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子公司出手超十亿展开自购

jijinwang
响应号召?基金自购总金额超10亿!A股“脊梁”行动开启?
虎年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结束了,没有惊喜也没有意外,按照趋势,今天盘面依旧下跌。今天早上部分头部公募机构公布了自购旗下基金金额,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月27日,自购总金额超10亿元。
以史为鉴,这种糟糕的开局,历史上并非没有过,全是开年就下跌,并且经济不景气。当前国内的政策导向非常明确,顶层定调“稳增长”,具体到股市要“挺起脊梁骨”。公募基金们也都响应号召,用真金白银自购,其力度是过去10年最大的一次。
一般来说,基金公司或基金经理自购从一定程度上传递出的是对市场的信心,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来有可能是:由于投资者大量的赎回导致机构资金不足,只能够通过自身赎回的操作进行储备资金。像近期出业绩的,天齐,宁德,三峡等,涨不动,不是因为业绩没超预期,而是因为机构赎回压力在砸,本质上是帮大家按住了空间。
结合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即使机构在出手,但是有可能是在因为机构的资金问题,所以对于投资者来说,不可以贸然出手,应该伺机而动。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银行理财进入全面净值化时代,2022年一季度的理财市场并不平静:由于A股的剧烈波动导致绝大多数银行净值理财产品出现净亏损,进入3月份,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不仅亲自出面“安抚”投资者,甚至不惜自掏腰包自购产品;而另一面,同样由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售的养老理财样品则从原先的“四地四机构”试点一下子向“十地十机构”扩容,并且从3月中下旬开始进入密集发售期。

3月24日,工商银行旗下工银理财发布了第三只养老理财产品——颐享安泰固定收益类封闭净值型养老理财产品(22GS5699),业绩比较基准为5.8%-7%,产品期限5年,风险等级R2,这是工银理财本月发行的第二只养老理财产品;3月16日,招银理财也发行了其第二只养老理财产品——招银理财招睿颐养睿远稳健五年封闭3号固定收益类养老理财产品;3月9日和11日光大理财的“颐享阳光养老理财产品橙2027第2期”、工银理财的“颐享安泰固定收益类封闭净值型养老理财产品”也分别在市场募集。募集规模则从最低10亿到最高100亿元不等,封闭运作期均超过五年,业绩比较标准年化约为5%-7%。

“上海这边的销售情况不错,很多都是提前预约的,认购者以中年以上者居多。但是由于疫情期间,我们支持客户通过银行APP自行认购。”对此,工行上海一家网点机构理财经理王楠(化名)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不过也有上海地区投资者表示,用五年时间去购买相当于原先的定存产品,十万以内的闲置资金或许可以尝试下,但不考虑投入更多,毕竟太不灵活而且收益同样不保证。

养老理财趁势跟上

2021年12月6日,国内首批养老理财产品在深圳、成都、武汉、青岛四地试点发售;今年2月27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扩大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的通知》,将养老理财试点城市由四地扩展为十地,除上述四地外,另外加入了上海、北京、广东、湖北(含武汉)、辽宁、吉林、四川(含成都)、重庆,养老理财产品发行明显提速。

根据记者统计,截至到3月24日,目前共有14只养老理财理财产品已经发售募集,规模小的为10亿元,规模高的则达到100亿元。

“我们16日发行的招银理财招睿颐养睿远稳健五年封闭3号固定收益类养老理财产品,原本募集规模为50亿元,但是在发售前一周进行客户预热之后,发现各地客户的积极性很高,所以在3月15日将产品的募集上线调整到100亿元。”3月24日,招行上海一家营业网点资深理财经理余珊对本报记者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已发行产品的银行理财子在加快产品发行之外,已经获得产品发行资格的其它银行理财子也正在磨拳擦掌。

“养老理财试点产品已在筹备中,将持续完善养老金融综合服务方案,根据投资者长期养老需求研发养老理财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投资策略、风险控制,真正体现养老理财长期性、稳健性、普惠性等属性。”兴银理财方面此前透露。

中银理财方面也表示,目前正在根据监管要求进行养老理财试点产品的研发和报备工作,将采用符合养老需求的长期资产配置策略,合理控制投资风险,实现客户养老资金的长期稳健增值。

以时间换空间能否迎大市场

“可以预见,养老理财产品未来可能会成为银行理财市场上又一大主力。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当前很多参与认购的看中的是5%-7%的业绩比较标准,很多人会觉得,一年能达到5%,那五年收益就能达到30%,要比当前很多理财产品收益高。这是一种投资误区,两年多前净值型理财产品问世时情形也是如此,一开始的时候净值型理财产品业绩比较标准也非常诱人,高的都超过10%,但是两年多时间下来,客户会发现自己购买的产品完全达不到产品一开始所称的标准。养老理财同样也是净值型产品,R2和R3级别都是浮动收益的,除了投资年限更长之外,和当前的净值产品差不多。”3月25日,上海资深理财规划师陈芳提醒分析。

陈芳也表示,上海作为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本地居民的理财意识也很强,但是同样在认购养老理财产品时要认清两点:不保本、期限长。

而对于缘何当前的银行理财子会拿出较高的业绩比较标准来吸引客户?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分析指出,目前监管对业绩比较基准的设定还是缺乏明确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理财公司之间出于行业竞争,以及销售的压力,存在将业绩比较基准设定在普遍较高水平的可能。如果考虑到发行的难度,长期产品确实不好卖,所以需要一些较高预期利率的吸引。此外,由于养老理财的投资期限较长,一般为5年,往往会将一部分投向股票市场,这样可能会实现较高的业绩比较基准。

“原因之一是养老理财产品的风险保障机制设计,收益平滑基金的机制设计使得养老理财产品能够熨平短期波动,从而使得产品业绩表现更加稳健,促使投资者能够较为稳定地长期持有养老理财产品,提供更为长期稳定的投资资金,有利于资金的长期价值投资,从而获得更高收益。”中信建投证券此前发布的研报则如是指出。

陈芳也在受访时指出,在净值型产品当前收益普遍低迷的情况下,养老理财的密集发行虽然能吸引一部分追求长期稳健的投资者,但是长达5年(超过1800天)时间的封闭期毕竟太久了。

记者根据中国理财网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1)》统计也发现,截至去年末,全市场封闭式理财产品加权平均期限接近500天,1年以上期限的封闭式理财产品占比为63%左右;银行机构新发封闭式理财产品加权平均期限为320天,理财公司新发封闭式产品加权平均期限为57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