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提起减肥,你脑海里蹦出来的第一个方法是什么?
少吃多动?节食?运动+节食?清淡少油饮食?
选择其中其中任何一个,都说明你已经被能量平衡理论成功洗脑了。
在能量平衡理论的误导之下,很多人的减肥都是事倍功半,误入歧途。
美国雅培公司做过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香港有过减肥经历的受访者中,有84%人表示体重有反弹,能维持1年以上的只有5%。
英国《每日邮报》2011年7月24日报道,每年1200万通过节食和运动减肥的英国人中,只有不到10%的人成功。而这些人中的大多数,在一年之内又反弹到了原来的体重。
能量平衡理论的由来
热量摄入 - 热量消耗 = 身体脂肪
第一个用能量平衡理论来解释肥胖问题的人,是德国的糖尿病专家卡尔·冯·诺登。1907年,他提出:“摄取的热量超过身体所需,就会积累脂肪,若这一过程持续下去,就会导致肥胖。”
能量平衡理论的出现是受限于当时的医学水平,人们对基因和激素的认知还比较有限。
但是,这个理论后来被广泛传播,至今还大有市场,这完全是制糖业和大食品公司基于自身的商业利益,不负责任地刻意操作的结果。
【制糖业的阴谋】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一直到今天,制糖业一直在为能量平衡理论的宣传和推广推波助澜。
只要肥胖仍被认定为一种能量失衡,人们就不会去深入探究导致肥胖的根本原因,这是营养学家和肥胖研究者们送给制糖业的【一份大礼】。
1951年,美国糖业协会(SAI)出资300万美元成立研究基金,向全美所有高等学府提供资助。
SAI的基金进入了一些营养学、碳水化合物化学和代谢学方面最杰出的学者手中。研究项目是经过挑选的,基金会也得以定期在《科学》(Science)和其他有影响力的期刊上发表文章,为糖辩护。
1956年,制糖业启动了一场耗资75万美元的宣传攻势,目的是“打压糖使人发胖的报道”。
【大型食品厂的力量】
除了制糖业,大型食品厂商也会赞助许多大规模的营养学机构和医学会。
1988年美国心脏学会认为,接受现金让营养成分存疑的食品贴上它的“心脏核查认证标志”是个不错的主意。
据美国公共利益科学中心的估计,2002年美国心脏学会仅这个项目就收到超过两百万美元的赞助。
在美国心脏学会组织的2013年达拉斯心脏徒步活动中,菲多利食品公司就是主要赞助商之一。
《纽约时报》在2015年报道称,可口可乐出资成立了一家名为“世界能量平衡社区”(GEBN)的机构,吸引众多学院派研究人员竞相参加,目的是“转移人们对不良饮食的责备”。
【权威机构的威信备受质疑】
由于和大型食品厂商的利益往来密切,各大营养机构和医学会发布的医疗和健康信息的公正性越来越低,因为资金来源对研究结果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2001年,纽约大学营养学及食品研究学教授,玛丽安·纳斯特尔博士的研究结论指出:“很难找到一个研究,它得出的结论不符合项目赞助人的商业利益。”
2007年,在一份针对软饮料、果汁和牛奶的行业的研究中,哈佛大学的戴维·路德维希博士发现,如果研究项目接受来自某公司的赞助,则对该公司的产品得出有利结论的可能性将增加约700%!
很多自带光环的研究人员,成为了受雇于大型食品厂商的托儿,悄然潜入神圣的医学殿堂,为他们的各种产品进行健康背书。
但由于肥胖症的流行趋势没法被完全忽视,必须找一个罪魁祸首。于是,“热量”完美地成为了替罪羊的角色,承担了全部责任。
包括美国糖尿病协会和美国心脏协会也喜欢这个概念,所以在过去的50年里一直谴责高热量的脂肪,而让糖和各种深度加工的高糖食品逍遥法外。
如今,这个观点在经过广泛传播后变得根深蒂固,以至于任何反对它的声音都会被视作违反物理学定律的伪科学。
无法自圆其说的能量平衡理论
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对人体在代谢、激素、生物酶方面的影响各不相同,有的被用作燃料,有的用于构建组织和器官,还有的被储存成为脂肪,但是这些细节和差异,在能量平衡理论面前都被淡化了。
还有一系列能量平衡理论没法解释的问题:
- 为什么男性的脂肪主要囤积在腰间(啤酒肚),女性则是腰部以下?
- 为什么少女的臀部和胸部会增加脂肪,可是同样的部位,男孩只会增加肌肉?
- 为什么女性在怀孕期间增加的脂肪聚集在腰部以下而不是腹部?
- 为什么女性在更年期后,或卵巢被手术摘除后更容易发胖?
【肥胖有很明显的遗传特征】
1929年,维也纳大学内分泌学家朱利叶斯·鲍尔(Julius Bauer)在报告中说,他研究了275名肥胖病人,其中3/4病人的父母也肥胖。
2004年,洛克菲勒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家杰弗里·弗里德曼(Jeffrey Friedman)描述了基因对肥胖的影响:“就像身高一样,基因对肥胖的影响比其他所有因素都大。”
其实,早在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就有欧洲的临床学者开始重新思考肥胖的原因。在所有生物学因素中,激素可能是调节脂肪积累的重要原因,而用能量平衡理论解释肥胖可能毫无意义。
少吃就会少消耗
试想一下,当你在节食或者饥饿状态时,身体会有什么感觉?
容易疲惫、怕冷、头晕乏力、不想动弹、想睡觉...,这些都是身体在降低能量消耗的表现。
1919年,美国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做过一项研究,在减少热量摄入的情况下检测受试者能量消耗的情况,受试者在摄入的热量减少30%的情况下,他们的身体能量消耗会下降35%。
1944年至1945年间,安塞尔·吉斯博士开展的明尼苏达饥饿试验显示,在让受试者热量摄入减少50%的情况下,他们的静息代谢率下降了40%。
2008年10月,美国临床营养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在减少能量摄入的1年时间内,受试者的能量消耗一直处于降低水平,而且这种低水平的新陈代谢在试验结束后仍会长期地持续下去。
在长期的自然演化过程中,我们的身体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自我保护机制,当能量摄入减少时,为了生存下去,它会全面降低能量消耗水平。这样可以让我们在食物极度匮乏的情况下生存下来。
多吃也会多消耗
进食过量是否会直接导致肥胖?这个问题,需要通过科学实验进行解答。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姆斯博士做过一个试验,受试者每天摄入超过41859千焦的热量,并严格限制运动,在随后的4~6个月里,受试者们的体重最终只增加了20%~25%,远低于热量摄入理论预测的体重增加幅度。
结果显示,受试者的总能量消耗增加了50%,为了保持原来的体重,他们的身体在试图消耗多余的热量。
在1992年的一项研究中,受试者在6周多的时间里多摄入50%的热量,他们的体重和脂肪量增加只维持了一小段时间。为了消耗多余的热量,他们的总能量消耗水平平均提高了10%以上。
报告的结论是:“有证据表明,体重出现波动时会立即触发生理传感器,并试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科学杂志1999年1月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显示,当人类暴饮暴食时,身体会提高新陈代谢速度以迅速消耗多余的脂肪。非运动性活动的生热作用在增加的热量消耗中可能占到七成。
身体的平衡之道
身体确实存在一种能量平衡机制,有别于“能量平衡理论”的是,身体会努力维持体内的能量平衡,而为了维持能量平衡,身体会根据能量摄入量动态调整能量消耗量,二者是强相关的。
可以把我们的身体比做三峡水库,三峡水库正常的蓄水位是175米,当上游入库流量增多时,三峡水库会主动增加下泄流量,当上游入库流程减少时,三峡水库会主动减少下泄流量,目的都是为了把水位维持在正常蓄水位的高度。
而“能量平衡理论”是假设能量消耗和能量摄入没有关系,能量摄入增加,在没有主动增加能量消耗的情况下,必然导致留在体内的能量增加,也就是会长胖。
是什么决定了身体“正常蓄水位”的高度
先说结论:肥胖并非由热量摄入过多引起,而是体内胰岛素分泌失调引起体重设定点过高,也就是身体的“正常蓄水位”过高导致的。
这个理论已经被大量的科学试验证实:
2007年11月糖尿病肥胖与代谢期刊(IABETES OBESITY & METABOLISM)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显示,胰岛素治疗会导致患者的体重增加。
2001年10月,糖尿病护理杂志(DIABETES CARE)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显示,接受高剂量胰岛素的那组受试者的体重比标准剂量组增加了约4.75千克。约30%的患者的体重大幅增加。试验前两组受试者的体重基本相同,都不属于肥胖症患者。
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AM J Clin Natr)2013年12月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75%的肥胖症患者可以通过监测胰岛素水平预测到体重是否减轻。
低碳侠观点
热量摄入增加不是体重增加的原因,热量摄入减少也不是体重减少的原因,胰岛素才是背后的操盘手,胰岛素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体重的高低。
我们没办法有意识地去控制我们的体重,就像我们没法去控制自己的体温、心跳和呼吸一样。
解决肥胖问题最关键的是如何有效降低胰岛素水平。
健康的膳食结构和科学的用餐时机可以有效降低胰岛素水平,低碳侠会专门写一篇文章进行分享。
我是低碳侠,低碳生酮饮食践行者,持续关注和分享低碳、生酮、健康饮食相关的资讯、知识和实践,促进全民低碳觉醒。
原创不易,您的关注、点赞和转发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