都能买港股了。

对于这类基金,相当于已经平稳落地,最起码不会有什么政策风险了,改名之后成了纯纯的混合主动基金,要买要卖,只需要看大家对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认可与否了。


2、基金正在转型,到处号召持有人去投票,早投票早改名。

这种的,属于有影响但影响不大,比如南方现代教育基金,为了上面的面子,已经买了点教育的股票,等改名结束后,说不定还会把教育的股票给卖了…

但整体来说影响不大,长期持有的可以不用在乎这事,静等改完名就行了。


3、基金看起来没有改名字的计划,但默默地把基金名字相关的股票买进了十大持仓。

最典型的就是华安文体健康了,现在十大重仓股中已经有一半属于“文体健康”的范畴了。


但这样对投资者来说其实不好,对于这类基金,建议大家换成同一位基金经理管理的其他不存在“名字风险”的基金产品。

比如华安文体健康可以换成华安安华灵活配置,从近期业绩也可以看出,后者大幅跑赢前者。


4、基金一意孤行,既不打算改名,也不准备调仓的。

这类基金,直接远离,已经持仓的,建议换成其他基金。

因为今年被政策直接一棒子打死的东西太多了,咱们买个基金,没必要去赌政策风险。

以上四种,就是目前这类“风险基金”的可能性了,只需做点简单应对,其实问题也不大。

稳住,还能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