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实泰和基金最新净值(泰和嘉实基金的净值)

jijinwang
【嘉实基金归凯 “流动性+资产荒+风险偏好改善”驱动A股向好】从业绩表现看,据嘉实基金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10日,嘉实基金归凯管理的嘉实新兴产业、嘉实泰和、嘉实增长、嘉实瑞和四只产品成立以来累计单位净值齐创新高。
对于为何北向资金加仓A股核心资产,嘉实基金归凯分析认为:“流动性+资产荒+风险偏好改善是年初以来的主逻辑。疫情全球爆发进一步强化了流动性宽松的预期。”在全球性优质“资产荒”的大背景下,国内打破刚兑和房地产大周期见顶,股票资产在大类资产中的吸引力增强,A股整体估值不贵,但结构分化较大,转型期结构性机会将不断涌现。

1、有没有适合中长期投资的基金推荐?

谢谢悟空诚邀。(原创)欢迎阅读、交流、评论、点赞,互动、关注。

问题“有没有适合中长期投资的基金推荐?”,回答是肯定的,有,必须有!既然是准备选择基金进行中长期投资,那就最好从有过‘长跑’经历的基金中选择,选择那些经过牛熊转换验证,持续盈利能力强、稳定增长的星级(三年、五年评级)基金,采用组合投资的方式进行投资,耐心投资回报会超越指数令你满意。

中小ETF(510220,股票型***),中盘ETF(510130,股票型***),国泰估值(160212,混合型*****),国泰小盘(160211,混合型*****),富国天惠(161005,混合型****),博时主题(160505,混合型*****),兴全趋势(163402,混合型*****),红利ETF(510880,股票型****)等等,所列只是提供一种选基思路。

(推荐仅作案例,不作为买入依据,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中长期持有,我会选长跑选手,骨灰级的朱少醒,8年业绩冠军谢治宇。风格均衡、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我选袁芳、王崇。

我建议考虑配置,买绝对收益产品,推荐谭昌杰。这五个基金经理的产品,会是我的长期底仓,超过6成仓位。

其余仓位,我会酌情考虑配置一些二侧重行业的主动型基金。比如科技、医药等。

科技类,选崔莹或者周应波。

袁芳已经侧重消费,不需要另找一个消费行业。若特别看好白酒,可以选张坤,或者白酒指数。跟刘彦春相比,他更喜欢的是商业模式比较好,哪怕管理层不给力,也能赚钱的公司。张坤与刘彦春之间,我选择张坤。

医疗,选葛兰。

基金投资像开公司,自己做老板,挑选合适的基金经理为我赚钱。

一、 投资风格与理念

每个人对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偏好都不一样。没有不好的基金经理,只有不适合的基金经理和风格。有些经理的风格比较极致,像张坤与刘彦春,持股集中度很高。他们的基金涨起来可能气势如虹,跌起来又可能飞流直下。只要长期收益率够高,收益率一直保持向上,波动性大是可以接受的。但要看我们自己的承受能力,对波动的偏好。最怕的是,看到业绩好,头脑一热就冲进去了。对基金经理没有什么研究,没有信心与他们一起穿越牛熊,一跌就心慌,低位割肉,这样就亏钱了。

持股集中度

袁芳的持股非常分散,但持有行业相对集中,以消费和科技为主。她的前十大重仓股不会超过40%,一般持有股票五六十只。她若敢重仓买,必须对股票有足够的了解与信心,否则,她会轻仓多买一些股票,来分散风险。她其实是认可持股集中的,也希望未来能找到值得她重仓持有的股票。不像朱少醒、董承非持股分散是他们追求的模式。

王崇持股较为集中,但不如张坤、刘彦春那么集中。

选股思路

袁芳目前已经转变为自下而上,可以预见她未来的持股集中度会提升。她目前更擅长行业轮动,选股相对均衡,更温和,不那么极致。

王崇与袁芳相反,持股集中,行业比较分散。原则上每个行业不超过10%,特别看好的行业也不会超过20%。他重视估值,更喜欢左侧交易,不喜欢抱团。

了解自己的风险偏好,选择投资风格跟自己的风险偏好匹配的基金经理。各大平台都有测试风险偏好的,但我觉得那些风险测试也不太准。很有可能,你是根据你的认知,“应该”如何回答,而不一定是你“实际”会如何表现。所以,如果你根据这个风险偏好买了不符合你的脾性的基金,拿不住,交了学费,你也不要太在意。

你若能为了追求高收益,承受得住收益率大起大落,可以买风格极的主动型基金,比如张坤、刘彦春、周应波等。若你喜欢收益率稳健,不喜欢大起大落的,风格均衡的基金经理,比如袁芳、谢治宇等。

买基金,最好有配置,建立组合。就像开公司,只有单一产品线,万一这个产品线表现不佳,当年公司业绩就泡汤了。组合的收益率越高,波动性越小,越好。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低的波动性,有时候是要牺牲收益率来换取。在组合的设计中,风格极致的基金经理控制在合理的比例之内,让组合的总波动率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举个例子,我目前的仓位是九成,九成仓位中,有两成是绝对收益,或者股债基金组成的固收+产品组合。我今年跑赢沪深300指数超过五个点,得益于这三成现金+绝对收益仓位。到了上涨行情,我的收益率与沪深300指数的距离可能会缩小,因为我这三成仓位。

二、 业绩

业绩是衡量基金经理投资水平的硬指标,但看业绩也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观察基金经理从业以来的长期业绩,一目了然的年化收益和最大回撤可以从整体上了解基金经理。长期业绩表现必须优异。看基金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率(韭菜儿app上有)。逐季对比沪深300的收益情况。


我今年春节后定投了六位优秀基金经理的产品,他们分别是张坤、谢治宇、袁芳、周应波、王崇、杨浩。不同时期,都是袁芳的收益率最强,杨浩最弱,袁芳在不同时期的收益率能跑赢杨浩7个百分点。看他们几个三年、五年的收益率,也是袁芳跑赢。所以,我现在重点加仓袁芳的基金。

第二层是考量比较极端年份里基金经理的表现,在市场遇到系统性风险时,基金经理的风控水平才最能得到体现。

第三层则要看基金经理在手风不顺时业绩如何。

基金经理的从业经验必须足够长,至少五年以上。5年,差不多是基金经理走向成熟的时间周期。经历过完整牛熊市周期的最佳。

我选择朱少醒,代表了董承非、周蔚文这一类骨灰级长跑老将,虽然他每年的业绩并不是最出彩的,但长期业绩好,我更有信心长期持有。

看基金公司的实力。大公司能提供更好的投研支持,团队稳定性更高。谢治宇的老婆据说炒股比他还厉害,可是他老婆所在的公司是小公司,这是一直让我犹豫的地方。

看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规模。主动型基金的规模与收益率是天敌。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规模大了,灵活性就会变差。像刘彦春管理的几个基金收益率都差不多,买的时候就要挑规模小的。

当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超过150亿,就要留意了。基金经理若能管理规模很大,又保持优秀的年化收益率,这个基金经理的实力很强。周应波,2020年上半年在基金规模急速上升时,也被招行剔除五星之选,其后有一段时间他的基金表现果然不太好,好在几个月后,他的业绩表现重新好了起来。春节后大跌,新能源车不太景气,他的表现又比较弱,这说明他并没有比其他优秀基金经理优秀很多。

三、 回撤

基金经理要有主动控制回撤的意识。复利的基础是正收益,大起大落的业绩表现肯定不利于复利积累。主要看成立以来的历史最大回撤(韭菜儿app上有);尤其是跨越牛熊时,与同期沪深300指数回撤对比。也要结合最近一年的回撤看。

最大回撤率指的是基金在一段时间内预期收益率下降幅度的最大值。最大回撤率越大,越难回本。最大回撤率越小,风控能力越强。

看回撤,要考虑同期数据。2018年全年上证指数最大回撤为30.24%,袁芳只回撤了10%左右,风控能力非常好了。但今年春节后大跌,袁芳宣布不控制回撤,回撤的确不小,但净值回升得也很快。

我现在觉得控制回撤没有那么重要,只要净值回升快就行。基金经理想控制回撤,也不一定都能奏效,有一定的运气因素。

四、 信心

基金经理的量化挑选标准,是建立自己的基金池必不可少,就像企业对招聘有一定的硬性条件。一个员工硬性条件再好,也要经过相处之后,才能看到他的表现,对他建立信心,长期合作。基金经理也一样。

只有建立了真正的信任,我才能拿得住他的基金。建立信任,通过持有他的基金,观察基金的表现,感受他的风格,是否让我感觉舒适、安心,才能长期持有。

杨浩是我目前持仓最重的基金经理,曾经他让我感觉最舒服。收益率不激进,但也不差。很稳,回撤相对小。一直稳步向上,我持有体验好,踏实放心。春节后,他受顺丰拖累,业绩表现不太好。但我还是想再观察一下,不愿意减仓。

周应波的基金是我去年年初最先持有、当时最重仓,但我在他去年年中表现低迷的时候,止盈了一半仓位。下半年他因为重仓了新能源股票,表现勇猛的时候,我只赚取了年初计划一半仓位的利润。经历了周应波基金的起跌之后,对他的风格有了认识,才建立了信心。看数据才知道,他近几年的业绩表现很不错,最大回撤仅仅次于袁芳。

同样地,今年年初我卖掉白酒指数基金,改买重仓白酒的主动型基金。刚刚较大仓位买入刘彦春的基金,遇到白酒调整。最大跌了7%,从他过往的表现,我认为应当有信心,不割肉。但我没有持有过他的基金,不了解他的风格,也没有信心大幅趁低加仓。只加了十分之一的仓位。

去年年中,我曾经很冲动地调仓重仓买入1218,当时它涨幅非常大。那时我尚未形成对基金的认知体系,根据过往表现来买入。结果这支基金从2020年八月份买入以后一直跌,最多跌了13%左右,直到最近才回本。而同期买入的易方达蓝筹涨幅高达63.8%,我的第一大重仓基金完美地错过了去年下半年这么好的基金行情。我的错误在于,未经试仓,重仓买入自己并不了解的基金经理。

我未经试仓重仓买入的基金中,失败率超过了50%,包括1218与诺安。买入后不久开始跌,越跌越不甘心割肉,结果持有很长时间。诺安持有超过一年,迄今依然亏损,前一段时间我补了一点仓。在2020年波澜壮阔的基金行情中,完败。这两支基金加起来曾占据了我2020年仓位的将近一半,我算是交足了学费。

交了学费的结果是,今年基金大跌,我没有慌,没有杀跌,坚定持有。我觉得这是更成熟的投资基金的态度。当然,我围观了关注的大V们的收益率,发现自己也没有跑输。


欢迎关注我,我每个月会晒我正在定投十五年的基金组合表现,希望与大家一起见证时间复利的玫瑰。

2、新发行的基金值得购买吗?

新发基金值不值得购买,这个要看你怎么看怎么打算,我经常买新基金,感觉不错!下面是我买的一些分享!

以前我经常玩股票,在去年19开始实在是没有精力时间去研究股票了,就转投基金了,一直到现在,话不多说先上图!

这个基金是19年上半年发行的新基金,在20年年初也是成功的翻了一倍,上图是我在年初抛了最近又买回来的收益,相对而言还行!

上面这两张图是我在今年一季度购买的新基金,一支医疗一支科技,收益相对于圈中大神估计很一般,但是我觉得不错!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我选择得原因与方法:

1、新基金与老基金。新基金有封闭期,老基金没有,因为新基金需要有个建仓过程,而老基金已经有了固有的仓位,新基金净值一般是净值微1,老基金则不是,说实话各有千秋,没有啥绝对的好坏!只是觉得有些时间段不好掌握股市走势,买新基金有封闭期,有个逐步建仓过程,给个缓冲,而且净值为1,在心里感受好一些(虽然差不多)!

2、板块选择。购买基金原本也是打算长期持有,换去一定的收益,而不是为了投机赚钱!医药板块本来大部分也是一些抗风险的板块,而且分红增长也不错,与生活息息相关,不可替代性,然后就购买了一些,谁料今年疫情直接收益我觉得还行!科技是未来几年的主线,国家也大力扶持,无论是前些年炒科技股,还是近两年的科技类基金,我长期依然看好!

3、基金经理。基金经理是基金的操盘人,说实话我认为基金管理人是基金的灵魂,可以从基金经理管理的多个基金过往业绩、其履历、其擅长领域、其操盘风格等等一些,来判断基金经理是否值得依耐!

最近发行的新基金很多的爆款,经常需要配售,远远超过了其原本打算的募集资金!近几年发的新基金大部分表现也比老基金好一些,随着股改、金融机构混改等等一些机遇的到来,我相信未来还有很多的机会!

买新基金就相当于“新基金花费时间抬轿子,老基金舒舒服服坐轿子”-借用持有封基的话。因此不建议购买。

首先先声明一点,基金的涨幅对新老基金并无别,都是一样的,但是在以下几点上有以下差异:

长周期

新基金的流程一般共有五个阶段:报备审核、开始募集、结束募集、基金成立、开放申购。成立之后,新基金会进入建仓期,建仓时间一般是1-3个月左右。

低流动

新基金成立之后,存在3个月的封闭期,这段时间里不能申购或者赎回,而老基金非节假日的情况下,都是随时可以赎回(场外当日下午3点前),T+1日到账

业绩不明

买基金希望参考历史业绩,来观察基金经理的实际水平,现在缺少历史成绩,只能瞎子摸象,猜不透。

因此有选择的话,还是选择老基金,毕竟有好的干嘛要买差的。有已知的干嘛要买未知的。

基金投资不管新老,看的是时点和基金投资品种,并不看基金新老。新手投资和算命一样,先看长的好不好看。然后看看干不干净,但是这些和收益又有什么大关系哪?新基金发行貌似净值1元、各种光鲜亮丽的名字和豪华基金管理团队,但这些都不是盈利的保证只是噱头而已。


投资股票为主的基金投资不管新老,关键是分辨出哪种基金能赚钱:

首先:不管新基金还是老基金,都是要以投资股票为主。股票的价格对与新老基金都是一样的,并不会说新基金买股票有折扣。如果基金投资的标的物都是一样,那新老基金有什么区别?说新基金好或者说老基金好这不是玄学吗?

其次:投资时点和品种才是盈利的关键,花哨的噱头只是忽悠而已。我们说哪知基金发行没有一个花哨的噱头,哪只基金不说的自己如花似玉待价而沽。但是大部分基金运行一段时间,就会发现跟本连被动型指数基金都跑不赢。大量投资只是为了梦想去投资了基金,然后只能关灯吃面。

最后:基金投资和普通投资一样,更多是押注概率。只有在大行情开始或者每年吃饭行情初期投资才有可能大概率盈利,普通投资者只有投资上证50、深沪300、中证500指数ETF基金才有可能大概率赚钱。投资其他品种基金也可能短期赚钱,但也是运气赚的钱,后面会凭借自己努力亏光。


投资基金要清醒的认识到,不管什么概念、什么人说到底都是要有大势配合才有钱赚。我是不懂新老基金区别有什么区别,而且过去再辉煌的成绩都是过去。鲜有人能逆势长盛不衰,更何况你买的基金是不是这么优秀还二说那。投资不是看命,是看押注概率的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