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中燕股吧(st中燕之前叫什么)

jijinwang





01

通策医疗董事长“舌战群儒”

通策医疗,争议非常大的一只医疗行业的白马股。

它是中国第一家以口腔医疗连锁经营为主要经营模式的上市公司,被业界成为“牙中茅台”。

然而这只“牙茅”的股价走势,比真茅台差了个天远,简直是云泥之别。

公司股价上蹿下跳,持股体验非常不好;来回拉扯,来回收割,把A股市场的韭菜们,割得是嗷嗷直叫。



今年2月那一波,一度逼近腰斩,然而短短3个月后奇迹般翻了1倍。紧接着,2个月再度被腰斩,9月初后一度大反弹40%。

10月15日,通策医疗再次大幅低开,随后封死跌停板,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停。

股价剧烈波动不是没有道理的,公司三季度业绩不及预期,而且核心业务种植牙还面临集采的压力,因此机构大幅度减持,导致股价短时间内暴跌。

暴涨来得猛,暴跌也来得凶,今年以来一共有8次跌停,3次涨停,涨跌停无厘头太过剧烈,让一些股民备受煎熬。

终于股民受不了,大骂通策医疗是“通厕医疗”

甚至有网友直接发帖称这家公司就是杀猪盘,什么都是假的,只不过是幕后杀猪资金长期无人监管兴风作浪而已。



看到这样的言论,吕大董事长坐不住了,立马发布微博称:

“我们非常自豪的成绩单!在疫情反复、政策不确定、市场超级敏感的复杂形势下,ROE、现金流等各项指标都无法挑剔。一切都符合我们的预期。我们盼望集采政策早点落地,我们口腔超市的理念将更加丰满,市场将更加广阔,我们将努力成为口腔领域共同富裕的示范基地。‘心静易求长世法,气狂难与少年时。’通策将在稳健、卓越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在吕建明的叙述中,公司的前景是一片光明,不可限量。

但在该条微博的评论区中,有人搞事地问:

“那今天股票咋回事?”。

面对如此打脸的话,吕建明立马血压飙升,回复:

“问你,我怎么知道?”



可事件并未就此结束,估摸着吕总是被怼了后心里一个劲不是滋味。

忍一时,越想越气;退一步,越想越亏。

怎么想心里就怎么个不舒服,干脆周末加个班,和臭韭菜们来一场“甜蜜互动”。

他转发了说他的公司是杀猪盘教材的网友的文章,然后过了十几分钟之后开始正面硬刚。



之后一发不可收拾,从公司发展前景到自己的品行一共聊了七八条动态,还把网友骂他的私信都翻了出来。

其中最经典的当属吕老板的这一句:

“这样的人买我们的股票是我们的耻辱”。

怕挨骂,玻璃心就别上市啊,股市里的哪家公司不被股民从头发丝看到脚底心?人家真金白银投到市场,股价跌了还不让人发发牢骚?


02

早就看A股不顺眼

然后便是熟悉的套路。

董事长怼完,董秘办收场。

“互怼”事件结束后,通策医疗公布了一份机构调研内容纪要,传达一切安好的信息。



言下之意,发泄完大家就都散了吧,击鼓卖糖,各干各行,公司岁月静好,没有经营风险。

其实,这回吕总亲自下场骂散户,并不是什么意外之事,人家早就看A股市场不爽很久了。

10多年前,经济学界的大拿吴敬琏曾批评A股是一个赌场。




听到讯息的吕建明立马补刀道,中国股市本来就是绝大部份大陆散户的葡京和金沙(澳门有名的赌场),与产业没什么关系,对支持代表中国明天的产业没什么用。

“股市涨跌这么厉害,反映到中国人民的生活,并不那么直接,如果在美国,早引起排山倒海的山崩海啸,比1929年有过之无不及。”

在他看来,A股因为种种弊端,早已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如果A股这样的大跌发生在美国,就引发1929年那样的大萧条了。

这就是他的言论和行为自相矛盾了,嘴上大咧咧的骂着A股怎么怎么搞投机,根本不是投资市场,但身体却很诚实,钱还是要赚,饭还是要恰的嘛。



通策医疗1996年就在上交所上市交易。

2007年,在吕建明的主导下,“ST中燕”更名为“通策医疗”,成为中国首家医疗服务上市公司,中国第一医疗服务公众公司和中国最大的连锁口腔医疗集团。



如果真的这么不爽A股,为什么还要上市?公司天然就是为了盈利而存在的,如果上市不能为公司带来收益,为什么通策不早早退市。

这是典型的既要收割你,还要骂你蠢!


03

“牙茅”怎么了?

其实,这一次时间的核心问题,还是在于通策医疗的业绩情况。

公司主营业务为医疗服务,目前拥有已营业口腔医疗机构50余家,因此被市场视为“牙茅”。

10月14日,通策医疗公告称: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为21.36亿元,同比增长44.16%;净利润6.20亿元,同比增长55.09%;扣非净利润为6.08亿元,同比增长56.69%。



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同比增幅均超过50%,完全称得上高增长。并且自2017年一季度以来,通策医疗仅在去年一季度出现亏损,亏损的原因还是疫情的影响。

那么为什么市场的反应会陷入悲观?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股市的本质特性是在“炒预期”,它不看现在,而看将来。

今年前三季度,通策医疗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31亿元、6.86亿元、8.19亿元,同比增长221.59%、23.14%、12.44%。

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1.64亿元、1.86亿元、2.69亿元,同比增长962.95%、13.27%、5.88%。

扣非净利润为1.61亿元、1.80亿元、2.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89.67%、12.59%、7.75%。



不难看出,尽管通策医疗还在保持增长,完全没到拉跨的地步,但其增幅在逐渐下滑。

此前不少机构预估,通策医疗三季报收入可能增长20%-25%,属优秀。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三季度极有可能只有10%-20%的增长。

盈利情况大大不如预期,这也就充满了非常多的不确定性,颇有滑铁卢的意味。大家索性先跑路,也就发生了近几天通策医疗股价的踩踏事件。

此外,对通策医疗未来预期影响较大的,更可能是种植牙集采。




早在今年8月份,浙江宁波医保局对5家进口种植牙供应商进行了约谈。宁波市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处处长高文辉曾表示:

应发挥医保的杠杆作用,使种植牙回归到合理的价格区间。

今年9月,国家医保局又回应了全国人大代表李小莉“将种植牙材料费用纳入医保”的建议,称:

“将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耗材和诊疗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种植一口牙,县城一套房”,可不是瞎说的,植一颗牙的开销往往得上万。

如果种植牙能进医保、入集采,这对患者是天大的利好。但对于“以牙求生”的通策医疗而言,就是大大的利空。

就连吕建明在回应股民的时候也提到了两个关键词:政策不确定、集采政策早点落地。

当“牙茅”的成长性陷入瓶颈时,机构自然会大量出逃,散户只得被割韭菜。


04

通策的未来

但如果仅凭这些数据,就能说明通策在走下坡路,显然也有失公允。

首先,业绩增速下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2020年一季度,受新冠疫情影响,客户就诊需求在二、三季度释放,造成2020年三季度单季度同比基数较高。

也就是说,去年三季度的业绩恢复性增长,间接造成了今年三季度的增速疲软,但营业收入方面,通策的确是创了新高。




其次,即便种植牙纳入集采,对通策医疗本身不具备杀伤力。

1万块钱的种牙费用里,那颗“牙”的成本为2500元;种植正畸耗材占比25%左右,补牙业务耗材平均14.6%。

而通策是做医疗服务的,不是卖种植体等耗材的,所以集采的影响并不大。

甚至由于集采,拉低种植牙诊疗的总体费用,会进一步激发市场空间,让原本因为价格因素,不愿意植牙的人的医疗需求被带动,总量增加,对于行业也是非常大的利好。

同时,中国人对口腔的重视程度远低于发达国家,消费理念还没有跟上,也说明市场有很大的潜力等待挖掘。



我国口腔患者的数量一直维持稳定小幅上升的态势,由2008 年的 6.64 亿提高至 2017 年的 6.94 亿。

并且相比其他专科医院,口腔专科医院盈利能力强劲,在所有专科医院中,口腔专科医院利润率水平排在眼科医院之后,位居第二。



通策医疗一直深耕口腔专科市场,在2018年底推出了“蒲公英计划”,要在杭州之外的地区开设口腔医院。

通策对蒲公英并不控股,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这是照搬爱尔眼科的模式。

从纪要披露的信息看,“蒲公英计划”开展还算顺利。17家已经开业的“蒲公英”中,有10家已经盈利,总利润为435万元。

爱尔眼科采用这种模式,实现了十年十倍的增长,下一个十年,通策医疗会继续增长十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