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李秋柏,每期带您了解一个金额现象的底层逻辑。今天是解读银行保本理财的底层逻辑,加我关注更多逻辑一起解读。
政策解读:
”从2022年1月1日起,银行资管新规——
国家对商业银行的银行理财产品进行资管新规和经营管理。银行理财产品不得再承诺保本保息。明确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就是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己承担。“
银行必须引入标准的金融风险等级制度:R1 R2 R3 R4 R5(风险由低到高) ,对每一个理财产品都必须明确标识风险等级。
银行理财产品与存款
区别 理财产品和存款是完全两个概念,前者用于投资有价证券市场(股票、债券、基金、期货等)、货币市场以及融资借贷市场,收益来自于投资回报。存款则完全是用于金融信贷,收益来自于放贷利差。
风险 理财产品的风险来自于投资决策失误,被投资方经营风险。而传统的金融信贷则需要企业/个人有足够的资产担保抵押或信用商誉,风险主要存在于系统层面,例如经济环境突变、国家政策变化等。
相对来说存款的风险小于理财投资的风险。因为投资不同的项目导致了风险程度的不一,所以理财产品都必须标明其风险等级和投资去向。
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
R1和R2级(低风险)
这两个风险级别的产品投资范围基本一样,多用于银行间资金拆借(非借贷)、债券交易所债券市场,量化凭证、国债质押等金融资产等。因为大部分都是短期属性,并且投资产品通常用多种风格的债券进行组合投资进一步降低风险。所以R1、R2级别投资追去相对的安全稳定,收益不放在首位。
R1/R2的区别则主要是投资范围和比例进一步细化,安全性又进一步差异化。
行业上R1一般会有保本条款,是管理人用自有资金进行担保而非投资标的具备保本性。
此处的保本必须写在合同里,可以理解为亏钱了有管理人自己兜底。
R3级
这一级别的产品除可投资于有价证券投资以及可量化交易商品、外汇等高波动性金融产品。但是对于高波动性产品的投资有比例限制,一般不超过30%。因为投资标的的高波动性,所以有收益呈现浮动性,同时本金也有亏损的风险。
为了保证本金的安全,此类投资产品一般都会有止损协议。也就是本金亏损到达一定比例就要停止投资,俗称”清盘“将剩余本金变现退还投资者。一般是80%-90%,也就是投资者可能只拿回8-9成本金。
R4级和R5级
此类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和R3类似,但是其投资高波动性产品的比例可超过30%,收益浮动更大,本金风险也更大。而其中R5还可以通过资金杠杆的作用进一步加大资金效力,获取可能更大的收益。当然起本金损失的风险则更大,有完全损失的可能。
为什么银行不能保本
保本一直是投资者梦寐以求的想法,在技术上也不是没有可能。只要投资于低风险或者极低风险的产品,理论上就无限接近于”零“风险,也就是保本。但是风险低的产品,其收益相对也是较低的水平。例如国债,国债利息非常低但是几乎不会有人认为它有风险。
2021年第一期、第二期储蓄国债两期最大发行总额为300亿元,第一期发行额为180亿元,3年期票面利率3.8%,第二期发行额为120亿元,5年期票面年利率3.97%,而银行存款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利率基本上在3%左右,相较而言国债收益率要高出一些。
但是安全的国债三年期不到4%的收益又无法满足需求高回报的投资者,所以风险和收益永远都是好搭档!
银行不能再保本
1、投资亏损以后管理人(银行)承诺保本,就要承担本金差额。而银行的钱是储户的钱,怎么可能拿第三方的资金来履行自己的亏损。
2、银行在客户渠道具有先天优势,要是银行宣传保本保息储户就会把存款与理财进行混淆,金融市场的认知就会出现混乱。
大家不要忘记了当年老太太在银行存钱变成买保险的故事。
政策再次解读:
其实国家的金融政策非常明显,投资和存款严格定义区分。对日益火爆的理财市场提前进行风险管控。
保本的理财产品并不是不容许有,相反目前市场上一直就有保本理财产品可供选择。例如我现在工作的券商就有很多量化凭证、固收产品等其收益也有6%并且“保本保息”,但是这些产品需要客户经理对客户进行合适性认证才能销售。
银行作为中国最大的资金渠道,不是不能做保本而是要和自己本质进行隔离。银行必须成立专门的投资公司来进行投资管理,以投资公司的名义可以进行保本承诺。
写在最后:
因为中国大部分银行都没有独立的资管公司,所以银行不容许承诺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