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十大基金公司半数实现股权激励
行业活力正被激发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2013年6月1日,修订通过的“新《基金法》”正式施行,其中规定允许公募基金公司可以实行专业人士持股计划,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这直接激活了行业股权激励热情,股权激励也由点及面展开。
据中国基金报记者统计,若剔除新成立基金公司个人持股情况,仅统计通过合伙企业设置员工持股平台模式,目前有股权激励的基金公司达33家,今年就有国金基金、中科沃土基金、睿远基金等基金公司股权激励落地。
股权激励正成为公司重要“稳定器”,目前行业排名前十大基金公司,半数实施了股权激励,尤其前三甲的易方达、广发、汇添富均有“股权激励”。
业内人士纷纷预测,股权激励对人员稳定、吸引人才等有明显积极作用,而这正是一家基金公司业绩和规模的“基石”。虽然“股权激励并非灵丹妙药”,但不进行“股权激励”或令公司吸引力不足,未来将有更多基金公司参与其中,这将对基金业产生深远影响,对提升公募基金公司治理结构,促进基金公司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前十大基金公司
半数“股权激励”
11月初,基金业协会发布了第三季度“基金管理机构非货币理财公募基金月均规模”排名,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之中,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占据五席,可谓“半壁江山”,这也直接映射出股权激励对于基金行业的重要作用。
数据显示,三季度非货理财规模排名前三的基金公司分别为易方达、广发、汇添富,所管理规模分别为1.047万亿、5961.39亿、5916.63亿,合计管理规模超过2万亿的三家公司均实现股权激励。管理规模达到5336.54亿元的南方基金、管理规模达到4071.9亿元的中欧基金同样有“股权激励”。
实际上,自2013 年 6 月,《基金法》明确公募基金管理人可以实行专业人士持股计划,就开启了公募基金股权激励浪潮。2014 年起中欧基金、 天弘基金、嘉实基金、汇添富基金等机构通过核心员工持股、高管持股等方式推进股权激励政策。近年来,易方达、汇添富、南方基金、广发基金等头部公募基金推进股权激励的趋势明显。
中国基金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若仅算通过“有限企业”这类设置员工持股平台的基金公司(未含纯个人持股类公司),目前已经达到33家。
尤其引人注意的是,2021年股权激励逐渐落地的基金公司也不少。证监会数据显示,国金基金、中科沃土基金、睿远基金、中欧基金均有股权变更获得批复,前三家为股权激励,而中欧基金则是第三次原有股东对员工实施股权激励。7月28日,中欧基金发布关于公司股权转让的公告,北京百骏投资有限公司向中欧基金员工个人股东转让20%的公司股权,至此中欧核心员工(含员工持股平台)持股总数已超过50%。
此外,目前证监会“基金管理公司变更5%以上股权及实际控制人审批”表格上,有15家基金公司。其中登上这个表格有两个原因,一是变更持有百分之五以上股权的股东;二是变更基金管理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这15家公司中可能就有下一家进行员工持股计划落地的公司。
汇成基金研究中心表示,从行业内存在股权激励的方式来看,主要是两种,一是自然人直接持股,2014年,中欧基金股东国都证券和百骏投资各转让10%,合计20%的股权给公司核心员工。其中,窦玉明和刘建平各占公司注册资本的4.9%,周蔚文和许欣占4.1%,陆文俊占2%。中欧基金也由此成为行业内首批员工持股的公募基金公司。第二是间接股权激励,主要是由拟激励对象成立合伙企业,合伙企业入股基金公司。
激活老公司、壮大新公司
行业内股权激励呈现出两大方向,一是老牌基金公司纷纷开始“股权激励”激活内部积极性,二是新成立的基金公司成为推行股权激励的主力军,许多新基金公司在成立之时就设定了股权或者事业部制的激励方案,已经形成“行业标配”。
从老牌基金公司来看,在2007年之前的成立的基金公司中,有9家实现了股权激励,在全部58家基金公司占比仅15.51%,其中南方、易方达、银华、广发、天弘、汇添富、中欧都成为行业“领头羊”。从2021年来,这9家基金公司前三季度非货理财规模平均单家公司增长827.58亿元,远超行业平均的171.76亿元,显然实施“股权激励”的这些公司在市场增长中更能抓住机遇。
银华基金总经理王立新就曾表示,优秀的基金管理公司要有稳定的治理结构,稳定的管理层,良好的激励机制。银华基金发展,得益于稳定的治理结构和良好的激励机制,多年来股东与管理层相对稳定,管理层中有两位甚至是创始员工。同时,该公司也是业内较早推行员工持股计划和团队增量激励政策的公司之一,核心团队成员稳定。
“2017年,银华基金推出员工持股计划,既表现了股东和公司对员工的认可,也成为了留住人才的长效机制。”王立新表示,此前建立的增量激励制度,把基金经理和核心员工的薪酬待遇与其对公司所做的贡献建立了更直接的联系。应该说,长短机制并举,银华投研团队更为稳定,人员的稳定也提升了业绩和投资风格的稳定性。
而早在2012年中欧基金就开始探索股权和治理结构的改革,不仅让持股员工和公司的长期利益捆绑在一起,有更加长远的预期;“分散+共同”的持股结构,也形成了类合伙人机制,员工们更加愿意合作和分享,拥有更长远的视角。在这样的人才机制下,中欧基金也培养出了包括周应波、葛兰、周蔚文等在内的一批顶流明星基金经理。
值得一提的是,业内人士表示,老牌基金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尤其大公司难度较大,此外国资背景的公司的所有制关系复杂,涉及群体利益较广,实施股权激励制度时阻力较大。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股东背景复杂,再实施股权激励制度便会牵涉更多人的利益,届时实施时可能会遇到一定阻力。
其实相比之下,股权激励已经成为新设立基金公司的“标配”。数据显示,目前实行股权激励的基金公司中,有10家成立2018年之后,占比达到47.6%。若算上直接个人持有股权的比例更高。
股权激励是吸引优秀人才加盟的武器。如兴华基金总经理韩光华就直言,兴华基金从筹建期就已经开始实施员工持股方案。成立了多个持股平台,为员工股权激励做准备。而员工持股吸引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加盟,使得公司能够迅速的组建起来。
朱雀基金也表示, 2018年朱雀基金设立时,将公司35%的股权用来推行员工持股计划。目前已推行四期员工持股计划,覆盖公司管理层、核心投研人员、前中后台业务骨干,参与人数约占公司总人数的40%,其中,投研人员持股比例近七成。
朱雀基金相信资产管理行业最核心的资产是“人”,只有好的机制才能吸引人才。在现有的股权激励基础上,我们设置了一定的流动性,也就是说,持有股权的比例是可以增减调整的。在确定股权比例时,目标是保证收益与贡献在中长期保持公平,督促每个人不断奋斗。
股权激励成为公司“稳定”法宝
多位受访的人士表示,实施股权激励的基金公司有两大特色:人员相对稳定、公司团队凝聚力更好。
据一家基金公司总经理表示,从公司发展来看,股权激励作为一种制度创新,的确起到了两个重要的作用。一是保持了公司管理团队和骨干员工的稳定性,公司的离职率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二是公司会更重视风险控制,会对重大风险保持高度敏感。
而沪上一位基金行业高级研究员表示,股权激励的作用要从长期看,短期内对规模和业绩影响相比有限,核心作用主要是吸引人才。观察行业也发现,股权激励较好的公司在人才稳定性较好,尤其是头部人才稳定性方面非常高。“正因为有了这批人才,在过去两年权益市场大爆发之中,这些人才快速成为市场顶流基金经理,其效力不断的增强,进而导致规模逐步的增大”。他直言,股权激励在规模较大公司效果更明显,但并非股权激励就一定能壮大公司规模。
“通常股权激励不会直接对公司布局会产生影响,股权激励计划即使落地后,也不会导致基金公司管理层想法出现较大变化。长期来看,对于人员积极性、吸纳人才以及人才的稳定性方面有产生积极影响,可能在三五年会体现出来。”另一位研究人士表示。
“股权激励让团队稳定,能够在市场不佳的时候形成合力共渡难关,也能在市场向好的时候抓住机遇,获得发展”据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股权激励制度对基金公司整体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其能够吸引优秀人才,为公司的发展带来新鲜血液,有助于公司提升投研实力,提升管理业绩,扩大资产管理规模。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股权激励对于公募基金行业吸引人才来说,确实是很重要的手段。尤其是当前行业发展日趋成熟,头部化现象严重,小基金和新基金公司追赶难度加大。对这些基金公司来说,如果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是不足的。事实上,随着A股市场日趋成熟、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研究投资难度加大,凸显了基金公司整体实力的重要性,因此大公司的人才吸引力更强,小公司必须要有更多激励方式来吸引人才。
“整体看,相比于普通员工,拥有股权激励的员工,离职意愿是相对较低的。”上述人士表示,如果核心人员或管理层拥有股权激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公司经营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当然,除了人才,股东实力、渠道优势等因素也是影响基金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
创金合信基金表示,创金合信基金是第一家成立即实行员工持股的公募基金公司,这与创始团队的理念有极大的关系。股权激励机制与公司的文化价值观相吻合,践行了公司的文化理念,对加强员工的归属感和稳定性,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等方面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而员工被有效激励后的行为表现,又进一步推动企业文化更加向好发展。
未来可能越来越多基金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这将对基金业产生深远影响,对提升公募基金公司治理结构,促进基金公司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公募基金打造长效激励机制
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中国基金报记者 曹雯璟
自2013年6月新《基金法》明确允许公募基金公司可以实行专业人士持股计划,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后,我国公募基金行业的股权激励逐渐普及开来。目前已有30多家基金公司设立了员工持股平台或者个人持股,其中大多数是2013年后成立的基金公司。在股权激励制度的背后,有基金公司对维系长远发展和长期战略布局的诉求,也有公募行业对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及吸纳人才的渴望。
股权激励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对于股权激励计划推出后,对整个公募业态带来影响,多位公募业内人士表示,股权激励促进行业良性发展,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实施持股计划将对基金业产生深远影响,对完善公募基金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公募基金核心竞争力,促进基金公司长远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也有利于提升持有人盈利体验。
兴华基金总经理韩光华表示,股权激励对两端的公司有比较大的影响:一方面,对于头部基金公司,如博时、易方达等实施股权激励以后,能够使核心人才高度稳定,利于公司的长久发展;另一方面,对于新基金公司而言,股权激励政策能够吸引优秀的人才,同时也能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留住人才、稳住人才,能够快速建立起一支以奋斗者为本的有战斗力的团队,更有利于提高公司在未来创造价值的能力和长远竞争能力。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表示,股权激励对于公募基金行业吸引人才来说,确实是很重要的手段。尤其是当前行业发展日趋成熟,头部化现象严重,小基金和新基金公司追赶难度加大。对这些基金公司来说,如果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是不足的,小公司必须要有更多激励方式来吸引人才。当然,除了人才,股东实力、渠道优势等因素也是影响基金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
创金合信基金表示,受限于政策条件,相较于其他行业,股权激励在公募基金行业起步相对较晚。早期主要在一些中小型基金公司和新设立的基金公司中应用,近几年,一些头部基金公司也陆续尝试股权激励。作为一种新的激励手段,它对于行业人才保留是具有积极作用的;而优秀的人才又将进一步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
汇成基金研究中心表示,作为一种制度创新,股权激励起到两个作用。一是保持了公司管理团队和骨干员工的稳定性,实施股权激励的基金公司的离职率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员工与公司能够同舟共济、荣辱与共。二是会更重视风险控制,稳健持续经营。基金行业作为“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行业,允许自然人成为股东肯定了人力资本在资产管理行业中所起的核心作用,有利于提升资产管理机构核心竞争力。
股权激励也不全是“灵丹妙药”
在基金管理行业中,人才无疑是最核心的资产,但随着牌照红利逐渐消减,各类资源均向优质头部基金公司集中。尤其,今年以来公募行业跳槽现象越发频发,公募行业不得不直面人才流动与激励难题。
据北京一家基金公司总经理则表示,虽然股权激励存在一定的制度优势,但也不是灵丹妙药。没有机制可能较难成功,但有机制也不一定成功。只能说,股权激励是留住优秀人才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如果想用这一方式留住每个人才也不现实,其中也存在匹配性的问题。例如,有些基金经理想要更多自由度而“奔私”,就不是股权激励能解决的。与此同时,股权激励还需要配合相关制度、文化等共同作用,仅仅靠股权激励是难以起作用的。
沪上一位头部公募人士也坦言,因为有股权的人太少,其实股权激励和基层员工是否愿意加班和离职率没有必然。其实是对核心团队的激励更大,因为公司的股权激励基本只有中高层或者下面极少数的人有股权,据他介绍,目前公司有股权大概也就只有40、50人,除了高层管理者、核心团队负责人之外,基金经理是否能得到股权受到入职年限、对公司贡献度和业绩考核等等严苛条件限制。此外,一些中高层即使拥有股权,该离职的还是会选择离职,和个人的职业选择有关系。
为了帮助公司吸引优质人才,据兴华基金总经理韩光华介绍,兴华基金建立了员工持股平台,员工入职两年以后,根据工作表现决定是否可以参加持股计划。他提到,具有股权的员工,积极性确实要高一些。至于是否加班变长,没有明确统计。即使是有股权激励计划,但是有的员工依然会选择离开,是否离开还是主要和员工的期望是否得到满足有关。
创金合信基金则提到,特别是对于中小型基金公司和新设立基金公司而言,股权激励在关键岗位人才保留和引进过程中仍有一定吸引力。早期成立的基金公司有品牌和先发优势,新设立的基金公司需要在激励机制上有更多的先进性和灵活性,才能吸引到优秀的人才加盟。
人才流失依然严峻
需综合施策提升激励效果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虽然实施股权激励给基金公司和行业带来了长期积极效应,但不论基金公司高管频繁变更,还是核心投研人才密集“跳槽”,股权激励并没有挡住公募基金行业人才流失的步伐。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部分公募由于股权激励比例较低,吸引力偏弱,可能单靠这一举措难以留住核心人才,还需要配合公司的制度和文化建设、公司战略、股东实力、渠道优势等综合因素,才能更好激励团队,实现核心团队的稳定性和凝聚力。
部分股权激励吸引力不足
难挡人才流失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6日,2021年以来共有313位基金公司高管发生变更,涉及到115家基金管理人。离任基金经理人数也多达271人,涉及到110家公募机构。其中不乏一些实施了股权激励的基金公司,即使进行了股权激励,依旧存在留不住公司高管和核心投研人才的现象,部分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募,人才流失率还位居全行业前列。
针对这种现象,汇成基金研究中心认为,相比新成立的基金公司,规模较大的老牌基金公司目前净资产都很高,根据每年的净利润估算,净资产收益率大概在10%左右,这样的股权收益率对于公司中后台人员来说吸引力不错,但对于投资经理而言,吸引力相对弱一些。
“为什么有些公司进行了股权激励,还是会人员流动频繁?这个在互联网公司更加明显,我认为这不是基金业的问题,因为股权激励最终能够去给到基金经理或员工的并不多。”沪上一位基金行业研究员表示,做了股权激励确实会比不做更好一点,人员稳定性会提高。但一个员工持股计划占比20%左右,单个基金经理在这20%里面占2%,这个比例在公司总股本占比其实很低,基金经理想要做私募或者有更合适的岗位,他选择离开也是挺正常的。
该研究员说,“我们认为股权激励的影响还是偏长线的,在这个过程当中,股权激励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还是公司领导层的战略和发展的方向。”
“虽然股权激励存在一定制度优势,但也不是灵丹妙药。没有这个机制可能较难成功,但有这个机制也不一定成功。”一家基金公司总经理也坦言。
另外,股权激励在实施过程中,入股和退股的繁琐,也会成为制约实施效果的一大痛点。
汇成基金研究中心认为,股权激励在吸引及留住核心骨干上确实起到了正面作用,但员工持股计划在入股及退股过程中相对麻烦。相比起来,合伙人制度则更为灵活,合伙人制度也可以确保核心骨干享有公司的分红权。
需其他配套安排
提升股权激励的效果
多家机构和基金行业人士建议,可以参照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形式,基金行业采取多种形式的激励制度,并注重公司制度和文化、战略发展等因素综合施策,提升对核心团队的激励效果。
汇成基金研究中心表示,在我国,上市公司早已实行了股权激励改革,采用了诸如股票期权、业绩股权、虚拟股票、限制性股票和股票增值权等多种形式,并且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但目前很多基金公司都只采用了股票期权这种单一形式股权激励方式。因此,该机构也建议基金公司可以尝试实行多种形式股权激励方式,根据市场情况以及基金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索出几种符合我国基金公司要求的股权激励方式。
“优秀的基金管理公司要有稳定的治理结构,稳定的管理层,良好的激励机制。更为重要的是,整个公司要用长远眼光看待市场。”在银华基金总经理王立新看来,有的公司拥有稳定的治理结构和人才体系,形成了较好的企业文化,具有了持续竞争力;有的公司主要人员变化后,有很大波动,但在雄厚业务基础上,经过一段时间调整重新步入正轨;有的一度很好的公司,频繁换帅后也沉寂下去。因此,他认为,制度是业绩最重要的保障,而一个科学、健全的制度将使得一家公司的各方面都长期受益。
创金合信基金也表示,股权激励的有效落实,不仅取决于股权安排,还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首先是公司文化和价值观,重视对奋斗者的反馈;其次是公司各项战略方向,包括人才引进、业务模式等;最后,与母公司及股东支持也密不可分。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也认为,随着A股市场日趋成熟、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研究投资难度加大,凸显了基金公司整体实力的重要性,小公司必须要有更多激励方式来吸引人才。如果核心人员或管理层拥有股权激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公司经营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当然,除了人才,股东实力、渠道优势等因素也是影响基金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
“只能说,股权激励是留住优秀人才的一种重要方式。”上述基金公司总经理表示,但是如果想用这一方式留住每个人才也不现实,其中也存在匹配性的问题。例如,有些基金经理想要更多自由度而“奔私”,就不是股权激励能解决的。与此同时,股权激励还需要配合相关制度、文化等共同作用,仅仅靠股权激励是难以起作用的。
编辑:舰长
版权声明