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极致分化的2021年落下帷幕,2022年拉开序幕。2022年市场风格将会如何演绎?新能源赛道能否持续强劲?消费、医药能否开启估值修复行情?
为展望2022年市场行情,元旦之际,中国证券报邀请五位金牛基金经理共同把脉新一年投资趋势,他们是:
南方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权益)史博
工银瑞信基金副总经理杜海涛
银华基金董事总经理李晓星
源乐晟资产董事长兼投决会主席曾晓洁
聚鸣投资董事长兼投资总监刘晓龙
金牛基金经理认为,2022年中国经济将是从"调结构"到"稳增长"的一年,稳增长政策的相继出台将托底经济逐渐企稳,流动性也会随着经济的企稳而边际收紧;A股市场极致分化行情有所收敛,市场风格走向均衡,投资机会聚焦新能源、消费与低估值三条主线;关注没有基本面支撑的中小市值股票估值回归合理区间等风险。
宏观经济更加乐观
回首2021,史博认为,2021年全球资本市场最大的特征是分化。可以看到,大类资产利率和商品价格分化,港股和人民币汇率分化。A股市场分化也非常明显,股票结构上,价值和成长在2021年三季度出现历史上最大幅度的分化,大小盘出现2014年以来最大的分化。2021年金融市场的极致分化,映射的是数字经济时代的产业特征:数字化带动产业升级加速,产业加速升级使得产业内部不同公司的经营差异迅速拉大。疫情对各国内部不同产业的冲击迥异,进而导致各国国内的应对政策也都是结构性的有保有压,进一步加剧了不同产业的分化进程。
展望2022,杜海涛表示,海外主要经济体疫情后复苏最快阶段已经过去、财政政策确定性退坡、货币政策逐渐由松转紧;考虑到主要经济体经济尚未恢复至疫情前增长趋势中、政策边际收紧幅度仍较为谨慎。国内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政策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预计稳增长政策将托底经济逐渐企稳。
李晓星认为,2022年经济会比2021年更为乐观。随着各个行业稳增长措施的相继出台,2022年会逐步发挥作用。小微企业受益于政策的支持,经营将得到改善,进而带动就业和大众消费,最终带动经济进入到良性发展过程中。总结来说,2022年市场流动性前松后紧,业绩趋势前低后高。
在曾晓洁看来,2022年相对2021年是从"调结构"到"稳增长"的一年,包括财政、货币、地产等政策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放松。这种从"调结构"到"稳增长"的变化意味着2022年的GDP增长会好于市场预期,地产2022年短期也会处于企稳的阶段。此外,2022年会处于货币和财政的"双松",能耗双控的放松也会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和PPI的下滑,由此导致制造业利润从上游向下游转移,大概率2022年下游行业较为受益。
大小盘均有机会
具体到A股市场,杜海涛认为,在房住不炒和理财净值化背景下,居民资产再配置的需求持续存在,中长期资本市场服务高质量发展方向更加明确,资金面和政策面均对A股形成支撑。估值方面,行业估值分化仍较为明显,不过宽基指数整体估值合理。综合来看,杜海涛预计2022年A股市场将呈现震荡走势,仍存在结构性机会。
史博表示,2021年A股板块分化非常极致,2022年将有所收敛,整体对2022年A股市场偏向谨慎乐观。历史上"稳信用+宽货币"的典型年份,市场风格均偏向均衡,价值或成长、大盘或小盘均有表现机会,因而2022年结构方面预计市场风格偏向均衡,建议投资者在成长和价值之间,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企业之间以及大小盘之间做相对均衡的配置。
杜海涛也表示,短期市场风格将更为均衡,中长期高质量发展仍是方向。一方面,"稳增长"政策发力托底经济逐渐企稳,有利于价值风格的回归,已经计入较多悲观预期的低估值行业可能将出现阶段性的价格均值回归。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助力中国经济结构转型,高质量发展仍是市场中长期主线。往后看,"绿色"、"科技"、"共享"将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亮点,权益市场结构是实体经济结构的映像,权益市场是助力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手段,"绿色"、"科技"、"共享"仍是市场中长期发展的主线。
风险方面,杜海涛提示,一是关注美国通胀持续超预期上行导致美联储紧缩节奏加快的风险,二是关注新冠病毒变异带来的经济波动风险。李晓星也指出,目前没有看到2022年市场存在特别大的风险,总体来看,市场指数会是非常平稳的一年。此外,在资本市场建设不断加强的背景下,市场会走得越来越稳健。只是在流动性边际变化的时候,一些没有基本面支撑的中小市值股票,可能会有回归合理估值区间的风险。
布局这些投资机会
具体到板块方面,史博主要看好三种类型的投资机会。第一种是以新能源车、半导体为主导的低碳板块和硬核科技板块,这些领域在长周期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但短期相关公司估值已经不低,因此需要积极挖掘新的投资标的、寻找扩散性机会;第二种是以消费医药为主导的稳定成长类板块,这些行业2021年有较大调整,相关公司估值合理,已经可以做左侧布局;第三种是以金融、传统能源为主导的低估值板块,这些行业下行风险小,但是成长空间也不大,适合低风险的投资者获取一定的绝对收益。
杜海涛与史博有相似的判断,他也主要看好以下三个方向:一是在中长期成长方向中选择估值和业绩增长较匹配的新能源发电、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等板块,同时关注新能源领域的机会向电网投资、智能电网等方向扩散;二是关注食品饮料、医药等ROE稳定板块的配置价值;三是关注金融地产与地产产业链的阶段性估值修复机会。
刘晓龙表示,2022年将首选与经济弱相关的行业,重点关注几个方面的机会:一是电动车,2021年过后该行业稍有估值压力,但刘晓龙看好其中细分领域的机会;二是军工,当前行业需求端、供给端、估值、竞争格局皆处于适中状态;三是2021年成本、汇率受损的中游行业,主要聚集在家电、机械、建材、基建相关领域;四是双控受益的行业,包括化工、某些金属等;五是港股。
以成长投资风格见长的李晓星,主要看好科技和消费两个方向。在科技方面,2022年新能源、半导体还是其最主要的投资方向。他表示,如果科技投资的是变化,那消费提供的就是确定性和稳定性。从收入端和利润端来看,消费品公司2022年业绩将回归正常经营状态,同时也出现了估值切换的空间,整个消费品行业2022年收益率较为乐观。具体到细分板块,更看好高端消费和可选消费,2021年业绩承压的大众消费品、大众食品预计从2022年二季度开始就会出现盈利的拐点。此外,随着医药行业政策的密集期过去之后,2022年上半年医药依然会迎来不错的投资机会。
曾晓洁表示,站在现在的时点判断,2022年的机会在制造业和消费,制造业涵盖范围很广,包括光伏、电动车、半导体等。从产业结构上看,2022年依然看好制造业中下游的机会,因为大宗商品价格的下降会导致利润率从上游向中下游转移;此外,经济的企稳让很多2021年超跌的消费品有不错的机会。
此外,杜海涛也为普通投资者分享了自己的投资秘籍。他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转型以及注册制的全面推进,建议投资者高度关注中国资本市场,做好家庭资产配置优化,可以更好地分享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改革的红利。这方面既要做好家庭房产与金融资产的配置,同时在金融资产配置方面可高度重视基金投资,基金是普惠金融的有效工具,通过选择优秀的基金公司平台或者借助于FOF等专业投资资源来帮助自己进行投资。投资方面建议坚持长期投资、追求合理的风险回报,“资本市场中没有所谓的无风险回报,凡是过于夸大收益而忽视了风险、违背常规逻辑的理财方式都是不可取的。”
编辑:郑雅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