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战略配售基金如何申购(创业板战略配售比例)

jijinwang

每经记者:王晗 每经编辑:肖芮冬

今日(8月4日),美畅股份、锋尚文化启动申购;周三蓝盾光电、周五大宏立、卡倍亿、安克创新也将纷纷进入打新时间,创业板注册制新股打新的大幕全面拉开。与此同时,交易规则同步发生变更——创业板新股上市后前五日不设涨跌幅,此后个股涨跌幅由10%拉升至20%。

伴随着创业板注册制的不断推进,截至目前,已启动发行程序的创业板战略配售基金已扩容至8只(A、C份额合并计算)。一般情况下,这些基金将采用“战略配售+新股申购+二级市场”三种方式参与创业板市场。

那么,面对即将启动上市的创业板企业以及新的交易规则,基金人士是如何看待这些企业质地的?20%涨跌幅又会如何影响投资者?

或再掀打新盛宴?

一般情况下,企业从启动到上市发行所需时间为3周,这意味着创业板注册制下的新股打新正加速走向舞台中心。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持续上涨的创业板指在今日迎来一波调整,单日下跌1.26%,收盘报2832.84点。自7月中旬起,创业板指由高涨转入高位盘整,被寄予厚望的创业板首批企业能否再掀打新盛宴呢?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公募基金对认购创业板注册制新股打新的积极性很高。根据美畅股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发行公告,共有4399只产品参与初步询价报价,涉及安信、景顺长城、国联安基金、农银汇理、鹏扬基金等70余家公募基金,相当于大半个基金圈,申报价格从67.7元~16.89元/股不等,大多集中在43元~44元之间。

另外,有4416只产品参与锋尚文化初步询价报价,如睿远成长价值混合、工银瑞信添富股票型养老金产品,分别报价138.86元、138.98元,均处于有效报价区间。

“我所管理的基金也有参加这批创业板注册制新股打新。相较之下,前期公募基金发行的创业板战略配售基金因为可以提前拿到优先股份,更占打新优势。其实,除了新三板打新有风险外,其他板块目前来看都是赚钱的,新三板介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间,和创业板相比还是一个相对不成熟的市场,但从过往的创业板以及科创板打新经验看,上市首日破发的可能性很小。不过,也不排除会出现破发的情形。”某公募基金经理如是说道。

而面对注册制下的创业板个股,上市首日可能会有怎样的表现?在天相投顾高级基金研究员杨佳星看来,“创业板首次尝试前五日不设涨跌幅,以及接下来可能会正式落地的20%涨跌幅上下限,所以参考科创板开板时的情况,涨跌幅可能会比较大,超过100%的上下波动也是有可能的。”

另一位私募人士也持相同观点,“不排除首日大涨的情况出现,不过这都是市场行为,后面还是会慢慢冷静并出现个股分化。”对于上述个股质地,他表示,“创业板注册制是延续科创板注册制的又一重要举措,后期会常态化。从目前的市场来看,对市场的冲击力度应该不大,首发企业财务数据表现较好,创业板的注册制改革,也将会引入更多的优质企业。”

深圳某公募人士透露,“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20%的涨跌幅对投资影响不大。从科创板的运营情况看,后面涨跌幅都没有达到20%,所以对市场的波动影响较小。”不过对于首日的市场涨幅,其表示因为不同的板块、定价、公司情况不一样,很难预测是不是能有那么高的涨幅。

首批全面启动建仓

伴随着注册制改革首批企业IPO,以及近60%的创业板指年内涨幅,每经记者发现,公募基金筹备的创业板战略配售基金纷纷启动建仓。

不过,因为成立时间不同、建仓力度不一以及挑选个股差异而存在业绩差别——截至8月3日,大成创业板两年定开A类、C类份额成立以来以3.59%、3.57%的净值涨幅暂时领先;其次是富国创业板两年定开、中欧创业板两年定开A,收益率分别为1.25%、0.43%;而华夏创业板两年定开则微跌0.02%。


首批基金成立不久后,南方、万家、银华、中融基金接力,拿到了第二批创业板战略配售基金资质,另外还有万家、南方基金旗下的两只产品即将迎来发行期。

万家创业板2年定期开放混合基金经理黄兴亮称,创业期、创新型公司通常处在活跃发展的阶段,此时可以着眼于企业发展的要素,进行定性的评估,也作为投资和研究的参考。我们的评分体系主要围绕企业的研发投入、行业空间、竞争力、公司治理等四个方面展开,同时采用多元估值方法,具体包括定量指标、特定行业指标、定性指标、相对/历史估值、可比公司、全生命周期估值等6大维度筛选优质标的。

南方创业板2年定开基金经理应帅则称,将采用“一级市场战略配售+二级市场精选个股”投资创业板,对赛道的选择重点投资于生物医药、科技、新能源、5G、半导体等成长行业龙头公司。

“在医药方面,对比美国成熟市场,我国医药生物行业市值比重偏低,市值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我国医药核心细分领域增速有望达10%~30%,医药产业发展潜力较大。同时看好半导体领域,从行业特性上看,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周期成长;此外,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接近临界点,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中国、欧洲以致全球对新能源汽车都给予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消费趋势不可逆转。”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