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讯 昨日,A股首批无退市整理期企业——*ST宜生、*ST成城双双被摘牌,这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来说是一个极具标杆性意义的事件。
今年,“完善常态化退市机制”的表态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的背景下,可以看到中国资本市场活水“引进来”和“请出去”的节奏正在提速。对于投资者而言,务必要擦亮双眼,谨防那些有退市风险的公司。
两家上市公司均因面值低于1元退市
3月15日,*ST成城收到了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监管决定书《关于吉林成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根据公告,*ST成城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人民币1元。上述情形属于《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0年修订)》第13.2.1条第(一)项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广东家具生产企业*ST宜生也在同一日,因为“连续120个交易日累计股票成交量低于500万股,或者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被交易所实行退市。按以往,相关上市公司要被退市的,交易所会给一个相应的退市整理期,在风险警示板交易30个交易日,该期限届满后的次日予以摘牌,相当于给投资者一个最后卖出股票的机会。但在史上最严退市新规下,这类退市企业将不再设置退市整理期,而是直接施行摘牌。
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后,两家退市公司将双双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股份转让。公开资料显示,两家公司背后合计有近7万户投资者,退市让众多投资者遭遇“关灯吃面”的尴尬境地。
投资者应改掉“炒小炒差”陋习
“长期以来,A股投资者有‘炒小、炒差、喜欢听故事’的习惯,在老一辈投资者身上尤为明显,但在A股退市机制趋严的背景下,这样的投资习惯还是要改改。”杭州某券商投资顾问表示,“在过往,由于A股市场‘壳概念’的存在,加上退市机制不严苛,一些濒临退市的上市公司反而会因为‘壳资源’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成为资本市场长期存在的‘不死鸟’。但在股票注册制以及退市机制从严的背景下,壳资源的稀缺性已不复存在,如果还是沿用过往炒壳期待公司重组的定性思维,一味炒小、炒差,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已经有包括营口港、退市刚泰、退市金钰、*ST通航、*ST宜生和*ST成城被施行退市,天夏退、退市秋林、退市工新等则正在退市的路上(处于退市整理期),上市公司康得新则因信息披露违法的原因濒临退市。
可以看到,在“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完善常态化退市机制”的大背景下,监管层净化资本市场、提升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的决心十分坚定。当然,这也对投资者在上市公司标的选择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天风证券认为,“在退市新规下,小市值、交易不活跃、长期经营不善的公司的退市风险将会增加。优胜劣汰的市场化机制,有利于头部企业和优质成长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壮大,从而市场可能出现更加显著的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