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和社保基金(养老金和社保基金有什么区别)

jijinwang

2020年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达15.84%——

社保基金为啥“业绩”这么好?

近日发布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社保基金年度报告(2020年度)》显示,2020年,社保基金投资收益额3786.60亿元,投资收益率达15.84%;社保基金自成立以来的年均投资收益率为8.51%,累计投资收益额16250.66亿元。

2020年创十年来最高收益率、跑赢沪市大盘、收益率连续两年高于两位数……社保基金的“业绩”为啥这么好?其背后的运营团队有哪些“投资秘诀”?

近3万亿元来自哪儿?

——包括全国社保基金、部分个人账户基金和地方委托资金,截至2020年末资产总额达29226.61亿元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盘子”有多大?

据了解,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于2000年设立,作为国家社会保障储备基金,是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是其投资运营机构。中国财政科学院财政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赵福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全国社保基金的设立目的是“未雨绸缪”,其功能重点在于“储备”,同时紧扣应对人口老龄化这一功能。

目前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受托管理的资金有以下来源:一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由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国有资本划转、基金投资收益和以国务院批准的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构成。二是做实个人账户中央补助资金(个人账户基金),是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受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委托管理的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中央补助资金及其投资收益。此外,还包括部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资金(地方委托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划转的部分国有资本等。

此次2020年社保基金年度报告披露的内容是全国社保基金、个人账户基金和地方委托资金的投资运营和财务情况,报告中统称“社保基金”。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末,社保基金资产总额达29226.61亿元。

这笔资金投向了哪里?报告显示,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有:经批准的境内投资范围包括银行存款、债券、信托贷款、资产证券化产品、股票、证券投资基金、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基金等;经批准的境外投资范围包括银行存款、银行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货币市场产品、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以及用于风险管理的掉期、远期等衍生金融工具等。

“业绩”靠什么?

——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责任投资的理念,已形成较完善的资产配置体系和较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

2020年,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达15.84%,比该年度上证指数涨幅高约2个百分点,也是2009年后各报告期内基金权益投资收益率最高的一期。这一业绩不仅在国内,而且在海外也引起广泛关注。这样的收益率是如何取得的?

据了解,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采取直接投资与委托投资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投资运作。前者由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直接管理运作,主要包括银行存款、信托贷款、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基金、转持国有股和指数化股票投资等;后者则由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委托投资管理人管理运作,主要包括境内外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以及境外用于风险管理的掉期、远期等衍生金融工具等。

记者梳理发现,自2003年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在年报中披露报告期末直接投资和委托投资资产比例以来,委托投资资产在社保基金资产总额中的比重一直呈上升趋势,从2003年的不到1/4上升至2020年的近2/3,资产总额超19000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社保基金能取得较好“业绩”,和其投资理念、资产配置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有关。

在投资理念方面,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责任投资的理念,按照审慎投资、安全至上、控制风险、提高收益的方针进行投资运营管理,确保基金安全,实现保值增值。

在资产配置方面,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在投资运营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资产配置体系。在该体系中,战略资产配置计划旨在确定各类资产中长期目标配置比例和比例范围;年度战术资产配置计划在战略资产配置计划规定的各类资产比例范围内,确定各类资产年度内的配置比例;季度资产配置执行计划则通过对形势分析和年度资产配置计划的审视,确定季度具体的执行计划,进行动态调整。

在风险管理方面,围绕总体投资目标,针对管理运营各环节可能出现的各类投资风险,通过专门的风险管理手段和方法进行风险的识别、衡量、评估、监测和控制应对,覆盖投资管理活动全领域、全过程,建立业务部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风险管理委员会和投资决策委员会的风险管理责任制度,形成了较为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

赵福昌认为,稳健的投资理念是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能保持较高水平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始终坚持在确保基金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保值增值。同时,与多数机构投资者相比,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在投资运营、风险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总的看,2020年机构投资者业绩普遍较好,但就社保基金的巨大体量而言,去年的投资收益率非常亮眼。”

继续做大做强

——紧紧围绕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更好履行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主体责任

从近几期年报看,财政性拨入全国社保基金的资金规模呈逐年减少态势。

2015-2019年,各期财政性拨入全国社保基金资金分别为706.40亿元、700.60亿元、597.83亿元、573.77亿元、464.93亿元;2020年,这一数字进一步降至313.81亿元。

赵福昌分析,财政性拨入全国社保基金规模变动取决于当年财政收支情况和储备基金实际需要。同时也应注意到,尽管财政拨入全国社保基金的资金规模在减少,但总体看,近几年财政对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的补贴资金逐年增加,财政支持社会保障体系的力度没有变。

随着老龄化加剧,中国的养老保险面临较大资金压力。面对可能出现的养老金缺口,如何未雨绸缪?赵福昌分析,在“节流”方面,国家已经明确的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统一社保缴费基数和费率等举措将发挥重要作用。在“开源”方面,除了调整生育政策、发展养老金第二和第三支柱以外,做大做强全国社保基金是重要方面。

“十四五”期间,如何继续做大做强全国社保基金?

专家建议,应突出全国社保基金储备功能,优化做强社会保障战略储备基金。赵福昌介绍,由于历史原因,目前一些省份养老金支付压力比较大,需要提升统筹层次,加强互济性。未来,应夯实全国社保基金作为储备基金的“托底”功能。同时,要健全规范有效的国有资本划转、承接和管理机制,为促进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提供保障。

“今天,应聚焦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坚持整体发力:在体系内部‘开源’‘节流’两条腿走路,在体系外部通过承接国有资本划转、彩票公益金等财政性拨入形成有益补充,做大做强全国社保基金,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的到来发挥积极作用。”赵福昌说。(汪文正)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