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只私募基金产品(如何投资私募基金产品)

jijinwang
名气大的金融“巨鳄”实力未必一定强,很多人是伪巨鳄,比如这位业内久负盛名的林鹏。其上一款主管的产品“东方红睿丰混合”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收益率跑输一大半主动型基金的昏暗日子后,迎来了林鹏的离职与新任基金经理韩冬的上位,在最近三个月昏暗的行情下,由韩冬主管的新“东方红睿丰”顶住压力,近3个月获利18.14%跑赢大部分公募产品… 但是林鹏奔私后发布的首支私募产品首日却销售了150亿… 看来金融圈很多人都是“只看广告,不看疗效”的主。[摊手]
【林鹏首只私募产品首日售150亿,或创国内二级私募单日募集纪录】 10月19日,原东证资管副总林鹏离职后创立的上海和谐汇一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正式开售首只私募基金——和谐汇一一远景系列。发行首日,该产品单日已售150亿。业内人士称,今日的销售额或已创国内二级市场私募基金单日募集纪录。明天产品还将继续募集,最终或可达200亿规模。(21世纪经济报道)

1、有没有炒股好的散户,成立个自己的私募基金产品?

你说的这种情况其实不少,甚至一些券商也会鼓励这样的人来发行私募基金。只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相当多的这种发行了私募基金的人后来都是叫苦不迭。

原因其实非常简单,作为散户最大的特征就是资金小,船小好调头。可是当发行私募基金后,这个最擅长的优势消失了,进出开始不便,而且会产生比较高的冲击成本,很多这种私募基金,业绩都惨不忍睹,重要原因就是来自于此。

散户多数仍然是以炒股的方式在市场上生存,可是频繁交易恰恰是基金的大忌,很多损耗就产生在这里。同时散户的财经知识储备相对薄弱,以往只是凭借勇字在冲,当你成了被别人狙击的对象,就只能呆呆的看着。同时资金管理也是散户的弱项,很多散户也是做不到的。

综合这些因素,大家应该会明白,为什么经常有一些散户炒股比赛出来的所谓高手,一旦发行私募基金却亏的一塌糊涂了吧?

有没有炒股好的散户,成立个自己的私募基金产品?

当然有啊,像比较出名的林园、冯柳以前都是散户,最后资金积累越来越多,知名度也高号召力就高了,发私募产品轻而易举!

林园成立的深圳林园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目前私募产品大于100多支,在贵州茅台不断新高其净值在同行遥遥领先,从2016年以来规模急速扩大。冯柳加入上海高毅资产管理,担任合伙人,有自己的私募产品为高毅邻山1号远望基金。

2、个人操作股票十几年了,有几百万的操作资金,加上朋友的不到两千万,想成立私募可以吗?

想创设产品可以,想成立私募谨慎。

曾经主持过私募产品的创设,也参与过私募基金公司的创立。从资金规模来说,2000万正好是个坎,刚起步,还不够多。

创设产品和成立私募公司是两回事儿。

通过三方渠道可以先设计一个产品。大概成本也就几万块钱,然后剩下的资金都是产品募集的资金。这样就可以有一只阳光化的产品出来了。通过初期净值的追踪,为将来能够募集到更多的资金做准备。

这是多数资金,尤其是个人创设私募一般会采取的第一步。

成立私募的成本就要相对高一些了。主要的成本在合规成本,注册的资本虽然看起来不小,但还是很容易达到的。

但要通过正式备案,达到证监会和协会的合规的要求,每年的运营成本大约在一两百万。对于个人而言,尤其是创业初期是需要足够谨慎的。

普通投资者对于产品和私募的识别度并不高。所以,初期可以先创设产品,有了名气之后,再成立私募也来得及。

单纯从题主资金角度来看,是满足成立私募条件的,要知道目前私募的条件已经放宽了,要想成立一个私募公司其实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运作以及能够持续的为投资人赚取足够的回报以及私募如何能够扩大规模。

成立私募的条件

首先,注册一个投资管理或者资产管理的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以上,不用全部实缴。

其次,必须取得资产管理人的资格。

最后,就是打通募集资金的渠道,这个既可以通过发展身边的朋友,也可以同银行、证券、期货公司合作,借助他们的通道发展自己的基金产品。

当然前面两条是硬性条件,至于第三条,既然题主自己的资金加上朋友的资金已经接近两千万,如果不想扩大基金规模,也是完全可以的。


另外,还有更快的办法那就是买私募牌照,目前市面上的私募牌照并不值钱,最便宜的几十万都可以买到,这种方式是最快成立私募公司的方法。

当然在侯哥看来,如果没有运营私募的经验,完全没有必要,一是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成本,二是成立一个私募和自己操作是一样的道理,成立私募,并不会因为市场低迷少亏钱,也不会因为市场给力多**。而且成立公司之后,还得缴纳一些税费等杂费,如果没有特殊的融资渠道,也赚不到基金管理费。

能不能做私募主要从2点考虑,就够了:一是业绩问题,二是成本开支问题。


我稍微展开说几句:

1.业绩回报是私募的命根子,你会面临跟公募不一样的环境

所有做基金的人都想把资金搞得越多越好,但是对私募,尤其是几千万级别的私募,最大的压力就是业绩回报问题,并且这个压力比公募基金还大很多。

为啥呢?就因为没人给你兜底,如果是公募基金,人员配置比较齐全,一个研究员一年的研发开支可能就几百万,一个基金10个研究员,一年的开支就可能要2000万,如果再加上基金经理的,中台、后台的开支,一年至少5000万。问题是,公募基金一般规模比较大,如果业绩做不好,一年收管理费就可以覆盖成本。今年业绩做不好,还可以看明年。

而私募基金,首先面临生存的问题,你只有2000万资金,忙活一年下来能不能覆盖成本呢?如果是朋友几个人凑点钱,自己**自己花,那没问题,有利润就能过得很舒服。如果是成立私募吸收他人的资金,替别人操作,就算1亿资金,假如一年盈利30%,那就是3000万利润,私募业绩分成20%就是600万,你以为你能拿到600万的大部分?


2.合规问题增加了成本

自己的钱自己玩,没人问责你,利润也全归自己。

要成立正规的私募,就要有合规问题,你要注册有公司,要有通过从业资格认证的基金经理,要有风控人员,要有推广营销人员,要给渠道代销基金返点……总之,就跟开一个小公司没什么不同,每一项都是开支都要钱啊。

而这些开支是每个月都要支出的,不会等你年底业绩做好了有分成才付款。想想看,每月至少拿出几十万给大家发工资,你当月能赚出来吗 ?

所有,据我的经验,私募基金规模在1亿到5亿之间的,基本都是在给别人打工,只有业绩出类拔萃,熬过这段瓶颈期,做到5亿以上的规模,你作为基金经理或基金公司老板,才真正有利可图了。

祝你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