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型基金为什么持有股票(为什么要持有美国债券)

jijinwang

大家好,欢迎来到圆姐读书,今天我们继续来读西格尔教授的这本《股市长线法宝》。

在上一期我们读到了作者关于本书的核心观点——股票是最好的长期投资工具的概述。今天,我们跟随作者,来看一看作为投资市场中规模最大、与股票形成最主要竞争关系的固收资产——债券,在收益和风险上的优劣。

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提到了一张非常重要的图,图上显示在经过通胀调整之后,股票的长期年化收益达到6.6%,而长期国债是3.6%。如果不扣除通胀,那么股票的年化收益大概为8%,如果1802年投资1美元,2012年将变成1348万美元,而长期国债是6.6%。这其实就是市场的平均年化收益,也就是说你一直持有这类资产,时间越长你的收益将会越向这个数值靠拢。



当然,作为长期投资者,我们所关注的收益一定是实际购买力的增长,也就是扣除掉通胀之后的真实收益。

作者说,长期来看,股票的收益不仅比债券高,而且更加稳定。

作者列举了过去200年间,各个时间段里股票的投资回报,结果显示,只要时间跨度超过50年,股市的实际收益率都是6.6%左右:1802-1870年为6.7%,1871-1925年为6.6%,即使经历了二战和恶性通胀,股市在1926-2012年的收益也达到了6.4%。

但如果只算20年以内,股市收益就变得毫无规律,而且波动很大。比如1946-1965年股票收益达到10%,1966-1981年就变成了负数,只有-0.4%,1982-1999年又是13.6%,2000-2012年又只有年化0.3%,但当把1946-2012年合在一起计算,你会发现实际总收益率又是年化6.4%,就是这么神奇。

这说明,股票投资短期风险大,但长期基本上无风险,而且收益基本是确定的。

多说一句,不知道大家看了上面这组数据,有没有什么发现?

对,就是均值回归。

股票存在均值回归的现象,但债券却没有。


格雷厄姆说,“投资股票就是投资公司”,所以股票代表的是真实资产,而真实资产的价值是会跟随通胀不断上涨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经济始终是持续向前的原因。但股市是人的市场,有人的地方就免不了受情绪的影响,所以股市经常受到非理性情绪的影响,从而偏离其价值区间,导致价格过高或者过低,但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最终都会消除偏差,使股票回归价值,这是均值回归的基本逻辑。

上面说到,长期来看,股票的收益基本就是一个固定的数值,那么对于债券来说,是否也具有这样的稳定性?

债券作为固收类资产,在购买它的时候其实是有一个固定收益作为保障的,但很多人并不是冲着这个固定收益来的,如此就产生了风险。

持有债券的风险主要来自市场利率的变化——利率上升债券收益下降,利率下降债券收益上升。

另外,通过对200年间债券收益的研究,发现了一个明显的下滑趋势,仍然是上面分析股票时的三个阶段,债券在1802-1870年间的收益为4.8%,1871-1925年为3.7%,1926-2012年就只有2.6%。作者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随着债券的影响力增加,它的流动性和安全性也增加,从而价格上升,收益下降。


有人批评作者,说他的研究全都以美国公司为样本,是否高估了全球市场的收益?作者因此找来一组数据,数据显示了19个国家的股票和债券,从1900-2012年的实际收益率的历史平均值。这段时间里不少国家发生过战争、灾荒、危机,但这些都不考虑,只统计结果。最终结果显示,所有国家在经过通胀调整之后,股票的实际收益都远远超过了债券收益,而且它的平均的复合收益率和6.6%相差并不大。

而且在这些国家中,市场表现最好的并不是美国,而是澳大利亚和南非,它们的实际年化收益达到了7.2%。

所以,不管是美国还是全球,长期来看,投资股票都优于投资债券。

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家在选择长期的投资产品的时候,仍然更倾向于选择债券,究其原因,在我看来,这是大家普遍存在的一种误区:大部分人之所以接触股票,就是期望通过短期的买入卖出,实现“暴富”,所以当听说股票也要“长期持有”,而且买股票的年平均收益只有区区6-8%时,大部分人会去否定,甚至会气愤,因为他们的“美梦”被打破了。

但对于债券,从一开始,大家对它的期待就是3-5%,也就更容易接受去长期持有,因为短期捣腾并不能增加多少收益。

接下来,作者再次用数据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相:长期持有股票,比长期持有债券,风险更小,收益更高。

持有期限

股票

债券

最高收益

最大损失

最大收益

最大损失

1年

38.6%

-66.6%

35.2%

-21.9%

5年

27.3%

-11.9%

17.7%

-10.1%

10年

16.8%

-4.1%

12.4%

-5.4%

20年

12.6%

1.0%

8.8%

-3.1%

30年

10.6%

2.6%

7.8%

-2%

上面这张表反映了从1802-2012年间,如果持有股票和债券,分别在持有期为1年、5年、10年、20年和30年的情况下,将获得的最高实际年收益率和最低实际年收益率。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l 如果只持有1年,那么股票的风险将远大于债券;

l 如果持有5年,股票的风险将大大降低,变得和债券差不多;

l 如果持有10年以上,那么债券的最大亏损就开始超过股票,变成了收益更低,但风险更大的一个选择;

l 如果持有20年,此时股票将不再产生亏损,它变成了一个具有稳定正收益的、能跑赢通胀的“摇钱树”。


有人会觉得,20年太久了,我不可能持有一只股票20年。

这里要提醒大家,本书中提到的“股票”,不是指某一只个股,也不是指某一只指数基金,而是指一个资产组合,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持有20年就不算难事,除非你在投资10年以后决定:下半辈子再也不投资了,并清空所有的理财账户,把钱都交给银行。

在另外一个研究里,作者发现,在股票VS债券的战斗中,“持有期限”仍然是站在股票这一边的。持有10年,股票将在80%的时间里打败债券;持有20年,这一比例达到90%;持有30年,这一比例就是100%。

所以,时间是股票的朋友,却不一定是债券的朋友。持有时间越长,投资股票的风险将变得越小。

当然,尽管所有的数据都告诉我们,只要“长期持有”一个股票类的投资组合,哪怕是5年,也可以大概率获得优于现金储蓄和债券的收益,但大部分人就是做不到。个中原因,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认知误区,还有人性的贪婪,这就好像大部分想减肥的人,明知道只要少吃多运动,就一定可以成功减肥,但就是很少有人做得到。

我们都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即使道理都懂了,很多人离成功也仍然相差十万八千里。所以,继续修行吧!(这一句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