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过高的基金怎么判断(基金估值如何判断是高估还是低估)

jijinwang


在之前的两篇文章中,我们先后给大家介绍了低风险的信用挖掘策略、久期择时策略和转债策略,以及中风险的股票多空策略、市场中性策略和CTA策略。

今天介绍两个高风险策略:股票多头策略和量化指增策略。这两个策略均为多头策略,不再包含对冲操作,其波动较中风险策略进一步加大。从投资实践来看,股票多头策略也是公私募基金行业内最为主流的投资类型。


股票多头策略


1、策略理念及配置价值


股票多头策略是指基金经理基于行业、企业的内在价值或是某些股价变动的特征,在合适的价格区间买入股票,持有至预期价格后卖出股票,从而获取收益的策略。

股票多头策略在策略容量上没有限制,且参与门槛相对较低、**效应相对较强,因此成为全市场最为主流的投资策略,是所有居民财富配置方案内不可或缺的基础。


2、具体操作


股票多头策略的盈亏来源都是所持有的股票,持仓股票的涨跌决定了基金业绩,而股票涨跌主要取决于市场估值水平和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

根据选股方式的不同,股票多头策略可以分为主观多头策略量化多头策略两类。

主观多头策略是依赖于基金经理的主观认知对股票进行投资决策的策略。该策略更多关注持仓股票本身的价值,具有交易频率低、持股周期长、持仓集中度高等特点。

按照基金经理的能力圈范围,主观多头策略又分为四种投资风格,分别是价值风格(偏向具有确定性的大市值股票,集中在大金融、大消费)、成长风格(偏向潜在空间大的中小市值股票,集中于科技制造、新能源等)、均衡风格(兼顾价值与成长,持仓相对分散)和交易风格(择时、行业轮动)四类。

量化多头策略是依赖机器和模型因子进行交易的策略,最大程度降低人性可能会对投资产生的影响。该策略更偏重定量决策,具有高纪律性、交易频率高、持仓分散等特点。

按照模型因子的选择,量化多头策略又分为量价因子策略和基本面因子策略。量价因子主要通过分析股票价格和成交量信息来捕捉交易对手的错误定价从而获得超额收益,是国内目前主流的量化策略,竞争十分激烈。更高频的日内数据,以及硬件升级带来的交易速度提升成为竞争的新战场。

基本面量化和量价策略相对,主要关注点在于上市公司本身,通过一个个因子去描绘上市公司的全景图,寻找盈利状况向好的优质公司。基本面因子不仅限于财务分析,员工对企业的打分、消费者购物信息等非传统渠道数据,也都在不断纳入基本面量化因子。


3、关注要点


股票多头策略要获取超额收益,核心是基金经理的择时和选股能力。

择时是根据市场估值水平低买高卖,这里涉及一个仓位水平限制的问题。股票型公募基金有80%的最低持仓限制,而私募基金在这方面没有限制,仓位控制更加灵活,有利于控制回撤。

选股则体现了基金管理人投研团队的水平。比如主观多头策略极度依赖关键人员的投资经验、能力和框架,因此投资者需要重点关注关键人员的变动情况。量化多头策略则更依赖软硬件的迭代升级,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其投研团队的数理背景、交易数据源质量高低、交易设备在速度上是否领先、管理人在研发上的投入是否保持持续增长等。


量化指增策略


1、策略理念和配置价值


指数增强策略,从字面上看其投资策略是指数化投资打底,主动化管理做增强,因此任何一款指数增强基金的收益都可以拆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挂钩标的指数的收益,也叫Beta收益;第二部分是增强的收益,即跑赢标的指数取得的超额收益,也叫Alpha收益。

这个策略的最大优势,是在获得指数收益的情况下,每年还能享有一部分超额收益。市场回调时更抗跌,市场上涨时回报更丰厚。长期来看,指数增强策略能够取得优于标的指数的回报。


2、具体操作


指数增强策略一般以宽基指数(如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为基础,在追踪对标指数的前提下,利用量化投资的方式进行主动管理,以获取超越市场的超额收益(Alpha)。

该策略通过量化的方式构建因子框架,主流的因子框架为传统多因子框架,中频多因子框架、高频多因子框架以及高频日内框架,不同的管理人会选择一种或者几种融入模型中。除了量化交易,一些管理人还会通过收益互换等衍生品获得超额收益。


3、关注要点


指数增强策略的收益,是标的指数收益和超额收益之和。因此投资者在投资此类策略时,也需要重点关注这两方面。

首先是要看好指数本身的投资价值(Beta收益),增强策略是锦上添花,如果指数本身大幅下跌,即便增强也无法保证正收益。

其次关注超额收益与策略容量之间的矛盾。2019年以来,量化指增策略规模出现了一轮爆发式增长,全行业获取Alpha的难度与日俱增。对大型机构而言,随着资产管理规模上升到较高水平,其阿尔法收益的获取,本身也会存在瓶颈。此时不妨转向避开大规模管理人,向小而美的管理人要收益。

我们介绍完了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的八大常用基金策略。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这几类基金策略的风险收益特征有了初步了解,低风险策略不是没有风险,高风险策略也不用谈之色变,最重要得还是根据自己的投资性格、资金属性、认知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