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基金怎么了(支付宝钱转到华安基金了)

jijinwang
华安安康灵活配置混合
这个基越来越差,原因在于
基金经理不想着控制规模,一味想赚管理费做大规模,结果没有对等的能力,导致重仓套牢在科技和证券,医疗上,可谓是大盘偏债混合基,如今船大难掉头...
目前已经排名倒数了,哎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媛媛 上海报道

3月14日,国泰君安发布公告称,近日公司收到证监会的批复,核准上海上国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上国投资管”)将其持有的华安基金15%的股权转让给国泰君安。

截至本次公告披露,本次交易事项尚待华安基金办理工商变更登记。

国泰君安最早持有华安基金20%的股权,这次收购股权事项,是国泰君安两年内对华安基金股权发起的第二次收购。

2021年3月,国泰君安披露,收到证监会的批复,同意上海锦江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华安基金8%股权转让给公司。这次股权转让完成后,国泰君安所持有华安基金的股权比例由20%变更为28%。

7个月后,2021年10月8日,国泰君安又披露,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三次临时会议审议批准国泰君安以非公开协议转让方式,受让上国投资管所持有的华安基金15%的股权,交易价格不超过18.12亿元。

2021年10月27日,国泰君安签署了上述股权转让协议,交易价格确定为18.12亿元。交易完成后,国泰君安持有华安基金的股权比例将从28%提高至43%。

至今日,国泰君安公告了证监会的批复通知。

对于这次收购,国泰君安表示,本次增持华安基金股权,是国泰君安继2021年受让华安基金8%股权、资管子公司获批公募牌照并发行公募产品后,提升公募资产管理业务核心竞争力的又一重要举措,也是国泰君安践行“三个三年三步走”战略路径构想,推动实现“打基础、补短板”战略目标的重要阶段性成果,公司资管业务战略布局进一步完善。

国泰君安称,将以本次增持华安基金股权为契机,积极打通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服务链条,主动对接客户分层分类的财富管理需求,全面提升全球优质资产的配置能力,积极创新公募 REITs、绿色低碳、养老“第三支柱”等领域产品与服务,打造具有国泰君安特色的资产管理业务体系。

而对于后续是否有进一步针对华安基金股权的收购计划,国泰君安则对记者表示,不便回复相关问题。

“也许值得期待。国泰君安以前有一个国联安基金,但在2017-2018年卖掉了,所以国泰君安的公募业务相较同行来说,会有一些欠缺。可以看到这几年国泰君安资管在发展公募业务上,都是积极走在行业前列,其实也是希望快速将其公募业务做起来。”一位接近国泰君安的人士称。

早在2017年1月,国泰君安披露,为优化投资管理业务布局,公司将持有的国联安基金51%股权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太平洋资管以人民币10.45亿元的报价成为股权受让人并支付全部款项。

2018年3月,证监会核准了这项交易。随后2018年4月,国联安基金完成了上述股权转让事项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而当年处置国联安基金产生的投资收益,则占了国泰君安2018年年度利润总额的6.99%。

随后,国泰君安所拥有的公募业务版图就弱于不少同行。在2019年年度报告中,国泰君安的基金管理业务中,也就只有一块持股20%的华安基金的版图。

另一块与公募有关的,则是积极发展国泰君安资管子公司的公募业务。例如2019年,国泰君安资管首批获得了大集合公募改造试点资格,并在业内率先完成首只集合产品的参公改造。

“回过头来看,可以说国泰君安这一系列买卖动作和监管政策紧密相关。2017-2018年,在出售国联安基金前,国泰君安控股了国联安基金,参股了华安基金,符合监管‘一参一控’的规定。但这时候证券行业的资管业务面临着转型难题,如果想要发展资管的公募业务,可能与当时的‘一参一控’规定有冲突,所以国泰君安选择了出售国联安基金股权,这样就能安心发展国泰君安资管的公募业务,不用担心违规风险。所以这是当初国泰君安出售国联安基金股权的一个重要原因。”有券商人士称。

事实证明,比起这家“业内第一家中外合资的基金管理公司”国联安基金,国泰君安的确对自己的资管子公司和华安基金拥有更大的热情。例如国泰君安资管在发展公募业务上,一直“冲”在行业前列,包括积极进行大集合产品的公募改造、并积极拿下公募基金牌照。

“不过2020年7月,监管又放宽了对‘一参一控’的限制,部分大型公司可以‘一参一控一牌’,也就是说,允许同一主体同时控制一家基金公司和一家公募持牌机构,同时参股一家基金公司。对于国泰君安来说,既然已经将国联安基金的股权悉数出售了,那不妨在政策红利期快速拿下华安基金的控股权。所以我们看到,2021年开始,国泰君安连续两次收购华安基金的股权。”前述券商人士称。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