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目标基金要如何创新(养老目标基金的运作形式是)

jijinwang

9月10日,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银保监会结合国家养老或金融领域改革试点区域,选择“四地四家机构”试点养老理财产品。

这意味着,千呼万唤的银行养老理财终于正式推出,银行理财由此正式加入第三支柱大军,在此之前,保险公司和基金公司在政策鼓励之下,已经纷纷推出税收递延险、养老目标基金,银行业机构加入之后,不仅对银行理财公司来说又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赛道,也意味着第三支柱生态的渐趋完善。

事实上,在此之前,银行理财已经自发通过各种形式在探索参与养老保障市场,但由于缺乏政策引导和相关配套制度,市场反应颇为平淡。如今真正的养老理财问世,将对第三支柱市场注入怎样的力量,这对银行理财公司提出了怎样的新挑战,试点机构如何定位和设计养老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加入养老大军

银行业资管机构对养老市场的参与尤其重要。在中国资管市场的格局下,银行渠道承担了绝大部分个人投资者的财富管理需求,从储蓄存款到银行理财,普通老百姓用于家庭消费、子女教育、个人养老等人生重大支出的财富积累以不同的形式存放在银行,并且与银行机构保持着长期的紧密的互动往来。

从银行理财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底,持有理财产品投资者数量(2018年10月1日之后发行的理财产品)达到6137.73万个,较年初增长47.45%,同比增长137.71%。其中个人投资者达到 6114.09 万人,较年初增加 1965.99万人,占比高达 99.61%;机构投资者 23.64 万个,较年初增加 9.26 万个,占比 0.39%。

银行理财公司逐渐成立之后,对于参与养老理财的探索就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性。在此次正式试点推出之前,部分银行就已经在尝试发行养老理财产品,但由于缺乏相关政策引导和配套政策,从整体来看,商业银行的养老理财产品比较少,市场供需不匹配。此外,部分产品也存在着养老属性不突出、发行营销不规范、以单一化的债券投资为主等问题。

对此,曾有监管部门专家提出,多年前做过分析,当时整个市场上发售的养老理财有500余只,但这些养老理财产品和其他理财产品没有明显区别,无非是其他理财平均期限在一年之内,养老理财产品的期限可能超过一年,收益率略超平均收益率,甚至还没有达到平均收益率,没有真正体现出养老理财产品的特征。

事实上,从市场分析来看,“没有真正体现出养老理财产品的特征”这一点正是被大家广为讨论和诟病的一点。在各方讨论中对于以往养老理财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改进和发展方向有一定的共识,真正的养老产品需要投资人群和资管机构相互配合,其核心在于长期规划,需要投资者一定程度上牺牲当下的消费或者收益,而资管机构则需要在产品设计、策略开发以及销售方式等方面真正设计出一套真正的养老方案。

中国光大集团副总经理王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在大众投资理念、养老理念的宣传教育上下功夫。“打个比方来说,假如一个人从22岁开始工作,即便没有税延,只要自工作开始就积极、灵活地积累养老金,积攒30年也能形成一笔不小的财富。因此,我们可建立基于个人全生命周期的财富积累模型,加大养老理念宣传,提高公众对积累个人养老金的认同度。”

第三支柱建设银行理财不可或缺

根据《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银保监会结合国家养老或金融领域改革试点区域,选择“四地四家机构”试点养老理财产品。具体而言,工银理财在武汉和成都、建信理财和招银理财在深圳、光大理财在青岛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试点期限一年。试点阶段,单家试点机构养老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总规模限制在100亿元人民币。

从养老保障市场体系的建设来看,我国从1991年起逐步建立养老保障体系,即“三大支柱”: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包括城乡居民养老和城镇职工养老;第二支柱包括我国1991年提出的企业年金和2014年开始实行的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第三支柱的建设包括2018年我国推动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等。

近期银保监会推动的养老理财产品试点正是第三支柱的另一块重要拼图。第三支柱之于整个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社科院《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显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到2027年将达到峰值,从2028年开始当期收不抵支,假定每年使用历年的养老保险基金累计余额填补缺口,2035年时基金余额便会用尽。第二支柱覆盖面则远远不够,截至2020年末,只有约0.53%的企业为员工建立了企业年金作为补充养老保障。

养老理财试点机构光大理财,银行理财公司恰是进行养老金融产品试点的“不二人选”。一方面,在资金端,出生于“商业银行”的理财公司天然了解自己的客户,贴近投资者从而更加准确的设计产品,将投资者的生命周期和长期养老需求相匹配,兼顾不同投资者的养老需求和风险偏好。在资产端,银行理财能够通过多资产、多策略的投资摆布和产品的精细化管理,在市场波动中控制回撤,充分保障居民的养老金安全,保障投资者利益。

另一方面,银行理财在对利率市场的变化、信用风险的把握和宏观趋势的认识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和企业有更好的粘性,可以在一个更全面、多元化的投融资领域中服务于企业的全生命周期,用资管项下的全谱系产品体系服务于企业的成长,关注企业的全资产负债表,形成企业融资方式的接力转换,陪伴企业共同成长,助力国家经济转型与动能转换。

因此,选择银行理财公司开展养老试点,既可以增强对第三支柱养老保障,有效缓解我国养老保险支出压力,同时也为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引入长线资金,对于促进股权市场和直接融资市场发展,支持基础建设和科技创新改善,进而服务新旧动能转换,提高经济发展质效具有重要作用。

试点机构的养老理财设计思路:长期、稳健、普惠

过去,行业中也存在名字中带有“养老”字样的银行理财产品,不过据记者了解,去年以来,监管部门持续清理名不符实的带有“养老”字样的理财产品,其意在使养老理财产品洁净起步。未来,四家试点机构将正式发行以“养老”冠名的“真”养老主题理财产品。

如上文所述,对于一款真正的养老理财产品应该具备的要素和特征,市场是有一定共同认知的。而目前养老理财对投资者缺乏吸引力的问题,一是养老金融产品与普通金融产品区分度不大,收益率和流动性缺乏竞争力,二是产品设计的养老特征不突出,三是策略开发与产品管理能力待提升。

资管机构如何设计出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养老理财,如何与投资者一起共同推动第三支柱建设是养老市场发展的关键所在。

谈及如何设计养老理财产品,首批试点机构之一光大理财董事长张旭阳提出,养老理财产品定位为长期、稳健、普惠理财。他强调,养老理财要为投资者创造可持续的投资回报,但不能因此放弃对权益资产的布局。养老理财作为中长期投资品种,可能它的最大的风险是来自通胀对本金的侵蚀,而不是短期的市场波动。

“在投资时间约束不一样的情况下,对风险高低的判断就会发生转化。期限较短时,股票是风险较高的资产,但当期限逐渐拉长至5年以上时,权益资产或许反而变成了低风险资产。因此通过投资权益资产以期增厚收益,抵抗通胀对本金的侵蚀。”张旭阳说。

具体而言,记者从光大理财了解到,这次该公司将首先试点封闭式产品,在产品设计上,封闭期限相较普通理财产品更长,至少在5年,鼓励投资者从年轻时就开始进行养老规划,提前积累;在投资端体现为长期投资,管理人要充分调动广大投资者对中长期限的预防性投资需求,通过中长期的策略安排,多资产、多策略优势做投资组合,帮助投资者共同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

银行理财公司的成立和养老理财政策试点的推出,两相作用,对银行理财机构的投研能力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

据了解,早在2013年,光大银行就曾推出养老主题产品——“颐享阳光养老理财产品(AB型)”,光大理财成立之后发行的第一支产品“阳光金颐享1号”也是围绕养老主题的长期限产品,在长期投资基础上,为客户留有现金流安排,同时在资产配置上以固收+权益等策略平滑周期,截至9月30日,该产品近半年的折合年化收益率已经达8.58%。

银行理财公司的成立和养老理财政策试点的推出,两相作用,对银行理财机构的投研能力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刚刚起步的养老理财,要想顺利落地和长期发展无疑还面临着重重困难,也需要监管部门的持续支持。

对于发展养老理财面临的挑战和政策建议,光大理财相关人士指出,第一个挑战来自于理财公司自身能力的提升;第二个挑战,因为养老理财产品的期限比较长,还需要加大投资者教育力度,第三,建议遵循监管一致原则,建议允许发行的理财产品可以直接投资固收团队管理的固收类产品和股票团队管理的权益类产品,类似于“FOF”,提升运营和管理效率,保持金融稳定运行和落实公平竞争,防范监管套利。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