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科技部发布支持新一批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名单,全国25座城市入围,威海榜上有名,威海再添一张城市“金名片”。
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威海靠的是什么?
翻开《建设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实打实的数据指标给出答案——威海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稳居全省第一位,每年获批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居全省前三位……“千里海岸线,一条创新链”创新生态系统不断完善,充分激发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
威海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加快推进全域一体化创新发展,从优化城市梯次发展新空间,打造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五区”示范,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创新等城市规划角度,规划出具有威海特色的创新型城市建设路径。
高新技术企业是城市创新发展的“强引擎”。为培育科技型企业,威海实施创新型企业“雁阵”培育工程、“金种子”繁育工程,建立“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梯次培育机制,设立未来企业储备库。同时,引进创业“黑马”,建设威海黑马城市学院,柔性使用好高层次创业导师,帮助引进一批独角兽企业。
截至目前,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均突破1000家,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升到68.21%,每年获批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稳定在50人以上。
创新平台是创新型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威海深化提升“1+4+N”创新平台体系,聚焦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智能装备、医疗器械等领先领域,建设专业技术研究院,引进高端科技人才和研发项目,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升产研融合能力、创新策源能力、产业支撑能力。
其中,作为“1”的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引领平台发展到24家,带动建设新型研发机构50多家,延伸设立创新机构118家,体系形成产值超100亿元。平台内,威海先进医用材料与高端医疗器械山东省实验室通过专家论证,即将入列省实验室体系。
与此同时,威海紧抓国家、省新发展阶段契机,与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协力共建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与青岛、烟台、潍坊、日照四市共建“科创中国”胶东五城联盟,联合青岛、烟台举办多个跨区域产业对接活动,推动胶东经济圈产业互融、创新互促、优势互补。
实施创新发展战略过程中,威海为创新型城市赋予了新的定义——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让创新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威海做好对日韩开放、经略海洋等文章,全域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城,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快打造国际化城市,建设创新型国际海洋强市,增添城市创新亮点。
全市创新环境也在持续优化。全面推行“一窗受理·一次办好”“不见面”办事服务,建好用实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打造“15分钟阅读文化圈”,建立科技信贷“白名单”……威海在营商环境、社会治理、金融服务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聚焦区域发展特色,推进城市提档升级。
此次获批建设创新型城市,为威海指明了前进的目标与方向。威海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为契机,全方位发力推动城市创新,争取到2023年,实现创新环境明显优化,创新要素充分集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体系基本完善,打造成为具有两化融合特色、国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中心,成为海洋特色鲜明、对外开放度高的精致城市。
威海还将持续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争取到2023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超10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500家,让更多企业进入省创新能力百强行列。(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宫子媛/文 孙大伟/图 部分图片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