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光大保德信基金量化投资部总监金昉毅做客新华网投教基地和今日头条财经频道线上访谈栏目《投基方法论》,详解量化策略基金投资之道。
嘉宾简介:金昉毅,德国康斯坦茨大学数量金融博士;金融风险管理师,特许金融分析师;具有8年金融行业从业经验;先后任职于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申万菱信基金;现任光大保德信基金量化投资部总监;曾两次获得金牛奖。
问:量化投资作为一种通过数量化方式及计算机程序化发出买卖指令,以获取稳定收益为目的的交易方式,量化基金产品执行具体的量化指令时,会受到基金管理者的人为干预吗?
金昉毅:
我们的模型产生股票组合或者加减仓指令后,不会进行人为的干预。但是我们会需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模型进行校验、改进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或者有了新的创新成果后也会应用到模型中。
问:量化投资相对其他投资方式有哪些优势?
金昉毅:
量化投资在中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后对于投资者来说并不陌生。量化是个工具,成功与否取决于基金经理的投资判断和能力,并不是说量化投资就一定会优于其他基金。但是作为一个工具来说,量化优势如下:第一,对任何一个策略都可进行历史回测;第二,获取信息更全更快;第三,策略的执行不大会受情绪、市场等因素干扰。
问:随着外资不断介入与市场风格的改变,现在技术分析的作用越来越不明显,比如大白马、大蓝筹与其他股票的走势越来越分化,这都会对量化投资策略带来一定的不便,请问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金昉毅:
任何一个市场都在发生改变,不会有同一种量化策略放之四海皆准。技术分析确实可以是量化策略的一种,但量化投资也包括利用基本面指标进行投资,这种投资逻辑和大白马大蓝筹可以很好的契合,比如低估值、高盈利能力等指标。所以各种市场都有可适用的量化投资策略,关键是选对策略。
问:投资者应该如何选择量化产品?
金昉毅:
我认为可以通过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去判断。定性主要是量化策略的分类。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可能不太一样,共同点是需要业绩记录长一点,规模、历史业绩记录至少三年。机构投资者需要对规模有起码的要求,规模过大对于高换手策略确实会有影响。除了以上这些方面,还可以考虑超额收益的归因。
问:量化策略的研发流程是怎么样的?有没有具体的分工?迭代周期是怎样的?
金昉毅:
我们没有严格的分工,而是在一个平台上鼓励百花齐放,一个平台是指衡量策略优劣的方法论统一,多因子的风格因子体系统一。公募的量化模型主要偏基本面,迭代周期相对慢,策略相对稳定,对于单个alpha因子会有淘汰机制。
问:做指数增强,是否比指数基金本身更有容量限制?换言之,是否有一个规模临界点,在临界点内做增强的效果会更好?
金昉毅:
这里有两个概念需要区分。单从资金容量来讲,指数增强与指数基金是一样的,因为指数增强的选股范围与指数基金是一样的,不存在容量大小问题。大家实际关心的问题是超额收益的获取是否会因规模增加而降低。因为被动指数不存在超额收益,但是如果是指数增强产品,这个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这对所有主动基金都是一样的。
的确,超额收益会随着管理规模的增加而降低,但是就我的经验来说,很难找到临界点。我们会用一些量化的方法,使得规模的增加对Alpha减少的影响呈现缓慢的线性的过程。如果管理得更好,它下行的幅度会更少一些。
尽管规模对于超额收益有一定负面作用,但是大基金对投资者,尤其是大型机构投资者,是有吸引力的。对于不同的投资者,规模要分开来看。
问:现在有的机构大量运用机器学习的方法,你怎么看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你认为在量化投资领域,AI能替代多少人的工作?
金昉毅:
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是新的工具,在某些领域作用大,比如处理高维度、非机构化、巨量数据时。AI代替不了人,量化基金经理的作用从来不是运算模型,而是决定用什么模型。但是AI能够实现以往人做不了的事。所以不是代替,而是补充。
问:量化选股会失效吗?
金昉毅:
取决于选股策略,现在的量化模型不能只靠单纯的风格暴露去**。所以量化模型要不断改进。
量化是一个工具,不代表用量化就一定比其他基金跑得好,这里面差异非常大,量化策略本身有千万种。最终用得好或者不好取决于基金经理和团队能力。
问:你看指数增强型基金的时候,更关注增强的效果还是持续性?
金昉毅:
持续性,量化的优点就是它的持续性,假设你每年只跑赢6-8个点,但是如果持续可以跑赢的话就很好。
问:怎么选择指数增强型基金?
金昉毅:
至少存续期要三年以上。没有三年,你不知道它在不同的周期里面的表现情况。按信息比这个指标降序排序,选表现最好的三只基金。(信息比率:衡量某一投资组合优于一个特定指数的风险调整超额报酬。信息比率越大,说明基金经理单位跟踪误差所获得的超额收益越高)
问:什么是绝对收益?
金昉毅:
在我眼里,所谓的绝对收益就是能够清晰告诉我这款产品最大回撤是多少。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最大回撤在可承受范围内,就是绝对收益产品。
问:你觉得指数增强基金的意义在哪里?
金昉毅:
指数增强指数存在的意义是超越其所对标的指数。指数增强产品要求指数每年都有稳定的超额收益,对于被动的ETF持仓是较好的替代作用,满足客户的配置需求(在有稳定的Alpha的前提下)。从今年的情况看,行业类的ETF势头较强,如消费类、酒类、科技类的,未来我们也可能考虑类似方向。
问:你建议投资者选择300增强型指数基金还是500增强型指数基金?
金昉毅:
300增强、500增强及创业板增强,很难判断之后哪个会表现更好,因为他们的Beta是不一样的。若投资者想追求稳定收益,那300增强可能较好;500增强的波动性会略大,但对应的弹性较大。
问:你怎么看待沪深300指数增强和300价值?
金昉毅:
300价值属于Smart Beta,将某一列因子单独列出,并在300中挑选低估值标的。若单纯从收益比,在3-5年的维度中,300价值没有击败300增强,以2019年为例,300价值输掉了去年2年累计的超额收益。
沪深300价值的意义在于,若是有人认为其有能力选择价值风格,愿意将其作为工具去做,去选择时点,但这样比较难。尽管我们现在关注低估值的股票,但是低估值不会一直跑赢高估值。
(本访谈纯属被访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