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也不保险了?该如何进行合理规划?

jijinwang
临近2022年,“资管新规”过渡期的大限也马上要到了。
从2022年1月1日起,银行将明确打破刚性兑付,彻底向净值化转型。也就是说,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不再保本保收益了。
规划好明天的一切:实现“好的”,避免“不好的”,付诸行动,才能“创造”未来。
生活中,本就充满了“不确定”,
这是“不确定的风险”,但“保险”可以帮我们避免风险带来的灾难。
这也是“不确定的机会”,让我们可以超越现在的自己,实现更大的价值,也为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
虽然,银行理财不再“刚性兑付”, 但我们仍然可以靠智慧的选择和不断的进取,保证将来的“刚需”。

截至3月18日,Wind数据统计,剔除近6个月无净值的产品,目前市面上共计约有28822只银行理财产品,其中有2003只产品单位净值在1元以下,破净占比约6.9%,亏损超10%的有20只产品。

为什么会出现大面积银行理财产品破净?总体看来,主要还是受国内外宏观环境的变化、突发事件的冲击等因素,导致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调整下跌、波动加大。

其实,银行理财产品会破净值的风险早有提示,只是没有引起客户的重视,或者无视风险。

早在2018年时央行就推出了《资管新规》,其中明确了银行方面不得对理财产品进行刚性兑付,购买的用户需要自行承担相关风险,也就是不断是赚了还是亏了都是储户自己受着,不准银行方面“兜底”了。并且一开始我国央行给出的过渡期是到2020年底12月31日,但之后延迟了,将会在2022年1月1日正式实行《资管新规》,这对于储户来说是一个大变化,相关理财产品也将消失。今天出现大面积银行理财产品破净值也就不奇怪了。

当下,广大投资者对投资风险的意识应该是有很大的提高。股市风险,P2P暴雷,杀猪盘,造成了身边的投资者上当受骗、家破人亡的现象足以让投资理财者保持清醒的头脑,但是对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提示却置之脑后了。

为什么呢?就是广大客户多年来对银行产生的信任,认为银行信用第一,银行的人员理财专业,投资银行的理财产品就不会亏钱。但是,却不警惕,忘记了银行的理财产品也是有风险等级的。银行理财产品一般划分为5个等级,分别是低风险、中低风险、中风险、中高风险和高风险,一般用R1、R2、R3、R4、R5来标示,也就是等级越低所对应的风险也就越低。无论哪一个等级,亏损的风险总是存在的。

本人对家庭投资理财方面,研究和实操也有了一定的见解,曾经有过建议。本人对银行的理财产品也保持了警惕,就是在《资管新规》发布后就再没有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了,近期也少了这方面的烦恼。

关于家庭理财投资,借此提几点建议:

一是增强风险意识,树立银行理财产品也有可能亏本的理念。客户信任银行,但不是迷信银行;崇拜银行人员投资理财的专业性,但是要保持一定的理性和警惕性,认真分清银行存款,保险产品,理财产品的区别,防止办理业务变异。

二是坚持银行以储蓄存款为中心,投资理财产品为辅的原则。银行的传统业务是吸收存款放贷,客户到银行来,就是为办理存款业务而来的,至于金额衍生品,理财产品,客户谨慎购买。

三是风险性投资与稳健性投资相结合。选择银行服务就是选择稳健的投资,在银行的主要服务产品有三,即储蓄存款,投资黄金,购买理财产品,客户因人而异,适当参与。风险性投资者,如股票投资,可适当介入。

四是建议专业银行将开展金额衍生品服务与传统银行服务区分开来。专业银行设立专门独立的金额服务公司,设立专门的醒目的门面、窗口,开展相应的服务,避免银行的传统储蓄业务与之交叉,让客户自主独立,明明白白选择银行的理財产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