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信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工作怎么样)

jijinwang

“孙德顺,又想当官又想发财。”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曾经一针见血地评价孙德顺。

中信银行原党委副书记、行长孙德顺在2020年因涉及严重违法乱纪问题而被立案侦查。

2022年2月22日,时隔两年之后,他终于站上了法院的被告席,接受来自法院的审判。


据统计,孙德顺这些年来所得的非法收入高达9.795亿元,属于“大老虎”中的“佼佼者”。

这个从小小出纳做到行长的银行高管,曾经是很多人眼中“不缺钱”的代表。

可惜,常年和钱打交道的孙德顺,在日复一日的金钱诱惑下,还是没能把持住自己。

他曾直言“收现金太低端”,为了敛财,他利用“影子公司”来巧妙掩盖自己的罪行。

“影子公司”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孙德顺引以为傲的敛财方法又是怎么被曝光的呢?

从出纳到行长

孙德顺出生于1958年,在教育资源匮乏的年代,他是少数能够接受教育的孩子。


1981年,他顺利修完四年大学学业,从东北财经大学走入社会,接受历练。

由于在大学主修金融,他很快就进入到了中国人民银行,成为银行最底层的小出纳。

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孙德顺天资聪颖,很快就掌握了在银行工作所需要的各种技能。

他的业务能力在基层得到了强有力的锻炼,上级领导也越来越欣赏这个有干劲的年轻人。

1984年5月,孙德顺接到调令,他不得不离开了工作三年的中国人民银行,去中国工商银行继续工作。


在中国工商银行摸爬滚打十一年之后,孙德顺成功实现了阶层跃迁。

1995年,他从小小的银行职员一跃成为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行长助理、副行长。

由于出色的业务能力和极强的管理水平,之后孙德顺又被先后调往中国交通银行和中信银行。

他的履历最后停在了2016年7月,这一年,他被提拔为中信银行行长,成为中信银行的“一把手”。

在长达三十余年的工作经验中,孙德顺熟练掌握了几乎所有银行主要板块的金融业务。


从底层一步一步爬到“一把手”的经历也让他对自己的业务能力十分自信。

“像我这样分管过如此之多业务板块的行长,在商业银行分支行中恐怕也是不多见的。”

工作能力给予孙德顺的这份底气曾经让他在处理事务的时候披荆斩棘,无往不胜。

在面对金钱诱惑时,孙德顺自信自己能够通过钻漏洞的方式逃过法律制裁。

但他直到最后才想明白的是,任何事情只要做过了就会在世界上留下无法磨灭的痕迹。

手握重权,甘愿被“围猎”

自从中国经济开始腾飞之后,房地产就成为了金融界内最炙手可热的投资行业。


由于买地修楼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许多房地产商人来银行贷款时动辄就是要贷上亿元。

与此同时,高昂的贷款金额带给银行的是漂亮的业绩和不俗的贷款收益。

因此,孙德顺上任之后,一度想要把中信银行所有的贷款额度都投入到房地产行业中。

有知情人士说,孙德顺在处理银行业务的时候只关注什么行业来钱多、来钱快。

事实上,房地产行业发展至今,表面的繁荣景象之下隐藏的泡沫是行业内部众人皆知的秘密。

孙德顺此举十分冒险,只要房地产商人的资金链断裂,就会对中信银行造成严重打击。


党中央早就提出,银行应该多把贷款批复给制造业,助力制造企业发展,匡扶实体经济。

但这些话对于孙德顺来说,就像是耳旁风一样,从左耳朵进去,又从右耳朵出来。

孙德顺在召开中信银行内部会议的时候,甚至还公开发表抵制制造行业贷款的言论。

“全行上下,现在立刻把制造业的贷款给我停下来!即便企业有100%的抵押也不行!”

孙德顺的言行举止无疑是在和党中央打“对台戏”,他自己也深知这一点。


但他更清楚的是,只有跟房地产商人勾结起来,才能让自身获得最大的利益。

自从某些房地产商人知道孙德顺有意把银行内的贷款往房地产行业倾斜时,便兴起了“围猎”之心。

他们先是找人牵线搭桥,跟孙德顺见面,接着又奉上不菲的报酬,只求孙德顺能批下贷款。

作为中信银行“一把手”,所有贷款项目的审批不过是孙德胜一念之间的事情。

极低的成本和极高的利益让孙德顺再也坚守不住底线,开始和房地产商人暗通款曲。


有一名房地产商人以1000万元人民币为报酬,请求孙德顺审批一笔40亿的贷款。

事实上,在当时,排着队等待中信银行审批贷款的人有一箩筐,想获得贷款并不容易。

但由于他跟孙德顺“打了招呼”,这笔贷款还是顺利地审批下来了。

通过和多名私营企业老板进行利益往来,孙德顺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大量的不法收入。

孙德顺跟其他“大老虎”不同,他从来不收取现金,也不接纳商人送给他的贵重物品。

他敛财的方式隐秘又复杂,以至于他一直深信,自己不可能会被有关部门揪出来。


事实上,当有关部门刚开始对他进行调查的时候,确实没有查出任何不对劲的地方。

他名下的资产每一笔都是清清白白的,没有任何来源不明的财产收入。

然而,当有关部门把调查方向回归到“银行贷款”本身后,就发现了孙德顺所玩的小把戏。

设立“影子公司”规避风险

事实上,作为金融老手,孙德顺是用更加专业和现代化的手段隐藏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他先是找到了两个跟随自己多年,可以信赖的下属,许以利益,让他们和自己合作。

之后,这两个下属分别以他们本人的身份注册了两家投资公司,并充当负责人。


虽然他们明面上是投资公司的负责人,但公司的所有利益分割还是要由孙德顺做决定。

换句话说,孙德胜就是隐藏在“影子公司”之后,主导着一切的幕后主使者。

“影子公司”负责人温暖说:“我就是前台的一个发声者,我后面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孙德顺。”

当然,孙德胜如此狡猾,肯定不会只用一层“影子公司”作为自己的掩体。

在这两家投资公司之下,还有十几家项目公司,这就是他设立的第二层“影子公司”。

最后,企业老板要和他进行钱权交易的时候,也不会通过自己名下的公司。


第三层“影子公司”就是企业老板注册的空壳公司,专门用来与第二层“影子公司”交易。

三层“影子”环环相扣,看似毫无关联实际上却又有千丝万缕的利益纠葛。

孙德顺通过在银行给企业老板违规审批贷款来保持和老板们之间的利益联系。

为了感谢孙德顺,企业老板会以投资的名义把“感谢费”作为投资资金注入到“影子公司”里。

除此之外,老板还会为孙德顺提供收益颇高的各种金融项目,双方共同从中获利。


尝到了甜头的孙德顺洋洋得意,甚至还直言“收现金的行贿方式都太低端了”

在利益的驱使下,孙德顺渐渐抛弃了自己的良心,明知申请贷款的企业不符合规定也强行批下贷款。

在中信银行,孙德顺可谓是一手遮天,只要他想,他就能给任何企业申请到贷款。

按照规定,中信银行行长并不能直接决定贷款的审批与否。

行长只有一票否决权,并没有一票赞成权,贷款发放必须召开内部会议,举手表决。


而且,在会议上,行长必须最后一个发言,这个规定主要是为了防止行长为会议“定调子”。

很多时候,如果领导在会议上首先阐述了自己的意见,底下人即使有不同想法也不敢再提。

但这些规章制度在孙德顺面前却形同虚设,他经常无视规定,违规审批企业贷款。

在会议上,只要下属敢提出反对意见,他就会直接开口驳斥,一点也不给其他人留情面。

久而久之,大家就只能顺着他的话说,内部会议竟然成了他的“一言堂”。

有一家能源公司原本已经负债累累,原本银行根本不可能给负资产的公司提供贷款。


但在孙德顺的暗中操作下,能源公司从中信银行获得了一笔金额为40亿的巨额贷款。

而这家公司的老板也通过隐秘的金融交易,断断续续地给孙德胜的“影子公司”输送了1亿资金。

这种方式最妙的地方就是,即使孙德顺不慎“落马”,他的犯罪证据也很难浮出水面。

孙德顺和企业老板之间的交易不仅套用了“影子公司”的名目,而且还被冠以金融交易的名头。

乍一看,这些交易无一不合理合情合法,找不到一丝违法犯罪的气息。

自信又自负的孙德顺目无王法,肆意滥用权力,手中收取的不法收入将近10亿元


他“落马”之后,还心存侥幸,认为有关部门不可能看破他煞费苦心布下的“迷魂阵”。

在多日苦寻无果后,调查人员决定把焦点转回到孙德顺贷出去的多笔银行贷款身上。

顺着金钱走向顺藤摸瓜之后,孙德顺的“影子公司”就逐步暴露在调查人员的视野之中。

被通报前曾失联半年

2019年2月,担任中信银行行长两年半的孙德顺到了退休年龄,不得不交出手中大权。

退休之后,孙德顺在家赏花喝茶,悠闲度日,过了好几个月的安生日子。

同年9月,有媒体报道,孙德顺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公开活动迹象,似乎和外界失去了联系。


2020年3月,失联半年多的孙德顺被官方通报,通报中指出他已经被开除党籍。

事发之后,金融界内议论纷纷,人们都在猜测孙德顺到底是因为什么被调查出来的。

有知情人士说,孙德顺的“落马”很有可能跟2018年立案侦查的包学勤一案有重大关系。

包学勤是中信信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因涉嫌职务犯罪被有关部门抓捕。

他的案子中同样牵涉到了不少房地产项目,其中某些项目疑似与孙德顺也有关联。


不过,这些猜测均没有得到官方证实,只在金融界内小范围流传着。

“有些事情做得太不应当了,真是太不应当了。”被抓捕之后,孙德顺曾经忏悔道。

他说,自己的所有罪行都来源于一时的贪念,出事之后他也很后悔。

但世界上没有后悔药,无论孙德顺怎么后悔,他都必须接受法律的审判。

2022年2月22日,孙德顺在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接受公开审判,当天他情绪非常平静。


在庭审过程中,面对公诉方提出的控诉和出示的证据,孙德顺没有进行过多的辩驳。

将近两年的羁押时间已经足以让他认清自己的罪行,他当着法官的面表示自己愿意认罪。

庭审结束后,法官没有立即宣布对孙德顺的判决,因案情复杂,法官表示要择日宣判。

虽然孙德顺一案的最终结果还没有出来,但我们相信,法律会给出公正的答案。

孙德顺一案归根结底是因为制度没有“关住”权力,银行内部所存在的制度问题暴露无遗。


案发之后,中信银行已经在逐步整改案件中暴露出来的种种制度漏洞。

通过整改,孙德顺的案子应该会成为不可能复制的特殊例子,虽前有古人,但永远后无来者。

希望金融制度能够越来越完善,也希望银行里再无“孙德顺”!

-完-

参考资料

极目新闻:《中信银行原行长孙德顺用“影子公司”贪腐:收现金太低端了,太简单粗暴了》

澎湃新闻:《中信银行原行长孙德顺:批贷40亿,自己控制公司获利1个亿》

中国青年网:《出纳→总行行长→贪腐典型,中信银行原行长:再怎么悔恨也没有后悔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