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备基金怎么做(储备基金的用途)

jijinwang


因为十四五规划,这两天与个人退休相关的话题持续在热搜上,比如延迟退休、以及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建立。

关于延迟退休,针对实施后2025年恰好赶上退休的人来说,延长的时间可能就是几个月的过度延迟,但是距离退休时间还比较远的80后、90后和00后而言,延迟退休就是应该按照年作为时间单位计算了,65周岁退休可能是带概率的退休年龄。

而针对个人退休养老金制度的议程,则是聊到了将工资的一部分存入个人养老金账户,由官方进行管理,定向投资养老类的金融产品,比如银行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和基金,同时适度减少个人所得税的缴纳,待退休的时候,再进行扣税的处理。

这两个规划的日程提出,就意味着既往的法定退休年龄和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改变是不可逆的进程了,无非是推进的速度快慢而已。

个人养老的储备资金

延后退休这件事成为定论,讨论度就转移到了退休金的储备上。

目前在个人的养老年金构成上,是由三部分构成:

+社保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

+单位主导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

+个人主导的个人储蓄型养老

社保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单位主导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这两点个人的把控度不高,而个人主导的个人储蓄型养老,让这届年轻人开始重视起来。

这个话题,将会在未来很多年,成为市场的讨论和热度,而储蓄型资金的投向标的的选择,以及分配比例,也是一个需要持续研究和学习的方向。

2020年作为基金的大年,让不少新入市的基民尝到了入市的甜头,2021年的开年,医药、消费、抱团类基金的净值20%+回撤,又让“韭0后”开启了自嘲和迷茫的询问:

其中一个最大困惑就是:为养老提前做准备,保险类的年金和基金,买哪个更好?

保险年金 vs 基金

对年金的困惑在于:收益不高

对基金的困惑在于:风险不确定

可以看到的是:


保险年金可以在养老中发挥的作用:就是长期锁定收益,安全性强、确定性高,现金流从退休开始长期且稳定,同时可以自定义退休减取得年龄,用于未来生活的基本保障。

基金可以在养老中发挥的作用:就是通过波动赚取相应的风险收益,增值资金的厚度,也是未来生活品质化的可能组成和搭配。

定位的不同很好理解,

但带来了第二个困惑:投资资金比例怎么分配?

比例配置

这里提供一个用于可支**金理财规划的一个参考比例,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偏好进行调整:

可支配理财资金=可支配收入-3-6个月家庭日常开支

风险类资产最大投入比例(基金、股票、期货、期权)=用80-年龄所得得到的数字

比如小鱼32岁,今年个人工资收入20万,扣减各项开支和预留紧急备用金后,可支配收入在12万,那用于基金风险类资产的投入比例建议就不要超过(80-32)/100=48%,也就是在5.76万,用于固收类稳定增值类资产的投入比例就控制在52%上下,也就是6.24万,再根据对资金使用的时间规划,中长期资金保险年金、中短期资金银行理财类进行比例的划分。

随着年龄的增大,用于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逐年下降,用于固定类稳定资产的投资比例逐年增长,比例的下降*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这样比例分配的好处,在于年轻的时候,风险资产即便出现亏损,个人也可以通过工资性收入的稳定现金流获得补充。

当大鱼70周岁的时候,用于基金风险类资产的投入比例就不要超过10%了,而年龄的增长也会带来风险资产投资经验判断的丰富,投资的金额=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投资比例的下降,也是一种健康的财务管理模式。

让养老的钱变得确定和安全

稳定现金流的确定性、养老资产的安全性、以及个人资金的增值性,是可以通过尽早进行规划来完成个人部分的把控的,早点开始,让自己搭建自己的养老保障体系,用保障类年金保障基础生活,用基金来提升生活的品质。

还是那句话:养老问题最终是解答题,不是选择题。

END

如果这篇文章没有解决你的问题,有其他产品咨询、配置保险、有非标体健康告知相关疑问的朋友可以戳阅读原文咨询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